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國家創意寫作學科發展研究(1 / 3)

英語國家創意寫作學科發展研究*

葛紅兵雷勇◎

摘要:創意寫作學科1936年誕生於美國,隨後傳播到加拿大、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上世紀後半葉以來,創意寫作研究已經成為英語國家人文學科研究的熱點,有西方學者已經呼籲建構創意寫作研究性學科。創意寫作學科研究從創意寫作本質、創意寫作學科定位、創意寫作曆史、創意寫作基礎理論、分類分體寫作等方麵生發出數個生機勃勃的領域,對之進行梳理,評析英語國家創意寫作研究的狀況,同時引入中國學者的研究進行比較,這是推動中國創意寫作學科的引進、創生及發展的應有之義,通過這樣的研究可以對中國創意寫作學科的創生及發展提出中肯建議。

關鍵詞:創意寫作;創意寫作學科;創意寫作曆史;基礎理論;分類寫作

1936年,美國愛荷華大學正式啟動“創意寫作項目”(Creative Writing Program),創立了創意寫作藝術碩士學位(Master of Fine Arts,簡稱MFA),這是世界大學史上的第一個創意寫作學位,也標誌著創意寫作學科的正式誕生。隨後各大高校紛紛設立創意寫作學科,“目前,全美已經有800多個創意寫作班,150多個授予藝術碩士學位的創意寫作項目,其中30多個有資格授予博士學位”[1]。由於地緣上與美國接近,加拿大作家恩爾·伯尼於1965年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創立了創意寫作係,這是加拿大第一個創意寫作項目。1970年,英國作家、批評家馬爾科姆·布拉德伯裏在東安格利亞大學創立了英國第一個創意寫作藝術碩士學位MFA。“2006年截止,英國已經有140個本科、70個碩士、20個博士創意寫作項目。”[2]愛爾蘭聖三一大學在1989年就開設了愛爾蘭寫作哲學碩士學位(Mphil),1998年設立了第一個英文創意寫作哲學碩士學位,目前愛爾蘭各大綜合高校以及部分理工院校均設有創意寫作學科(MA或MFA)。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率先提供多種形式創意寫作課程。“瓦萊斯·克蘭博(Wallace Crabbe)於1981年在墨爾本大學開設了第一門創意寫作課程。”“[3]1990年,悉尼科技大學授權第一個創意寫作碩士高等學位,隨後擴展到本科課程。”[4]這是創意寫作學科的興起與傳播狀況。

創意寫作學科在英語國家的影響越來越大,創意寫作研究也隨之興起。90年代至今相繼產生了一大批優秀成果。包括美國學者馬克的《創意寫作的興起:美國戰後文學的係統時代》(The Pro? gram Era: Postwar Fiction and the Rise of Creative Writing),英國學者D·G·米爾斯的《大象教學:1880年以來的創意寫作》(The Elephants Teach: Creative Writing Since 1880),澳大利亞學者保羅·道森的《創意寫作與新人文學科》(Creative writing and the new humanities),愛爾蘭學者埃利斯等人的《教室中的想象力:愛爾蘭創意寫作教學》(Imagination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Crative Writing in Ireland)等。近年來產生了一批重要的博士論文,如《建構創意寫作研究性學科》(Estab? lishing creative writing studies as an academic discipline)、《創意寫作的興起與創意的價值》(The rise of creative writing and the value of creativity)等。同時在美國也產生了擁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意寫作專題期刊《新寫作:創意寫作理論與實踐的國際期刊》(New Writing: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Prac? tice and Theory of Creative Writing)等。這些專著和專題期刊都加速了創意寫作研究。通過文獻梳理我們發現,在創意寫作的本質、學科定位、學科史等諸多方麵,英語國家內部的創意寫作研究也呈現出不同的觀點和選擇。

一、創意寫作本質與創意寫作學科定位研究

1、創意寫作的本質問題,即何謂“創意寫作”?

第一種觀念:突出創造性、新穎性、特別性的寫作。在《大象教學》一書中,愛默生提出了“創意寫作”與“創意閱讀”,這是最早關於創意寫作的表述。“愛默生將‘創意’(creative)一詞常規地解釋為‘原創性(original)’或‘不可模仿性(nonimitative)’的同義詞。”[5]羅伯·蒲伯(Rob Pobe)在《創意:理論、曆史與實踐》(Creativity: Theory, History, Practice)一書中認為:“創意是非比尋常的,原生的,合適的,圓滿的,介入性的,協作的,無意識的,性征的,再生的。”[6]澳大利亞著名學者保羅·道森在他的名著《創意寫作與新人文學科》一書中的主要觀點是:創意寫作是一切以創意為主要特點的寫作。美國多蘿西婭·布蘭德(Dorothea Brande)在她那本影響深遠的《成為作家》(Becoming A Writer)一書中所表達出來的主要觀點是:作家就是那些比普通人更具有創造性的人。

第二種觀念:創意寫作就是文學寫作,或至少以文學寫作為主體。馬克·麥克格爾在《創意寫作的興起:美國戰後文學的係統時代》中認為:創意寫作是“美國戰後文學”的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促進了回憶錄寫作、種族寫作、女性主義寫作以等當代美國文學寫作。艾倫·泰特(Allen Tate)在《什麼是創意寫作》(What is Creative Writing)一書中提到:“創意寫作雖是高校英語文學的‘革命者’,但大學以及英語係是文學最大的庇護人。”[7]創意寫作隻是作為文學研究的“革命者”,而非英語文學寫作的革命者,相反英語係庇護了創意寫作。

