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林氏賑災(1 / 2)

“是啊,知府大人,林少爺說的是,這樣下去什麼是個頭,今天捐這個改明又要捐那個,我們就是有再大的家產也受不了啊。”山西人的生意都是從牙齒縫裏摳出來的,走西口進草原遠赴恰克圖,無不如此。

“林雲,你也知道這種事情並非可以避免的。矛盾是無法解決的。”路朋奇自然也清楚,家族中也有生意受到各地官府的盤剝苦不堪言,不過所為在其位謀其政也無可奈何。

“我想這也好解決,雖然大夥都是奔著做功德的心態去賑災的,但是皇上和朝廷不能寒了大夥的心不是。不僅要讓上麵的人知道他們的付出,也得讓下麵的災民知道救助他們的是誰,還得樹立救助者的名望,這樣才能讓以後遇到這種事情大夥都能毫不猶豫的伸出救助之手。”林雲解釋道。

“讓朝廷和皇上知道,這個可以去做,本官也可以據理力爭。至於讓下麵的災民知道,似乎沒這個必要吧。”林雲有些鄙視這個時代的官員,似乎隻有他們才值得災民去感恩戴德,路朋奇看到眾人有些欲言又止的姿態才發現,是誰都想博名望。“更何況也沒有辦法讓他們知道啊?”

“大人是如何知道甘肅廣東的平叛之事,又如何知曉朝廷的法令?”

“邸報,朝廷發的邸報。”

“是的,邸報是給官府的官員看的,老百姓又看不到,鄉紳商戶也看不到。”

“你的意思是...”路朋奇有些遲疑的問道。

“不錯,我們可以創建民間邸報,當然不能用邸報,但是可以用報紙,以報知的形式讓民眾讓鄉紳富戶們都知道,知道誰人做了好事誰讓又捐助了多少,更可以教化子民。許多人犯案不過是不知曉這樣做是犯法的,如果大人能讓寧波府的民眾都知道大清律法這樣寧波府的大堂會空閑很多,寧波府的監牢也會寬敞很多,而大人的煩心事也會少很多,想來朝廷也會因此而嘉獎大人。”林雲也知道這個時代的官員對於新奇的東西就像乾隆爺對於英國等洋人玩意的蔑視,還心存天朝上邦的思維。

“隻是這報紙朝廷並未允許,這樣做是不是會被申飭,這玩意是你想出來的?”路知府斜眼端倪著林雲,而在座的諸人也帶著質疑的眼神看著林雲,畢竟天不變道亦不變的思維還根深蒂固。

“不錯,西洋在百餘年前就有報紙出現。報紙不僅有教化之民的功效,還能將聖上的仁義和朝廷的體恤傳達到最底層民眾的手中。我想在大清的天下又有多少人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官是誰,皇帝又是誰,否則一旦外敵入侵或者那些騷亂出現有多少人會為國而戰,而不會導致民不知有其國的悲劇出現。”

“在報紙上宣揚諸位商戶的功德,不僅可以提升商戶的威望也會加深朝廷和聖上對商戶的偏見,商戶自然樂意為朝廷為聖上分憂了。”林雲接著說。

“是極,如果能在這個報紙上宣揚下我錢莊我還是願意出錢賑災的。”方老爺點頭表態道。

“不錯,如此這番我狀元樓等商戶也同意出錢出力。”狀元樓東主跟著表態。

“而且商戶們如果通過報紙將生意給做起來,知曉哪裏有新貨上市,哪裏有需要物品,都掛在報紙上,那麼因為災荒因為信息不暢導致百業蕭條的情況也可以得到極大的緩解,那麼商戶的損失和抵觸情緒也會少。叔父大人您覺得呢?”

“小子你說的好處的確不少,不過眼下這些都還是空中樓閣當下最需要的還是救助災民,這才是唯一要緊的事情。”路知府雖然不清楚林雲打什麼如意算盤,但是至少聽起來的確很不錯的樣子,當然就算他同意這麼做也不能這麼急迫,也要掂量下,畢竟這是違法祖製或者說新新的東西。

“這個不難,我林家要組建運輸隊專門運輸貨物收取運費,這需要一些人手。為了保護店鋪和倉庫以及絲綢等製作工廠的安全需要聘用一批安全保護人員,同時為了迎接首屆花魁大賽的舉行可能要興建一個大型的觀賞台,也需要大量的勞工這樣我們不僅將解決上千戶災民的食宿的問題還將解決他們未來的生活問題,如果大家都能從各自的行業和店鋪解決一些人手,留給大人的災民數量並不會太多。”頓了頓,林雲又說:“大人到時候還可以將甬江的河道整修下,冬日最適合開工,來年甬江的船隻來往更為頻繁的話,大人隻需要將其中少量的過路費就能足夠知府衙門的運作。寧波府將引來更多的人居住,寧波府也更加繁榮,商戶更加賺錢,老百姓生活更加的富庶,而大人自然就更容易得到吏部的肯定,高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