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學校資產評估管理2(1 / 3)

(三)現行市價法的評估程序

應用現行市價法評估一般應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1.考察評估對象的特征,確定評估指標

這裏指的是在確定了評估對象後,應進一步明確待評估資產與將要選擇的參照物資產之間可以用來相比較的項目指標。比如在評估房地產資產時,確定的評估指標一般應包括:房地產的經濟用途、交易類型、建築結構、所處地區以及估價日期等等。

由於評估對象不盡相同,在使用現行市價法進行評估時,選取的對比指標也不相同。但歸納起來一般應包括:

(1)資產的實體特征。如資產的結構、規格、型號、外觀質量、役齡等。

(2)市場狀況。如市場供求狀況、經濟周期波動情況等。

(3)銷售條件。如銷售地點、銷售動機、融資條件等。

(4)銷售時間。市場狀況和市場價格會隨時間變化而變化,銷售時間是影響資產交易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

2.進行市場調查,尋找參照物,收集有關資料

主要收集和掌握與被評估對象價值有關的評估指標方麵的數據資料,包括被評估資產的實體特征、地理特征、經濟特征等數據,以及與被評估資產主要評估指標相同或相近的資產現行市場成交價格、成交日期及價格變動趨勢等。這些資料的收集有些是在評估前進行的,大部分的資料則要依靠評估者日常有意識地收集和積累。

3.分析整理資料並驗證其準確性,確定參照物

評估人員對所收集的資料應認真分析,驗證其真實程度,然後對多個可供選擇的參照物加以分析判斷,從中選出三個以上相似性較強的參照物。參照物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幾點:一是要選擇與被評估對象的實體特征相同或相似的資產;二是參照物與被評估對象之間具有內在的可比因素;三是參照物的交易地區和交易時間與被評估對象相同或極為相似。

4.將參照物與被評估對象進行比較

在進行比較時,應考慮各比較項目的影響,並把評估對象與參照物的各項因素逐一進行分析。

5.分析調整差異

通過與參照物的比較,一般都可發現一些差異,比較這些差異並將其數量化。在參照物成交價格的基礎上,分析調整評估對象與參照物之間已經量化了的差異金額,即按照參照物比評估對象優異的方麵,調減其差異金額;按照參照物比評估對象差劣的方麵,調增其差異金額,從而得到一組被評估資產的初步價格。

6.在若幹個初步價格中經過分析比較,綜合確定出被評估對象的價值。

一般地,市場越活躍,使用現行市價法得到的評估結果就越準確。

二、重置成本法

(一)重置成本法及其適用範圍

1.重置成本法及其基本公式

重置成本法是指在評估資產時按被評估資產的現時完全重置成本(簡稱重置全價)減去應扣損耗或貶值來確定被評估資產價格的一種方法。

(1)重置成本的分類

由於購建所用的材料、技術不同,重置成本可分為以下兩種:

1)複原重置成本(簡稱複原成本)。指用與原資產相同的材料、建造標準、設計結構和技術條件等,以現時價格再購建相同的全新資產所需的成本。

2)更新重置成本(簡稱更新成本)。指利用新型材料、新技術標準,以現時價格購建的相同功能的全新資產所需的成本。

選擇重置成本時,在同時可得複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情況下,應選用更新重置成本,在無更新重置成本時也可采用複原重置成本。

(2)損耗或貶值

在資產使用和儲存中,由於物理和化學原因,以及技術和產業的發展,使資產的價值降低,其降低額即為資產損耗或貶值。它可分為:

1)有形損耗,指資產在存放和使用中,由於物理和化學原因而導致的資產實體發生的價值損耗。

2)無形損耗,指由於科學技術進步與經濟因素變化而帶來的貶值。這有兩種情形,一是生產同樣功能的資產的價值降低了,引起原有資產的貶值。這種無形損耗在計算重置全價時不作考慮。另一種是由於新功能資產的出現,使原資產的功能價值降低了。這樣由於新技術的發展導致資產功能陳舊而帶來的原資產貶值可稱為功能性損耗。這是需在評估資產重置成本時從重置全價中扣除的部分。

(3)重置成本法和基本公式

評估資產的重置成本=重置全價-有形損耗-功能性損耗

2.重置成本法適用範圍

重置成本法比較充分地考慮了資產的重置全價和應計損耗,對於一切以資產重置、補償為目的資產業務都是適用的,在清產核資中是最基本的評估方法。即使在學校整體轉讓的場合,也要通過重置成本的評估,提供分項資產的價格資料,建立有關資產的賬簿和報表。特別是由於我國充分發育活躍的資產市場尚待建立和完善,以及對資產未來收益額預測條件的限製等因素的製約,應用現行市價法和收益現值法的客觀條件尚不完全具備的情況下,應廣泛應用重置成本法進行資產評估。