第三種觀念:所有的寫作都是創意寫作。這是目前最為激進的觀念,其實持這種看法的人不在少數。學術論文沒有創意嗎?公文沒有創意嗎?等等。在《為什麼所有的寫作都是創意寫作?》(Why all writing is creative writing)一文中,作者大衛(McVey, David)提到:“這項研究表明:所有的寫作,從發表了的電鑽使用說明書到最深奧的文學詩歌,使用語言的原始材料、經驗、知識、文字資源以及作者的想法和想象力,都為世界帶來了以前不存在的新的存在。換句話說:所有的寫作都是創意寫作。”[8]這種觀點否定了創意寫作與普通寫作的任何區別。這種觀點其實反映出了主流學界對創意寫作的懷疑態度。創意與普通思想之間到底有何區別?能否量化?這些都沒有定論。不過,這種將普通人的思想(每個人都是特殊的)也視為創造性思想的觀點顯然不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電鑽使用說明書顯然不能算作是創意寫作。

對於以上三種觀點,國內學者葛紅兵等人傾向於第一種。如葛紅兵在《中國創意寫作學學科建構論綱》一文中指出:“‘創意寫作’是一切創造性寫作的統稱,為了強調其‘創造性’內涵,以突出與傳統寫作的本質區分。”[9]西北大學陳曉輝在《中國化的創意寫作學科體係猜想》一文中提到:“在我看來,創意寫作最主要的特征有三點:一是創意性,二是實踐性,三是商業性。”[10]實踐性和商業性都是基於創意性,創意是第一要素。而另外一些學者比如複旦大學王安憶等人則傾向於將創意寫作視為文學寫作。她認為學生通過學習、體驗寫作可以更好地促進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提升文學素養。將創意寫作視為文學創作是傳統學科和新興學科妥協的結果。在筆者看來,文學寫作已經化整為零,當下文學以影視、廣告、網絡、遊戲等多種形態存在。希利斯·米勒在《文學死了嗎?》中早已揭示出當下的文學的存在方式發生的重大變化。尤其是近幾年來,新媒體迅猛發展,日新月異,伴隨而來的寫作方式、寫作形態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更加強調“創意”這一特性的創意寫作能夠適應新媒體的發展趨勢。當然以小說、劇本為樣態的創意寫作因為其故事的完整性、布局的宏大性等,仍然比廣告、策劃、遊戲等樣態當中的碎片化的創意寫作更具審美的縱深度和情緒的感染力。但創意寫作的內涵應該大於傳統文學寫作,這一點應是無可厚非。

2、創意寫作的學科定位問題,即什麼是創意寫作學科?

喬丹·巴克(Jordan-Baker)在《創意寫作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Creative Writing)一文中提到:“現在開設創意寫作的學校,他們的創意寫作哲學可以總結為兩種:整合論與君主論(integra? tionism and monarchism)。後者傾向於將它看作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而前者則傾向於將它視為一種人文學科的拓展教育。”[11]這表明,在國外,至少對創意寫作學科有兩種定位:

第一種觀點:創意寫作作為人文學科的有機組合的一部分。喬丹·巴克這樣說到:“其中一個可以命名為‘合並派’(integrationists),強調創意寫作應該與其他學科比如文學、結構學和媒體相關聯。這是由於可以共享或借鑒其他學科的知識、技術性詞彙以及智力技巧。而不是道森所反對的:‘作家和評論家之間在關於文學本質的看法上有根本衝突’。”[12]這種觀點認為創意寫作如果將自身孤立於文學學科之外,反倒不利於其自身的發展。

第二種觀點:創意寫作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另外一種可以命名為‘君主派’(monarchists),因為他們堅持要將創意寫作學科獨立出來。一個獨立的學科的標誌橫跨了教學法、培訓以及研究。”[13]他們希望創意寫作能夠實現“自治”。這種觀點實則傾向於將創作和研究看作兩類根本不同的思維。“威廉·迪克呼籲:創意寫作學科應該從英文係中獨立出來,它應該麵向作家並被作家運作。”[14]澳大利亞著名學者道森說:“提高鑒賞能力雖然是工坊寫作的一個副產品,對於創意寫作學科的存在來說卻不是一個可持續的理由。如果創意寫作不是為了培養作家,而是去培養文學激情以及人文欣賞水平,有人就會說這是文學理論的工作,這將導致創意寫作朝著與英文競爭的方向發展。”[15]這種觀點主要強調的是創意寫作和文學研究的對立。

以上兩種觀點是從哲學根基上探討創意寫作的學科化問題。科學研究範式能否用於創意寫作,有些學者是持根本懷疑態度的。他們認為創意寫作不應當被研究,而是應當被體驗,被實踐。

所以諸如道森這樣的學者都會認為創意寫作這種人文教育應該完全脫離學院派的英文係。

如果從創意寫作學科的功能上來定位的話,便有了第三種觀點:創意寫作學以教寫作為天職。大衛·莫裏這樣說到:“創意寫作這門學術科目的目的之一就是祛除寫作的神秘性,而非偽造其複雜性。”[16]他同時堅定地認為,寫作是可以教授的。“當創意寫作的學生有一定的天賦並且以它為天職時,我認為創意寫作是可以有效地教授的。如果老師可以塑造其天賦並引導其使命,而且學生樂於被塑造和引導,那麼我認為創意寫作可以作為一種技藝被教授。”[17]國內學者葛紅兵教授拓展了創意寫作學科的功能:“創意寫作學科是研究創意寫作本身的活動規律、創意寫作教育教學規律、創意產業管理和運作規律的學科。”[18]創意寫作不僅教文學寫作,還要教文案策劃等,創意寫作不止培養作家,還培養文化創意人士。

