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金融業前途未卜 (7)(1 / 3)

結果,問題資產救助資金便在眾多並不真正需要的銀行中得以分配,從而使需要資本的銀行難以得到,也使得支持資產支持證券市場所需的資金更少,而這個市場的恐慌性局麵仍在繼續,迫使銀行進行更多的核銷。最初一輪的問題資產救助資金分配時,也沒有附帶任何政府可以對銀行實施控製的條件。不過,美國國會議員把所謂的保爾森計劃看做財政救助,從來就沒有真正喜歡過,不久便開始在涉及銀行治理的多個方麵堅持己見,尤其是在接收問題資產救助資金的銀行的薪酬和業務費用方麵不肯讓步,這些涉及銀行治理的意見成了對銀行活動有追溯效力的約束,銀行毫無疑問不喜歡,認為這是幹涉過多,是不恰當的。然後,隨著巴拉克·奧巴馬宣誓就任總統,政府內閣發生變化,他任命紐約聯儲主席蒂莫西·蓋特納接替保爾森的職位。

蓋特納,48歲,原美國財政部一個晉升迅速的職業公務員,2003年被任命為紐約聯儲總裁。從達特茅斯大學畢業後,他曾在亨利·基辛格手下幹過數年,在財政部涉及國際事務的多個崗位工作過,包括派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崗位。盡管他得到過鮑勃·魯賓和拉裏·薩默斯(被任命為奧巴馬的首席經濟顧問)的提攜,但得到財政部長的任命,可能還是因為自金融危機開始以來,他一直與保爾森和伯南克一起應對危機,他們兩位對他也很信任。他知道之前都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采取了那些做法,哪些起了作用,哪些沒有成效,以及要在國會通過議案會遇到什麼樣的障礙。盡管他有一些很難解釋清楚的個人稅收問題,但他的任命還是獲得了批準,因為在處理這樣的混亂局麵上,他被視為一個必要而有用的人選。他從保爾森手中接管財政部時,已有太多的問題資產救助資金投在定價不當的銀行優先股上,也沒有帶來多少益處,剩下的資金既不足以支持真正需要的銀行,也不足以在不良資產市場發揮作用,而設立問題資產救助資金的初衷卻是後者。

2009年2月10日,蓋特納作為財政部長在記者招待會上首次亮相,他在財政部典雅的19世紀“現金廳”裏,出現在記者麵前,身後是五六麵美國國旗。他在這兒宣布新政府製定的由4個部分組成的金融穩定計劃。第一部分是在對規模最大、攜帶係統風險的銀行實施“壓力測試”,確認是否有充足資本承受經濟惡化的形勢之後,加強其中一些銀行的資本實力。政府將確定這類銀行是否資本充足,若非如此,又需要多少新資本。如果有必要,這類銀行可以從問題資產救助資金裏籌集新資本,但它們必須接受比先前更為嚴苛的條件:新發行的優先股必須按市場價購買,同時對股利支付、收購行動、遊說活動、“奢侈消費”,以及管理人員薪酬進行嚴格限製。這些條件無疑也會讓銀行運營受到監管部門的更大控製,包括可能要求銀行出售或分拆不良資產或不屬於“好銀行”核心業務的資產。這個計劃的用意是迫使銀行承認資產價值已嚴重削弱,需要相應地盡快調整資本(即使這意味著讓政府購買某些銀行的控股股份)。隻有在這一點做到之後,銀行才能回到正常的狀態,也就是好銀行的狀態。

金融穩定計劃的第二部分,是設立一家“金融穩定信托”,讓它和私營部門一起,以折扣價直接從銀行手中或市場上收購不良資產。財政部將為該信托公司投資500億美元種子資金,並勸請私營資本再投資1萬億美元。蓋特納說,希望這樣一家信托公司,會對資產支持證券和其他資產的價格起到支撐作用,而這些資產此時並沒有一個現成可用的或流動性良好的市場。

金融穩定計劃的第三部分,是將定期資產支持貸款設施的可用資金,由2 000億美元增至1萬億美元。該設施由美聯儲於11月份組織,意在收購商業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及由信用卡貸款、汽車貸款或學生貸款擔保的其他貸款支持證券。

最後一部分是綜合住房方案,財政部將投資500億美元,通過修改現有抵押貸款條款,來遏製抵押品贖回權取消案,同時要求其他接收問題資產救助資金的銀行參與這個計劃。

市場對金融穩定計劃非常失望。消息一出,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重挫380點。《華爾街日報》說這是計劃中有計劃,《經濟學人》說這純粹是浪費機會。很少有財經評論員不同意這些意見。有些人說,這個計劃缺乏細節,行不通。如果認為私募股權基金的錢能被吸引來參與共同投資,實在是天真幼稚,除非那些資產以市場價格的深幅折扣定價,而在這樣的價位上,銀行又不願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