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5)(1 / 2)

“先生所慮誠是。”吳從龍看著石越的眼睛,隻覺渾身都熱血沸騰,他生怕石越被潘照臨說動,搶著回道:“然而在下以為,宗室中固然有人安於享樂,卻也不乏英俊才傑之士。朝廷為安全宗室,對宗室諸多限製,隻怕也有不少人盼著有機會一展鵬翅。”

“子雲說得極是,本朝宗室,猶多才俊,這亦是清議一向所惋惜的。”陳良也忍不住說道。

封建南海!即使是陳良這樣老成而無甚野心的人,也不由得被這“異想天開”所震撼!

也許,這才是趙宋萬世基業的開端!

“大鵬不過幾隻,麻雀卻有成千上萬,有這些麻雀在,太皇太後又豈會答應?!”不知為何,潘照臨似乎非常反對此事。

這令得石越都有點意外。

然而,吳從龍此時卻完全沒有去細想潘照臨為何會反對,他已經完全沉浸於自己提出來的這“異想天開”的構想當中。

“不試試又如何知道?在下願意上書朝廷,試探朝廷之意!在下相信,以太皇太後之英明,不必有觸龍,亦知道如此做才是為了趙家好!此乃千年之長策!”

潘照臨已是沉下臉來,厲聲道:“縱是千年長策,若惹得怨聲載道,又有甚好處?縱是吳大人上書,天下人又豈會不知這是相公之意?相公身居高位,更要避嫌疑,那些不滿的宗室,難保不會籍此造謠,汙蔑相公是借此驅逐宗室,有不臣之心,又當如何?”

這話卻是說得厲害了,眾人一時都不敢做聲。吳從龍心裏甚是委屈,卻不敢再爭辯,隻是漲紅了臉,望向石越。

石越也是一臉不解的看著潘照臨,說道:“先生所慮雖然不無道理,然我身居相位,既是有大利於國家的事,又豈能畏首畏尾,不敢作為?子雲之策,我以為甚善。封建南海,實為一舉多得。兩千年之前,周人興於陝西,用封建諸侯,而將華夏勢力拓展至函穀關以東;西漢立國之初,亦是借諸侯王之力,控製關東、長江以南。華夏版圖中最為穩定之部分,封建之功,絕不可沒。漢武以後,後儒不知封建本意,隻知封建之害,卻不曉封建之利,故恢複封建,遂成迂腐之論。然漢唐經營西域,不用封建之策,曆時千年,中國強盛則有之,中國衰弱則失之,經營千餘年,不僅今日西域不歸中國所有,甚至連西域之民,也絕少漢人。其中之原因,豈不值得深思?故我亦以為,今日若要經營南海,非有封建之策,絕不能使南海華夏之。封建之製,有周製、有漢製,以形勢論之,今日之形勢類西周,世人亦以為周製勝過漢製,故吾用周製!”

“周製?!”吳從龍幾乎忍不住要驚呼起來。盡管大宋朝絕大多數的儒生都知道要恢複周製是不可能的,但同時恢複周製,亦是無數儒生的夢想。

“不錯,我將建議朝廷,用西周封建之製!”石越的臉色,也因為興奮而隱隱變紅了,“封建南海,除為了經營南海外,還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宗室問題。”他轉向曹友聞,“海商們的抱怨,亦可迎刃而解!諸國封建,海上之商機,將百倍於今日!”

曹友聞點了點頭。他心裏當然知道,這將是多大的機會。對他曹家來說,尤其如此——到時候,所有諸侯國,最需要的,除了糧食布匹,就是兵器!什麼注輦國,它可以去死了!

“此乃解決東南危機最好的辦法!”石越幾乎已經忘記了這是國喪期間,忘記了趙頊死去的悲痛,他臉上露出一種神往的微笑,“它不僅是我華夏的另一匹小馬駒!”

沒有人知道石越這句話的意思,沒有人注意到他說的是“不僅”,在石越看來,封建南海,還可以解決他更多的難題——比如,他不必再擔心人亡政息,因為他將開啟一個華夏文明內部競爭的時代,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非徒君擇臣,臣亦擇君”的時代。他將華夏文明變成了許多個的雞蛋,放到了不同的籃子裏,而且,這些“雞蛋”還會相互競爭。曆史告訴石越,過一二百年,南海的諸侯之間,會相互爆發戰爭,這些戰爭會曠日持久,最後隻有強者能夠生存。而在這一二百年之內,諸侯們會一致對外,向“非我族類”進行擴張,同時,其中必有許多出色的諸侯,會竭盡所能的招攬人材——這甚至會讓大宋朝感到壓力。

也隻有在這種文明內部競爭的環境中,才會有所謂的“百家爭鳴”存在。而最重要的是,對於華夏文明內部的秩序,這還將是一個相對和平的時代——新的西周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士大夫的地位會得到質的改變,大宋朝的士大夫地位雖然極高,但是,他們依然沒有選擇權!盡管儒家的價值觀是一種“天下價值觀”,但華夷之辨,兼之有風俗語言文化之不同,還是會讓他們不那麼願意投靠被視為夷狄的遼夏等國。但是,將來的南海諸侯們卻不同,他們都屬於華夏!擁有選擇權的士大夫,將是什麼樣的風貌——石越非常的期待那一日的到來,因為,他隻在古籍中,讀到過春秋戰國的士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