創意寫作教育不應當僅僅作為文學教育的一種拓展,創意寫作學科更不應當成為文學研究學科的附屬,它至少應當與文學研究學科取得平等的地位。如果高等文學教育隻能培養出批評家、鑒賞家、文學理論生產者,而不能培養作家、作品生產者,那麼這種教育的說服力是有限的。

二、創意寫作曆史研究

創意寫作已成為擁有八十多年曆史,二十多個子類,包含完整的學位係統。對創意寫作史的研究主要分為三個方麵:一、創意寫作發生史,即第一個創意寫作係統誕生之前的醞釀階段;二、創意寫作發展史,自第一個創意寫作係統誕生之後的曆史;三、前兩者的研究主要聚焦於美國創意寫作的曆史,如今創意寫作在美洲、歐洲、澳洲、亞洲等國家地區快速發展,各地區對其自身接受史以及發展史的研究,對國際化、本土化和未來趨勢發展的研究,是創意寫作史的第三個研究熱點。

1、創意寫作發生史研究

在創意寫作發生史研究方麵,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大象教學》。本書是從發生論的角度,回溯了創意寫作從萌生到發展為一門正式學科的曆程。著重研究的是創意寫作產生之前,先後與語言學、語文學和英語文學之間的博弈,最終逐漸成為主流。當時“語言”和“科學”被看作語文學的旗號,而語文學就是以語言科學的名義進行文學研究。但科學思維嚴重阻滯了文學思維的發展,於是便形成了文學與語言學和語文學的一場爭論,爭論的發起者就是愛默生,他在1837年發表的一次名為《美國學者》的演講中提到的中心論題便是:“以一種更形象或更具創意的文學教育取代語文學。”[19]表明,學院派語言學研究乃是文學創作和創造性活動的對立麵。這個爭論隨後延續了接近一個世紀。

第二次大的爭論發生在創意寫作與英語文學(研究)之間,這裏的英語文學是以文學研究為主,而非文學創作為主的學科。1869年,35歲的查爾斯·W·艾略特(Charles W. Eliot)被任命為哈佛大學校長,他不滿英語語言學係統占據主導,並開設了第一門文學寫作課,艾略特也被稱為全美第一位全職英語寫作教師。“19世紀最後二十五年,在摒棄了結構主義理想之後,哈佛大學明確表示:文學研究最理想的結局,就是文學創作的開始。”[20]此舉在半個世紀以後終於促成了愛荷華大學那場關鍵的高校文科改革實驗,1936年,全美第一個創意寫作係統終於誕生。

這部研究揭示了在英語國家高等教育體製之內,語言學和文學研究在英文係先後占據主導地位,創意寫作並非一蹴而就的,而是曆經兩次關鍵爭論,其理念才逐步獲得接受。回顧這兩次關鍵爭論,可以更好地理解創意寫作的本質。

2、創意寫作發展史研究

在創意寫作發展史研究方麵,最具代表性的是《創意寫作的興起:美國戰後文學的係統時代》。主要介紹的是自1936年創意寫作正式學科化以後,與美國戰後文學的密切關係。創意寫作學科在繁榮美國文學創作的同時,還參與解決了美國一係列重大社會問題。包括戰後心靈創傷平複、黑人民權運動、女性主義運動、多民族融合、國家形象建構、文化價值輸出,等等。馬克在《理解愛荷華》一文當中提到:“20世紀60年代,隨著美國高等教育重大變革,美國戰後的文學創作達到了一個空前卓越的巔峰。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美國創意寫作係統的興起及發展,改變了全國文學創作的環境。以愛荷華大學為代表、遍及全美的創意寫作工作坊展現了文學教育的一波新氣象,同時創意寫作所形成的體係也為整個文科教育機製注入了超越曆史的革命性價值。”[21]

創意寫作帶動了美國文學的繁榮,直到今日美國仍然通過文學、影視等文化產品向世界輸出自己的價值觀。這部研究揭示出美國文學以及文化產業的繁榮,與創意寫作學科是密不可分的。

3、創意寫作的國際接受史研究

此即創意寫作的國際化與各國本土化研究。在歐洲、澳洲這些地區,他們的創意寫作學科雖然比美國產生得晚,但也有數十年曆史。保羅·道森在《創意寫作與新人文學科》中關注的是全球教育視野下的澳大利亞創意寫作發展狀況。華威大學創意寫作項目主持人大衛·莫裏(Morley, Da? vid)在其《劍橋大學創意寫作導論》一書中,回溯了英國創意寫作學科的建構曆史。此外格雷·戈裏萊特、史蒂夫·梅爾等也從發展的角度(“從美國到英國”)和變化的角度(“從個體到公共”)闡述了創意寫作在英國的發展狀況。愛爾蘭的創意寫作和英美之間是“傳幫帶”的關係,先是美國傳到英國,然後從英國傳到愛爾蘭。《教室中的想象力:愛爾蘭創意寫作的教學》一書是整體研究愛爾蘭創意寫作學科的專著。作者埃利斯提到:“正式創意寫作工作坊在愛爾蘭出現的關鍵時期是1970年代。1971年標誌著一個裏程碑。當年6月,第一個‘利斯塔’(Listower)作家周舉辦。”[22]隨後在1998年,聖三一學院設立了第一個創意寫作哲學碩士學位(Mphil)。埃利斯同時指出,愛爾蘭的中生代作家並不是美國“係統時代”的生員,他們大多數畢業於英國高校的創意寫作項目,而新生代作家則多數畢業於愛爾蘭高校創意寫作項目。

