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閱讀本書。
整編自己的文集,是一件既欣喜又繁瑣的事。把散落各處的文章,分門別類,整合成一部書稿,難度不小:要抽出一本書的線索,提綱挈領;要提煉一個響亮的書名,兼顧文章內容;要細分篇章,把不同出處、不同要求下的文章安插到不同的篇章,事情多且雜。呈現在讀者麵前的這本有關中國古代政治的小集子,就是上述工作的結晶。從2010年年中到2013年年末,我圍繞古代官製和官場規則,寫作了不少文章,有的深入官製的具體領域,有的討論政治體製對官員和百姓的影響,有的探討了人、社會和官場的關係。整編的過程,一邊是對自己過去三四年思考和寫作的回顧,一邊是對自己對於古代政治製度的認識的梳理。這就仿佛是牽著一根線,把自己挖掘的珍珠一一串起來,免得它們繼續失散零落。
本書的多數文章,發表在《百家講壇》雜誌和中國新聞周刊網站銳度專欄、財新網文化頻道、鳳凰網曆史頻道等處。其中《州縣之失:晚清“新政”啟示錄》、《大清國是怎麼亡的?》、《不受待見的“政治遺產”》、《雍正為什麼討厭浙江人》等文章在網上被冠以各種標題轉載、流傳,點擊量數以萬計甚至十萬計。這些已發表的文章,在編入本書的時候采用的是初稿,並非編輯後的發表稿或網上版本。在整編過程中,我根據合作編輯的意見,增寫了導言。本書的導言,是筆者對中國古代政治概況的粗略總結。建議讀者先通覽導言,有一個全麵的印象,再切入正文具體章節閱讀。如果本書讓讀者對中國古代政治產生以偏概全的印象,我深表歉意——那也是我希望避免的。
有讀者可能覺得第一部分有關皇帝的文章,似乎與“衙門”無關。我認為,中國古代政治製度的核心就是君主專製,官職是由此而生,也是為了捍衛它而存在的。皇帝是“大衙門”的一分子,也是受害者之一。皇帝的瘋狂與荒唐,何嚐不是整個政治體製的瘋狂與荒唐?
需要重申的是,和任何事物一樣,中國古代政治具有兩麵性,其中既有光芒四射的財富,也有令人皺眉的糟粕和缺陷,紛繁複雜。不吸收其中的政治智慧和優秀遺產,我們就辜負了祖先的付出,浪費了曆史的賜予;不正視其中的糟粕和消極內容,我們就不能全麵地看待曆史,也不能客觀地觀察現實。本書的觀點和史料,難免有不嚴謹的地方甚至是錯誤,敬請方家和讀者指正。
本書的最終出版,要感謝東方資治文化傳播中心的王斌總經理,感謝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感謝張萬文以及參與本書編輯出版的工作人員,謝謝大家的支持、肯定和辛勤付出。我特別要感謝唐琳娜,感謝她一貫的支持和愛。
謝謝大家!
張程
2013年11月於朝陽水南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