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在填製好《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申報審批表》以後,連同需要提交的文件、證件及有關材料,一起報教育主管部門審核。教育主管部門在接到所屬學校報來的《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申報審批表》和有關文件、證件及材料之後,進行審查;核實資產。根據審查情況,在《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申報審批表》相應欄目內,填寫審核意見,由經辦人和負責人簽字並加蓋部門公章。
(三)財政部門審批
學校《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申報審表》經教育主管部門審核並出具有關文件、材料後,即可向同級財政部門進行申報。財政部門在規定的期限內,對報來的《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申報審批表》和有關文件、證件及材料進行審查核批。根據審查情況,在《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申報審批表》相應欄內,填寫審批意見,由經辦人和負責人簽字並加蓋部門公章。在“審定結果”欄內寫明經核準轉為經營性資產的總額,其中包括固定資產總額、流動資產總額、無形資產總額和其他資產總額,以及其他需要審定的項目。財政部門在辦理完畢審批手續之後,出具批複文件,連同經核準的《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申報審批表》批複給申報單位。申報單位可以此為依據,進行投資、入股、合資等經濟活動。
第二節 學校非經營性資產管理的原則和方式
一、學校非經營性資產管理的原則
(一)資產保全的原則
與經營性國有資產不同,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使用不是要保值、增值,而是要保全。要達到這一目標,應從兩個方麵來看待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保全。
1.從使用價值方麵來說,保全資產在於保證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實物形態的完整。
保證實物形態的完整,就要求以實物管理為主。因為實物形態是價值的基礎,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使用目的是確保各項行政事業工作的順利進行,管理的重點非價值性。
因此要使非經營性國有資產保全,首先在於保證實物資產的完整無缺,適應行政事業單位有效運用的需要。在進行具體管理時,都要體現管理為主的特點,建立實物形態資產控製指標體係,建立健全規章製度,嚴格掌握使用範圍、購置和配備標準、使用標準,強化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占用單位使用國有資產的責任。
2.從價值形態來說,保全資產在於正確合理地計提折舊。
一些行政事業單位,使用巨額的國有資產為小集體謀利益、創收入,對應該提取的折舊基金沒有提取或減少計提,使國有資產所帶來的收益流失嚴重,肥了個人,瘦了國家。如果不加強管理,國家原先投入的國有資產耗用殆盡,又沒有資金補償來源,國家就不得不進行再投資。要從價值形態方麵保全國有資產,就必須正確合理地計提折舊。
(二)講求效率的原則
長期以來,對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使用普遍存在不注重效率的問題。有的資產隻用不修,造成原有資產使用價值提前報廢;有的資產使用無計劃,造成資產浪費嚴重;有的資產長期閑置,急需使用的單位又找國家要錢進行投資。所有這些問題,都反映出資產使用管理沒有遵循效率原則。隻有講求效率,才能使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做到物盡其用。講求效率,一是指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二是指依靠非經營性國有資產開展工作的效率。它應包括三個方麵的內容:
1.資產的合理配置
目前非經營性資產分布不均,有的單位非經營性資產嚴重不足,而有的單位資產閑置凝固。要改變資產利用率不高、配置不合理的現象,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根據各單位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各單位對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占用額度,並建立健全登記賬目,隨時反映資產的變動情況。
2.資產的合理流動
當前,一些單位非經營性資產嚴重不足,而另一些單位的資產又出現長期閑置的情況,要使資產在這些單位得到合理配置,除了國家投資外,另一個方法就是促進資產的合理流動。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對閑置或不需要的非經營性資產進行統一調配使用。這種調撥除特殊情況外,一律作有償轉讓,以提高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
3.資產的使用與工作效率相匹配
講求效率,除了注重資產的使用效率外,還應注重使用和依靠這些資產進行工作的效率。這兩個效率是密切相關的,不能隻顧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經濟效益而影響工作效率,也不能隻講工作條件好、環境優越,而忽視非經營性國有資產使用中應注意的經濟性問題。在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管理中,除了講求資產的合理配置以及合理流動外,還要注重資產的占用與完成的工作任務,達到與工作效率相匹配。主管部門在考核、評估本部門內部各單位的工作成績時,也應考慮該單位所占用的國有資產對其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的影響,真正做到單位之間公平競爭,使工作成績的評價客觀而有說服力。
二、學校非經營性資產的管理方式
非經營性國有資產雖然在使用中不以盈利為目的,但也要求使用中的合理、有效、節約,以較少的非經營性國有資產辦更多、更好的事情,以推進國家行政事業活動的高效運行。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選擇合適的方式對非經營性國有資產進行管理。
(一)進行製度化管理
要規範好非經營性國有資產所有者代表和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就要對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和行政事業單位應負擔的責任和義務以及權利作出明確的規定。
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管理,實際上是一種代管行為。因此,在其實施管理的過程中,應監督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使用責任製的製訂、實施和執行。要定期不定期地對使用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單位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時及時糾正。也可以委托同級政府的主管部門對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進行管理,這樣有利於資產管理和工作管理的協調一致。接受委托任務的主管部門,對本部門所屬單位的國有資產進行管理,並向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負責和報告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的工作。各級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注重自身的製度化建設,嚴格監督和管理使用單位對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占用的靜態和動態行為。建立資產的驗收、領發、使用、保管、調撥、登記等項製度,並嚴格管理手續,做到製度化管理。對於使用中的丟失、毀損要及時追查,明確責任,屬於使用者個人問題的,要按規定賠償。
對於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使用單位來說,則應采取以下方式加強對國有資產的製度化管理。
1.建立健全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使用責任製,將責任製落實到部門和個人,著重建立健全單位內部的資產登記製度、保管製度和損壞賠償製度。
2.管理好按國家政策和社會需要使用非經營性資產從事商品生產和對外有償服務等各種經營性活動取得的收入。凡具備條件的,要首先提取折舊基金,作為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再投資的部分資金來源。扣除各項費用後的淨收入,應用於發展事業知國家規定的開支項目,不得作為濫發獎金和各種補貼的資金來源。違反國家政策進行非法經營所取得的收入,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及其委托主管部門要予以沒收。
3.自覺接受國有資產專職管理機構或財務部門的監督和指導,對占用的資產定期清理,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並建立嚴格的報表製度,按時上報各種國有資產使用管理報告報表。
4.主動調劑不合理占用或長期閑置的資產。按規定處理閑置或報廢的國有資產。
有償轉讓收入按規定上繳國家的代表機構,無償調撥要做好產權和賬務的劃轉工作。
(二)進行指標化管理
建立健全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管理製度,是對這類資產進行管理的重要方麵。要保證製度化管理得以具體實施,就必須在管理過程實行指標化管理。指標化管理也涉及兩個方麵:一是對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確定合理的指標評價其工作業績;二是對資產使用單位占用的資產的使用效率以及其工作效率進行評價,從指標入手進行管理。
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指標管理體係,應包括兩個內容:
1.絕對數指數。對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來說,絕對指標的建立意味著可以借此監督自身的工作業績。例如評估一段時期內,某一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管理下的非經營性國有資產達到多大的規模;對於資產使用單位來講,可以根據絕對指標來考評其資產毀損了多少,有償轉讓收入增加了多少,閑置的資產減少了多少等。同企業用利潤額來衡量自身的經濟效益一樣,絕對指標不具可比性,因此還必須用相對指標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
2.相對指標。相對指標指一定時期內非經營性國有資產使用部門對資產的占用水平。如果配置不合理,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應根據參照指標對資產進行合理調配,使之趨於合理化。用相對指標還可更客觀地評價各部門、單位的工作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