各國創意寫作的接受史研究不僅關照到了創意寫作的普遍性,更是關注到從普遍理念到本土特質的轉換。澳大利亞是新興國家,並且將創意產業作為國家支柱產業,所以對創意寫作的選擇更傾向於產業化的一麵。而英國愛爾蘭等學術根基濃厚的國家,仍然傾向於把創意寫作與學術研究相結合,他們大多提供的是MA學位而非MFA學位,創意寫作畢業學員不僅需要提交作品,還需要提交論文。於此同時,愛爾蘭的創意寫作還關注到自身凱爾文化的傳承和書寫,愛爾蘭的創意寫作哲學碩士(Mphil)就是從英國而來的創意寫作理念與本土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三、創意寫作基礎理論研究

1、寫作規律與寫作方法研究

寫作方法與寫作規律的研究是創意寫作最基本的方向。代表作的是傑裏·克裏弗(Jerry Cleav? er)的《小說寫作教程》,認為小說創作有五個關鍵因素:衝突、行動、結局、情感、展示,衝突是小說動力的根本。詹姆斯·斯科特·貝爾(James Scott Bell)的《衝突與懸念:小說創作的要素》也持同樣觀念,認為衝突是故事的根本要素。書中詳細分析了衝突的基礎、結構以及視角等,並指出幾種描寫衝突的策略:內心衝突、對話衝突、主題衝突、風格衝突等;而懸念則強化了故事動力,設置懸念的策略包括:對話懸念、場景懸念、風格懸念、瞬間懸念等。拉裏·布魯克斯(Larry Brooks)在《故事工程:掌握成功寫作的六大核心技能》一書中,提出了四項基礎技能和兩項實踐技能,前者包括立意、人物、主題、結構(情節),後者包括場景構建、風格。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在《故事──實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一書中主要解析影視故事的創作原理,重新打開了故事的涵義,其中提到故事的敘事弧線及其不可逆轉性是故事的根本所在。除人民大學的寫作指導書之外,還有幾本值得關注。商務出版社譯介的安妮(Anne)的《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Bird by Bird: Some Instructions on Writing and Life),此書將寫作分解為一段又一段短文,也就是“一隻鳥”又“一隻鳥”,日積月累便能積少成多,積為長篇大作,獲得“群鳥齊飛”的壯觀景象。通過對以上材料的梳理我們發現,寫作規律是有跡可循的,對於小說寫作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好一係列基本寫作要素,包括衝突、懸念、場景、風格,等等,如此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作品,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寫作方法的研究最為繁榮,中國人民大學創意寫作書係翻譯了美國作家文摘係列寫作指導書,從廣義上來看,均可視為此類研究,與傳統文學理論相比,似乎顯得學理性不夠,卻比一般的作家雜談更有學理性,又經過了一定的理論提煉。這種“作家式理論”實則是作家經驗的淬煉,不能以傳統文學理論的標準來衡量此類研究,事實證明,這種“作家式理論”是行之有效且廣為接受的。

2、創意規律與創意方法研究

此項研究包括了創意學以及創意潛能激發方法的研究。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傑克·赫弗倫(Jack Heffron)根據自己多年的創意寫作經驗,總結出一套激發作家創意的著作,名為《作家創意手冊》(The Writers\\u0027Idea Book)。在該書中,傑克通過使用一些特殊手段,包括自由寫作、聚合法等引導學生發掘深層自我和生活經驗,從而實現寫作的創意。所謂的“聚合法”(Clustering),指的是:“聚合是一種創意產生的裝置,它通過瓦解線性思維而進入右腦。你繪製圈子而不是邏輯、因果、上下關係的線條。然後,創意彙入你的大腦,用一個單詞或者一句話把它寫下來,把它們圈起來並且通過連接關鍵詞將其輻射開來。”[23]其實,這種“聚合法”在心理學上來看,就是一種“思維導圖”的方法。

目前在創意寫作潛能激發領域研究的人很少,這一領域需要拓展。比如,台灣戲劇大師賴聲川將自己的創作經驗總結為《賴聲川的創意學》,裏麵談到了將“禪的精神”、“禪的方法”、“冥想”、“止觀”等運用到創意寫作實踐中去,以發現和提升自我的創意。這是一項極有意義的探索。

3、創意寫作教學規律與教學法(pedagogy)研究

(1)“工作坊”教學法是國外創意寫作教學的最主流的模式。“工作坊”(Workshop)一詞,帶有濃厚的技術化色彩,讓人首先想到的是機器車間,與傳統的“書房”、“沙龍”等休閑性的形式區別開來,一開始就表明了其技術化路線。“Workshop(工作坊)這種組織形式最初來自愛荷華大學。它一般以一名在某個領域富有經驗的主講人為核心,配以一到二名助教,以10-20名左右小團體在該名主講人的指導之下,通過活動、討論、短講等多種方式,共同探討某個話題,展開創意和寫作。”[24]由丹尼·達尼利(Dianne Donnelly)編集的《新寫作觀點:工作坊還在工作嗎?》(Does the Writing Work? shop Still Work?)一書,收錄了關於“工作坊”研究的最先進成果。《新寫作》是國際創意寫作名刊,《新寫作觀點》(New Writing Viewpoints)是這個刊物的特刊,不定期出版,每次集中討論相關主題。《工作坊還在工作嗎?》這部集子收錄了16篇文章,包括四個主題:工作坊內部模式、鼓勵衝突、非規範性工作坊、重新定位工作坊的新模式。全麵解析了工作坊存在的意義、形式、工作坊的新模態,等等。其中安娜·李海(Anna Leahy)在《教學作為一種創意活動:為什麼工作坊可以在創意寫作工作?》一文中提到:“創意寫作的深層結構是通過教學經驗總結出來的理論與實踐。所以,業餘工作坊可能出現,也可能進行自由討論,但是最好先深入理解理論和實踐背後的寫作過程,這是一種方法論。”[25]她同時還指出:“如果創意寫作老師僅僅將工作坊定義為一個創意教室——就像在課程中編輯同行作品,而不是看成一種教學風格的話,那麼教師是不會吸收工作坊的能量的,那種能量超越了學術課程並且鼓勵學生長足發展。”[26]不過也有人對“工作坊”產生質疑,Paul Perry(保羅·派利)在《超越工作坊:創意寫作理論與實踐》(Beyond the Workshop: Creative Wr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一書中就認為,工作坊有利於發展合作思想,而不利於作家成就個體個性最深處的質素。