(二)用重置成本法評估資產價格的基本因素

1.用重置成本評估資產價格的基本因素

(1)價格因素

指資產現行購建價格的影響。購建價格高,重置成本就高,從而決定被評估資產的價格也高;反之購建價格低,被評估資產的價格也低。

(2)技術進步和無形損耗因素

無論是更新重置成本,還是複原重置成本,都明顯地受技術進步的影響。若功能性損耗小,被評估資產價格則高;經濟壽命長被評估資產價格高,使用壽命短被評估資產價格低。

(3)有形損耗因素

指資產實體磨損而損耗的價值對資產價格的影響。有形損耗大,被評估資產價格低;有形損耗小,被評估資產價格高。

2.有形損耗的估算方法

在資產評估中,通常采用使用年限法估算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對某些特定固定資產,也可采用其他直接法,如用工作量、工作時間、裏程等進行估算;對一些資產則可視其理化狀態估算有形損耗。

(1)觀察法也稱成新率法

是指對被評估資產由具有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對資產的實體主要部位進行技術鑒定或通過與有關人員交談了解情況來確定其磨損程度,再與同類或相似全新資產進行比較、分析、判斷被評估資產的成新率,從而估算其有形損耗的一種方法。

其計算公式:

重置資產有形損耗=重置成本×(1-成新率)

(2)使用年限法

是指對被評估資產找出相關指標(項目)數據,利用計算折舊的方法進行計算求得。計算公式為:

重置資產有形損耗=(重置成本-殘值)×實際已使用年限/總使用年限

式中:①殘值。是指被評估資產在清理報廢時淨收回的金額。在資產評估中,通常隻考慮數額較大的殘值,如殘值數額較小可以忽略不計。

②總使用年限。是已使用年限與尚可使用年限之和。尚可使用年限是根據資產的有形損耗和可預見的各項無形損耗因素,預計繼續使用的年限。

③已使用年限。指一項特定資產在評估時確認的已經使用了多少年。由於資產在使用中負荷程度的影響,也可分為名義已使用年限和實際已使用年限。

A.名義已使用年限。指會計記錄記載的資產已提取折舊的年限。

B.實際已使用年限。指資產在使用中實際磨損的年限,可通過技術鑒定其磨損程或用下列公式計算:

實際已使用年限=名義已使用年限×資產利用率

資產利用率=截止評估日資產累計實際利用時間/截止評估日資產累計法定利用時間×100%

資產利用率計算結果小於1表示開工不足,實際已使用年限小於名義已使用年限;計算結果大於1表示資產超負荷運轉,實際已使用年限大於名義已使用年限。在資產評估中,應使用實際已使用年限(如無特別說明,已使用年限均指實際已使用年限)。

④成新率。指一項資產新舊程度的百分比,可通過下述公式計算:

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年限總使用×100%

3.功能性貶值的定量分析

選擇一個相適應的參照物(應具有科學技術先進性),將被評估資產所生產的產品成本與參照物生產的產品成本相比較,找出兩者差異原因及其金額(超支或是節約)。參照物的產品生產成本低於被評估資產生產產品的成本的節約額即是被評估資產超額支出的產品生產成本。這個數額可視為被評估資產在尚可使用年限內該資產功能性陳舊貶值數額。其計算公式是:

被評估資產功能貶值額=被評估資產年產品生產成本超支額×剩餘使用年限×折現係數

(三)重置全價的估算方法

1.直接法(也稱重置核算法)

這種方法是指按資產成本構成,以現行市價為標準,計算被評估資產重置全價的一種方法。各成本項目,按計入的方法區分有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

(1)直接成本

指購建全資資產全部支出中可直接計入購建成本的那一部分支出。如機器設備按現行市價的買價,安裝所需的材料、人工成本等。

(2)間接成本

指購建全新資產全部支出中不能直接計入成本,需要采用相適應的方法、標準進行分配計入購建成本的那一部分支出。

2.功能價值法

這種方法是以生產相同產品的同類或相似的全新資產價值為標準,計算其每一單位生產能力資產價值或參照物與被評估資產生產能力比例,從而估算被評估資產的重置全價,其計算公式為:

被評估資產重置全價=被評估資產年產量×參照物重置價/參照物年產量

3.物價指數法

指應用資產價格變動指數估算重置全價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按賬麵曆史成本依據價格指數調整估算資產的重置全價。

4.規模經濟效益指數法

指應用規模經濟效益指數,估算被評估資產重置全價的一種方法。此法常用於學校整體資產和具有應用條件的單項資產的評估。應用這種方法的前提是,能取得相同或相類似資產 (參照物)的有關生產能力與成本的數據資料。計算公式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