《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寫了一個虞華軒。虞華軒是書中的一個正麵人物。經史子集、禮樂兵農,無不精通,而且“曾祖是尚書,祖是翰林,父是太守,真正是個大家”。虞華軒痛恨五河縣勢利虛偽的社會風氣,而又無可奈何。他和書中其他一些被作者稱譽的正麵人物不同。他不是一味地忠厚,而是懂世故,有心計,會捉弄人的。自然,他捉弄的是小人。他好像是在一種逆反心理的支配之下,你們不是勢利嗎?我偏要叫你們吃一點勢利的虧。
虞華軒手裏苦積下一些銀子,“便叫興販田地的人家來,說要買田,買房子,講得差不多,又臭罵那些人一頓,不買,以此開心。”興販行行頭成老爹一副勢利眼,隻認的方府、彭府。方府、彭府請他吃飯便是他最大的榮耀。虞華軒摸透了成老爹的毛病,精心設計了一場惡作劇。他先請唐三痰打聽好,“方家那一日請人,請的是那幾個。”然後,偽造了一張方家的請帖,“叫人送在成老爹睡覺的房裏書案上。”勢利愚蠢的成老爹果然中計。到了那天,成老爹早早地就去方家,一本正經赴宴去了。誰知到了方家,“也不見一個客來,也不見擺席”,隻好有口無心地和方老六亂扯了一會廢話,掃興而歸。白走一趟倒也罷了,誰知虞華軒又為成老爹設計了第二個陷阱。他故意在同一天,大請其客,準備了大魚大肉,並特意預先讓成老爹知道。於是,成老爹在方家一無所獲後,帶著猜疑不定的心情,又算計到虞華軒家吃現成酒飯。誰知虞華軒一見成老爹,馬上就說:“成老爹偏背了我們,吃了方家的好東西來了,好快活!”以此封住了成老爹的嘴。不但不給他吃,還特意讓人“泡上好消食的陳茶來與成老爹吃”。虞華軒和幾個客人“大肥肉塊、鴨子、腳魚,夾著往嘴裏送”。可憐成老爹坐在旁邊,“那蓋碗陳茶,左一碗,右一碗,送來與成老爹。成老爹越吃越餓,肚裏說不出來的苦”。虞華軒他們越吃越高興,成老爹越看越上火,“氣得火在頂門裏直冒。他們一直吃到晚,成老爹一直餓到晚”。
《儒林外史》中“第一等下流人物”牛浦也遭過成老爹這種罪。他跟牛玉圃去萬府,因為見識少,連連地出乖露醜。牛玉圃看不上,罵他“上不得台盤”,飯也沒叫他一起吃,就把他趕了回去。牛浦“到了下處,惹了一肚子的氣,把嘴咕嘟著坐在那裏”。“道士來問可曾吃飯,又不好說是沒有,隻得說吃了,足足的饑了半天。”牛浦和成老爹都是死要麵子活受罪,都是受氣以後又挨餓。但成老爹受的罪更大,那“左一碗,右一碗”“好消食的陳茶”,把他的肚子掏得更空了。再說,牛浦挨餓是自己明白,既不怪牛玉圃,也不怪道士。而成老爹卻是受人捉弄,正所謂“丞相非在夢中,君自在夢中耳”。
虞華軒又假說要買田,“叫小廝搬出三十錠大元寶來,望桌上一掀。那元寶在桌上亂滾”,引得“成老爹的眼就跟這元寶滾”。要成交的那天,虞華軒又故意在廳上“捧著多少五十兩一錠的大銀子散人”。他預先已答應事成之後,要給成老爹五十兩的報酬。結果又說“那田貴了!我不要!”“成老爹嚇了一個癡”,“氣的愁眉苦臉”。
虞華軒作弄成老爹的幾次惡作劇,對成老爹沒有造成多大損害,對彭府、方府更是一根毫毛也沒傷著。他隻是為對立而對立,以對立為快樂。身在惡俗地方,無可如何,激而為怒,尋求小小報複,這不正是一種逆反心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