這表明創意寫作工作坊絕非興趣小班或者是教學課堂,它是由那些深刻領會創作規律的,掌握了方法論的專家領銜並操控的工坊。工作坊是一個複雜的場域,牽涉到討論過程中平等的話語權,組織過程的有序性,不同觀點之間取長補短的吸納,自由輕鬆氛圍的營造,等等。對於工坊製最大的詬病仍然是它對作家個性的壓抑。在很多人看來,寫作還是屬於個人的行為,他人隻會幹擾和影響個體寫作的靈感。實則工作坊並不排斥個性,而是鼓勵不同個性彌補整體的缺憾。

(1)“過程寫作-教學法”是貫穿於“工作坊”實踐形態內的主要教學思路。代表作是凱特·格林威利(Kate Grenville)的《寫作:從開始到結束的六步指導》,此書使用了過程教學法,這六步分別指的是:獲得想法、篩選、列提綱、撰寫、檢查、出版。許道軍認為英語創意寫作的“過程寫作-教學法”一般分為預寫作(prewriting)、打草稿(drafting)、修改(revising)、校訂(editing)和發表(publish? ing)五個相關階段。他這樣理解過程教學法:“創意寫作不是簡單的語言、段落、篇章以及技巧、修辭的組合,而是包含著創意、構思、寫作及反複修改的全部過程,將寫作活動延伸到了傳統寫作活動中忽視或者說不被重視的上遊環節。在其寫作和修改的下遊環節,創意也是不斷產生和得到修正,修改是學生創意活動、寫作活動、認知活動的循環往複,換句話說,寫作其實就是再寫。”[27]

以往的寫作教學不重視上遊環節和下遊環節,而過程寫作法兼顧所有環節。“過程寫作-教學法”的出發點就是實踐,隻有在寫作實踐當中才能引發各種問題,每個人碰到的問題都可能不一樣,問題出在哪個環節哪個步驟也都不一樣。在寫作實踐當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是“過程寫作-教學法”最基本的務實態度。

四、分類、分體寫作研究

1、分類寫作研究

目前國際上比較通行的創意寫作分類是:虛構類、非虛構類、詩歌類。大多數國家的MFA主幹課程均分為這三大類。第一類是虛構類寫作的研究,代表作包括雪莉·艾利斯(Sherry Ellis)《開始寫吧——虛構文學創作》。作者主張從感覺和記憶出發去尋找素材,繼而通過視角、人稱、心理距離等把握提高敘事技巧,最後通過提升衝突性和戲劇性,製造錯綜時間,把握情節和節奏,從根本上提高虛構層次。另一部著作是傑奈特·布拉威(Janet Burroway)的《虛構小說寫作:敘事藝術指導》(Writing Fiction: A Guide to Narrative Craft)。書中從寫作的過程,展示而非講述,製造人物及其個性,小說空間與時間,形式與情節,視角,改寫等方麵,對虛構小說寫作進行了全方位的指導。

第二類是非虛構類寫作研究。雪莉·艾利斯編撰的《開始寫吧——非虛構文學創作》基於深度調研創意寫作大師,包括頂級傳記作家、新聞記者和非虛構小說家的基礎上完成的非虛構寫作方法論。編者認為非虛構作家應該重點關注事件的真實性,而發現真實性的素材包括圖片、繪畫、記憶、紀念冊、回憶錄等,然後通過了解人物的動機將人物形象化,特征化,最後完成非虛構創作。另外一部著作是傑克·哈特(Jack Hart)的《故事技巧:敘事性非虛構文學寫作指南》。哈特認為:“一篇精彩的故事是作家和編輯從特定的現實抽離並組裝起來的,他們不僅需要懂得故事創作的抽象原則,而且還要明白如何靈活運用它們。故事的來源並不重要。當我們學習案例的時候,故事發生的地點遠不及故事的敘述重要。”[28]哈特從故事的結構、視角、聲音和風格、人物、場景、動作、對話、主題、道德標準等方麵來揭示非虛構類故事的敘事要領。此外比較有代表性的還有哈珀(Harper Collins)的《非虛構創意寫作:真實文學》(Writing Creative Nonfiction: The Literature of Reality)。

第三類是詩歌類寫作經驗。比較有代表性的著作是費奧納·山姆珀森(Fiona Sampson)的《詩歌寫作:行家指導》(Poetry Writing: The Expert Guide)。在這部著作當中,作者從方方麵麵指出世人所具備的潛質,包括詩性人格,創意性的不服從,五種感官的感覺等。繼而分析作詩當中的技術性因素,包括隱喻和相似性,塑形與轉換,澄清,韻律與非韻律,高與低,引用名句,等等。最後還提到修改與翻譯詩歌、理想讀者、敘事性語言的問題。這部指導涵蓋了詩歌寫作與詩性人格的培養。此外還有另外一部著作,《製作詩歌——寫作與教學手冊》(Poetry in the making ——A handbook for writing and teaching),其中包含了詩歌教學的問題。

作為創意寫作MFA的三大類主幹課程,這三大類的研究非常多,看似也非常相似。因為虛構性是相通的,非虛構性是相通的,詩性是相通的。但倘若我們去仔細研究這些著作的話,發現每一位作家都會把自己獨特性的經驗融入這類著作當中。同樣是視角,同樣是衝突,同樣是隱喻,每位作家理解的角度都不一樣,而這一切正為寫作提供了各種可能性。如果衝突模式都是一個套路,視角選擇都是一個套路,那創意寫作便真得成了機械複製,培養的是寫手而非作家。因此,恰恰是投射在這些術語上的作家獨特性的經驗,將這些術語重新激活,賦予了新的內涵。

2、分體寫作研究

在創意寫作大類的基礎上,又以題材劃分為很多體例,我們往往將其稱作“分體寫作”。這些包括曆史小說寫作,代表作是《寫曆史小說》(Writing Historical Fiction);科幻小說寫作,代表作是《科幻小說之路(三部曲)》(The Road to Science fiction);旅行寫作,代表作是《旅行寫作的問題》(Is? sues in Travel Writing ——Empire, Spectable, and Displacement);年齡段寫作,包括《如何給兒童寫作》(How to write for Children)、《如何給青少年寫作》(How to write for teenagers)、童書寫作年書(Chil? dren\\u0027s Writers\\u0027Yearbook);電視喜劇寫作(又譯為情景喜劇),代表作是《電視喜劇寫作的藝術》(The Craft of Writing TV Comeday);廣播寫作,代表作《寫作與生產廣播夢想》(Writing and producing Ra? dio Dreams)。還包括浪漫小說寫作、恐怖小說寫作、動物寫作、食品寫作,等等。還有一些難以歸類,比如視覺化寫作,代表是《作為視覺化藝術的寫作》(Writing as a Visual Art)。生活寫作,代表是《生活敘事——將日常生活當故事來講》(Living Narrative ——Creating Lives In Everyday Storytell? ing)。更又細致到劇本對話寫作,代表作是《電影電視廣播舞台裏有效的對話》(Writing Dialogue Scripts-Effective dialogue for film, tv, radio, and stage)。無性別寫作,代表作是《給作家、編輯和演講家的無性別寫作指導》(The guide of non-Sexist writing for writers, editors and speakers)。

我們發現,西方創意寫作高度學科化的表現之一就是“分體寫作”的研究越來越細致,乃至分體下又分出“子體”。分體寫作是文學類型化的要求,也是知識分化的結果。當今社會知識分化越來越嚴重,單純的文學專業知識越來越不能滿足文學創作需要,需要對其他專業領域知識進行研究。由此看來,每一種分體寫作都是一種研究性寫作。其實國內的類型小說研究與國外的分體寫作研究更為相似,上海大學出版了國內一套小說類型學以及類型小說研究叢書,包含曆史小說、官場小說、偵探小說,等等。但國內類型小說的研究還是建立在批評和鑒賞的基礎上,尚不能算作是小說創作理論研究。

五、其他創意寫作研究

上述研究之外,國外創意寫作研究還包括與新媒體、社區、創意寫作研究方法之研究,等等。

1、創意寫作與新媒體的關係研究

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伯朗·丹尼斯(Baron, Dennis)《一支更好的筆:讀者,作家與數碼革命》(A better pencil: Readers, writers, and the digital revolution)。作者在書中分析了網絡寫作的優點和黑暗麵。優點是可以建構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空間,黑暗麵是“一旦開始網上寫作,人們既是他自己又可以重塑自己。網絡受害者們在網站上流行的第二人生承諾中重新扮演自己,數字化地增強了他們的生活的模擬世界”[29]。伯朗顯然對網絡作家生存處境持憂慮態度。然而米竇斯·丹尼爾(Meadows, Daniel)在《數碼故事創作:基於新媒體實踐的研究》(Digital storytelling: Research-based practice in new media)中,卻這樣界定數碼故事講述者的身份:“數碼故事講述者認為他們是在故事講述、社區以及個體中確認自己的身份,並且從大眾傳媒所製造的主導幻覺中逃離。數碼故事講述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30]他同時認為:“新媒體為新聞工作人才、劇本寫作以及視覺技能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一個新媒體項目蘊含著巨大利潤和強大營銷主題。”[31]我們發現,文化研究者認為大眾傳媒所製造的巨大幻影蒙蔽了事實,而創意寫作通過親自參與數碼故事創作可以逃離這種幻影,因為他們理解了這些故事的來龍去脈,從而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生存處境。

2、創意寫作與社區的關係研究

布萊斯·哈爾(Blythe, Hal)在《寫作社區:創意寫作課堂的新模型》(The writing community: A new model for the creative writing classroom)一文中指出,“社區寫作這種方法有很多積極麵。學生不僅可以向專家學習,而且可以如此接近他的榜樣。有了這個規律,寫作學徒們可以更細微地從擁有證書的主治醫師、木匠大師們身上挑他們想學的。不同領域的專家-作家們就可以相互認識,代理和編輯也可以相互認識,這樣他們就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即時的人際關係”[32]。社區寫作可以鼓勵學生走出教室,獲得更豐富的生活經驗。另外一本重要著作是《藝術碩士與NYC——美國小說的兩種文化》(MFA VS NYC——The Two Cultures of American Fiction),研究的是“紐約作家中心”(NYC)的寫作氛圍與文化,這種文化最大的特征就是社區化,區別於高校的學院化。創意寫作進社區的效用是雙向的,而非單向的。很多人認為創意寫作進社區就是為老人寫回憶錄,提供精神援助等。其實,創意寫作學員通過進社區采集故事,可以拓展生命經驗,拓展寫作素材,轉換寫作思路等。而且社區內提供的即時性人際關係,可以在現實層麵助力作家交流,助力作品發表等。

3、創意寫作研究方法之研究

近年來,已經有學者呼籲建構創意寫作研究性學科,代表性研究成果集中體現在南佛羅裏達州大學丹尼利(Donnelly, Dianne)2009年發表的博士論文《建構創意寫作研究性學科》(Establishing creative writing studies as an academic discipline)之中,《新寫作觀點》已經在2011年出版了這部論文。論文引言部分提到:“我致力於推進創意寫作研究的進展。作為一種學院派的學術科目,創意寫作研究探索的是創意寫作教學法遇到的挑戰。它不僅支持,而且歡迎智力分析,這可能導致新理論的產生。”[33]他同時指出了這門學科的關注點和價值所在:“它關注的是我們對教學法實踐的理解,可能影響我們教學策略和課堂活力,以及我們可能為學院派提供的更多價值,我們的專業性以及我們多元的學生團體。”[34]

作為創意寫作的子學科,創意寫作研究也需要新的方法論,這便又催生了創意寫作研究方法的研究,表明這門學科已再度深化。代表作是傑裏和格蘭姆(Jeri Kroll, Graeme Harper)編撰的《創意寫作的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Creative Writing),在這部文集中,研究者提出了對整體創意寫作研究模型的建構,對寫作過程研究模型的建構,教學模型的建構,還有建立創意寫作實驗室等。單憑文學研究經驗去研究創意寫作已顯得不合時宜,創意寫作研究需要具備自覺的方法論。

結語

以上是對英語國家創意寫作研究狀況的述評。國外創意寫作學已經深化發展出了一門子學科——創意寫作研究,與國外的創意寫作研究相比,中國的創意寫作不管是實踐還是研究都才剛剛興起。未來中國創意寫作的研究應該堅持如下方向:

第一,厘清創意寫作及其學科本質。創意寫作學科在英語國家內基本上已經被視為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外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然而中國時至今日依舊沒有賦予創意寫作應有的學科地位。早在150年前(1869年),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W·艾略特力排眾議,已經開設文學寫作課程(創意寫作前身)。中國學者應該從英語國家的創意寫作史中去理解創意寫作的本質和內涵。

第二、夯實基礎理論研究。寫作基本規律和方法,創意基本規律和方法的研究都還不夠紮實,目前國內尚未產生有影響力的創意寫作教材。同時對工作坊這種基本教學形態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如何更好發揮它的合作效應,如何鼓勵個性間的衝突,如何控製結果的產出,都還大有可為。

第三、深化分類分體創意寫作研究。中國現在的創意寫作研究還停留在大的虛構類和非虛構類創意寫作研究之上,連詩歌類寫作的研究都很少,更不要提分體小說寫作的研究。中國創意寫作學科的發展,未來各高校一定會根據自己的作家資源和地域特色開展相關分體寫作課程,那麼分體寫作研究也勢在必行。

第四、樹立研究創意寫作的方法論意識。盡早樹立這種自覺的方法論意識,從文學研究的思維中走出來,考慮建構寫作過程研究模型、教學研究模型等,考慮建設創意寫作實驗室等。

第五、推進創意寫作的本土化研究。創意寫作學科產生於美國,流變於英愛、澳新等,是名副其實的“舶來品”。創意寫作的中國化還要麵臨書寫媒介的轉換,文化傳統的轉換,體製機製的轉換,等等,都需要重新審視。然而,對英語國家創意寫作經驗的梳理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從1936年到2016年,英語國家創意寫作有整整80年的經驗,倘能虛心汲取其最核心理念和經驗,或可加速創意寫作的中國化與本土化的研究和實踐。

注釋:

◎收稿日期:2016-09-10

*本文係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英語國家創意寫作研究”(項目編號:14YJA751025)的階段性成果。

[1]侯麗:《高校能否批量生產創意寫作高手》,《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3月4日。

[2]McVey, David. \\\"Why all writing is creative writing.\\\"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vol.45, no.3 (2008), pp.289- 294.

[3]Paul Dawson. Creative Writing and The New Humanities. Routledge Press, 2005,p.154.

[4]Paul Dawson. Creative Writing and The New Humanities. Routledge Press, 2005,p.156.

[5]Myers, David Gershom. The Elephants Teach: Creative Writing since 1880.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427 East 60th Street, Chicago, IL 60637, 2006,p.35.

[6]Rob Pope .Creativity: Theory, History, Practice. Routledge Press. 2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Oxon, OX14 4RN, 2005, p.52.

[7]Tate, Allen. \\\"What Is Creative Writing?.\\\" Wisconsin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vol.5, no.3(1964),pp.181-184.

[8]McVey, David. \\\"Why all writing is creative writing.\\\"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vol.45, no.3 (2008), pp.289- 294.

[9]葛紅兵、許道軍:《中國創意寫作學學科建構論綱》,《探索與爭鳴》2011年第6期。

[10]陳曉輝:《中國化的創意寫作學科體係猜想》,《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

[11]Jordan-Baker, Craig. \\\"The Philosophy of Creative Writing.\\\" New Writing , vol.12, no.2 (2015), pp.238-248.

[12]Jordan-Baker, Craig. \\\"The Philosophy of Creative Writing.\\\" New Writing, vol.12, no.2 (2015), pp.238-248.

[13]Jordan-Baker, Craig. \\\"The Philosophy of Creative Writing.\\\" New Writing ,vol.12, no.2 (2015), pp.238-248.

[14]Jordan-Baker, Craig. \\\"The Philosophy of Creative Writing.\\\" New Writing ,vol.12, no.2 (2015), pp.238-248.

[15]Jordan-Baker, Craig. \\\"The Philosophy of Creative Writing.\\\" New Writing ,vol.12, no.2 (2015), pp.238-248.

[16]Morley, David.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creative writ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p.5.

[17]Morley, David.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creative writ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p.5.

[18]葛紅兵:《創意寫作學的學科定位》,《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19]Myers, David Gershom. The Elephants Teach: Creative Writing since 1880.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427 East 60th Street, Chicago, IL 60637, 2006, p.36.

[20]Myers, David Gershom. The Elephants Teach: Creative Writing since 1880.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427 East 60th Street, Chicago, IL 60637, 2006,p.82.

[21]Mark McGurl:《\\\"理解愛荷華——\\\"創意寫作\\\"在美國的誕生和發展\\\"》,朱喆、鄭周明譯,《湘潭大學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版) 2011年第5期。

[22]Anne Fogarty, Eilis Ni Dhuibhne, Eibhear Walshe. Imagination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Crative Writing in Ireland. Dublin: Four Courts Press, 2013,p.11.

[23][美]赫弗倫:《作家創意手冊》,雷勇、謝彩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48頁。

[24]許道軍:《創意寫作:課程模式與訓練方法》,《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25]Donnelly, Dianne, ed. Does the writing workshop still work? Multilingual Matters, Vol. 5, 2010,p.65.

[26]Donnelly, Dianne, ed. Does the writing workshop still work? Multilingual Matters, Vol. 5, 2010,p.65.

[27]許道軍:《創意寫作:課程模式與訓練方法》,《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28][美]傑克·哈特:《故事技巧:敘事性非虛構文學寫作指南》,葉青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5頁。

[39]Baron, Dennis. A better pencil: Readers, writers, and the digital revolu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p.207.

[30]Meadows, Daniel. \\\"Digital storytelling: Research- based practice in new media.\\\" Visual Communication , vol.2, no.2 (2003), pp.189- 193.

[31]Meadows, Daniel. \\\"Digital storytelling: Research- based practice in new media.\\\" Visual Communication , vol.2. no.2 (2003), pp.189- 193.

[32]Blythe, Hal, and Charlie Sweet. \\\"The writing community: A new model for the creative writing classroom.\\\" Pedagogy , vol.8, no.2 (2008), pp.305-325.

[33]Donnelly, Dianne J. \\\"Establishing creative writing studies as an academic discipline.\\\" (2009), p.vi.

[34]Donnelly, Dianne J. \\\"Establishing creative writing studies as an academic discipline.\\\" (2009), p.vi.

A Review of Study on Creative Writing i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Ge Hongbing Lei Yong◎

Abstract: The discipline of Creative Writing was born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936 and then diffused to Canada, UK, Ireland, Australia and so on. Currently, the study on creative writ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topics. Some scholars have begun to call for the creation of creative writing research subjects. This paper collates the status of creative writing from the aspect of the nature of creative writing and the discipline, the history,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creative writing, the classified writing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makes a review and comment on the study of creative writing i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by comparing with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scholars. Finally, this paper comes up with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Chinese creative writing.

Keywords: Creative Writing; Study on Creative Writing; History of Creative Writing; Basic Theory; Classified Writing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No.:I04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No.:0257-5833(2017) 01-0175-10

DOI:10.13644\/j.cnki.cn31-1112.2017.01.018

About the author: Ge Hongbing, professor and doctoral supervisor of China Creative Writing Center of Shanghai University; Lei Yong, PhD student of China Creative Writing Center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In 1936, the University of Iowa in the United States officially launched the \\\"Creative Writing Program\\\" and established the Master of Fine Arts (MFA), which was the first degree in creative writing in the history and it also marks the official birth of the discipline of creative writing. Subsequently,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offered creative writing discipline,\\\"at present, there are more than 800 creative writing clas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ore than 150 creative writing programs that confer MFA degrees, among which more than 30 are qualified to confer doctoral degrees [35]\\\" Due to Canada\\u0027s geographical proximity to the United States, Canadian writer Enel Bernie founded the Department of Creative Writ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in 1965, which was the first creative writing program in Canada. In 1970, British writer and critic Malcolm Bradbury founded the UK\\u0027s first MFA in Creative Writ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By 2006, there are 140 undergraduate, 70 master\\u0027s and 20 doctoral creative writing programs in the UK.” [36] Trinity College Dublin offered the Mphil of Irish Writing in 1989, and established the first Mphil degree in English creative writing in 1998. Currently, creative writing (MA or MFA) is offered in Ireland\\u0027s major universities and some technical colleges. In Australia,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is the first to provide various forms of creative writing courses. \\\"Wallace Crabbe opened the first creative writing course at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in 1981.\\\" [37]\\\"In 1990, th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authorized the first advanced Master\\u0027s degree in creative writing, and then expanded to the undergraduate stage.\\\"[38]

This is the rise and spread of the discipline of creative writing.

With the increasing influence of creative writing i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the study of creative writing is also on the rise. Since the 1990s,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have been produced, which include the Program Era: Postwar Dedication and the Rise of Creative Writing by American scholar Mark, the Elephants Teach: Creative Writing Since 1880 by British scholar D. g. mills, Creative writing and the New Humanities by Australian scholar Paul Dawson and Imagination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Creative Writing in Ireland by Irish scholar Ellis et al.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important doctoral theses, such as Establishing Creative Writing Studies as an Academic Discipline and the Rise of Creative Writing and the Value of Creativity .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national special Journals of creative writing, such as New Writing: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Creative Writing also have been produc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se monographs and special Journals have accelerated the study of creative writing.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we find that the research on creative writing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lso presents different views and choices in terms of the nature of creative writing, discipline orientation, discipline history and many other asp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