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秀出自我,好男兒誌在四方(2 / 3)

普希金小的時候很愛寫詩,他對詩歌充滿了興趣,並打算日後做一位偉大的詩人。可是因為偏科,普希金的數學成績很差。

一天上午,數學老師在講授運算題。

普希金傻傻地望著老師,他不明白,老師到底在說些什麼。聽著聽著,普希金驚奇地發現了一個規律,數學老師所講的每道運算題結果都是零。普希金覺得豁然多了,對這一結果產生了好奇。

下課的時候,數學老師布置了幾道運算題。普希金高興極了,想也沒想,就在算術本上將每一道計算題的結果都寫成了零。

第二天,老師發下作業,普希金發現自己沒有做對一道題。他疑惑地去找老師:“老師,我為什麼得零分?我沒有做對一道題嗎?”

老師嚴肅地說:“你的計算題結果得的都是零,你也想要零呀!我不給你零分,難道給你一百分嗎?”

普希金愣了一會兒說:“不是您昨天教的嗎?四則運算題的最終結果都是零。”

老師笑嗬嗬地說:“你太傻了,很笨,沒有天分。”“不對,”普希金說,“我能寫好多好多優美的詩歌。”

“詩歌?”老師驚奇地望著普希金,“那好吧,你去當你的詩人吧!你在數學上是永遠沒有希望了。”普希金很不高興地走出了辦公室。

他真的那麼笨嗎,普希金不相信。後來,普希金選擇了詩歌,他在詩歌創作上付出努力,果然在若幹年後,成為“俄國詩歌的太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隻有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下工夫,才會讓人取得一番業績。或許是上天的造化,有的人生來就適合某一領域的發展,就像普希金,他要是在數學上刻意要求自己,他不但不會成為數學家,還會默默無聞地度過一生。當然,普希金比較聰明,他知道自己在詩歌方麵有天賦,並努力地為之付出。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最終成為“俄國文學之鼻祖”,這也是對他能夠找準自己努力方向的最好報答。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一個領域都有不同的人才,你不可能每個領域都去發展一下,總有適合你與不適合你的。要在適合自己的領域有所發展,你就必須找準自己努力的方向。這樣,你的努力才不會白費,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的確,我們沒有選擇出生環境的權利,但我們絕對有改變生活環境的權利。作為男人,一定不能荒廢自己的生命,要找準自己努力的方向,前進,再前進,開拓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男人讀品悟

每一個領域都有不同的人才,你不可能每個領域都去發展一下,總有適合你與不適合你的。要在適合自己的領域有所發展,你就必須找準自己努力的方向。這樣,你的努力才不會白費,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信自己是最優秀的

一個人,隻有自己相信自己,才能博得他人的認可。同樣,你認為自己最強大、最優秀,無所不能,那麼你在他人眼中就是最優秀、無人可以匹敵的。有這樣一則寓言:

從一座高山上流下一條小河,它穿過很多村莊與森林,最後來到了沙漠。

這時,小河想:“我一路克服艱難險阻,這次也肯定能過去!”但當它準備穿越的時候,卻發現河水在泥沙中漸漸地幹涸了,它反複嚐試,但總是無濟於事,於是它泄氣了。“也許這是命中注定吧,我注定與寬闊的大海無緣。”它氣餒地自言自語道。這時,一陣低沉的聲音在四周響起了:“既然微風可以穿越沙漠,那麼你也能做到。”

後來,小河才知道,這是沙漠在說話。聽到這話,它很不服氣地說:“微風可以飛過沙漠,但我又不會飛,肯定不行。”

“因為你總不相信自己,所以你永遠不會成功。你必須借助微風的力量,才能穿越沙漠,達到目的。隻要你認為你能做到,在微風中蒸發,你就可以穿越沙漠。”沙漠意味深長地說道。

對這種事情,小河想都沒想過,於是就急忙說:“在微風中消失?我能行嗎?我不要!”因為小河從沒想過自己可以穿越沙漠,所以對沙漠的建議它很難接受。“在微風中消失,那不就是要自我消亡嗎?我能做到嗎?我為什麼要相信你啊?”小河問道。“因為含有水汽的微風可以飄過沙漠,等到了其他地方,這些水汽就會被釋放出來,變成雨水。然後,雨水會聚成河流,就會繼續前行啊。”沙漠耐心地說道。

“那我還能跟以前一樣嗎?”小河又問。“這要取決於看問題的角度,可能一樣,也可能不一樣。”沙漠說,“但不管你是小河,還是無色無味的水蒸氣,你的本質並沒有發生變化。你之所以讓自己執著於一條小河,是因為你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本質構成。”

聽了沙漠的話,小河不知不覺地想起了自己在變成河流之前,好像也是隨著微風到處飛,然後遇到了高山,就變成了雨水,降落人間,才成了今天的小河的。

想到這裏,小河就鼓起勇氣,勇敢地投入了微風的懷抱,跟著微風,它開始了生命中新的旅程。

其實,每個人的成功曆程都跟這條小河一樣,若想越過重重障礙,達到自己的目的,就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實現一切可能的願望。

雖然有時候你還看不到自己優秀的一麵,但作為一個男人,起碼你該明白,這個社會是人為的,一切變化都在人的創造之中。許多別人能做的事情,你也可以做到,甚至能比別人做得更好、更出色。其實,很多時候,你要相信自己是最優秀的,能夠出色地完成他人交給你的任務,這並不是一種自吹自擂的行為,而是一種對自己肯定、對他人負責的態度。看看下麵這個例子,你就會明白。

作為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臨終前曾有一個很大的願望,他渴望尋找到一位優秀的閉門弟子,可最終還是沒能如願。

蘇格拉底明白自己剩下的時日不多了,就想點化一下幫助他打理日常事務的助手。“我所剩下的時日已不多了,”他拉著助手的手說,“想找一位各方麵都十分優秀的人來接替我,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明白,”助手連忙說,“您是想讓您的光輝繼續傳承下去而且發揚光大。”

“是的,”蘇格拉底接著說,“我的要求是這個人不僅要有相當的智慧,還一定要有充足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到現在為止,我還未見過這樣優秀的人,你能幫我尋找一位嗎?”

“好的,好的。”助手尊重地說,“我一定竭盡所能,幫您找到這樣的人,不辜負您對我多年來的栽培和信任。”

蘇格拉底笑了笑,再沒說什麼。

這位忠誠而勤奮的助手,為能給蘇格拉底尋找到合適的閉門弟子,不辭辛苦地運用多種渠道四處打聽。但是,他領來的每一個人,蘇格拉底都不滿意。

一次,蘇格拉底的病情加重,癱軟無力地躺在床上,忠誠的助手走到他的身邊慚愧地低下了頭。此時,蘇格拉底硬撐著坐起來,拍拍那位助手的肩膀說:“真是辛苦你了,但是,你找來的那些人,實際上還不如你。”

蘇格拉底笑了笑,再不說話了。

轉眼,半年過去了,蘇格拉底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忠誠的助手淚流滿麵地坐在他的病床邊,慚愧地對他說:“我真的很對不起您,沒有完成您最後的心願,讓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人是你自己。”蘇格拉底虛弱地說道,然後很失望地閉上了眼睛。過了很久,他才接著說道:“實際上,你才是最優秀的人,隻是你不相信自己,因此才把自己給忽略了,你不明白怎樣去發現與重用自己……”就這樣,偉大的哲人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從此,這位忠誠的助手在懊悔中度過了他的餘生。

雖然這隻是一個傳說,可其中蘊涵的人生哲理卻是發人深省的。因為這位助手太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了,才使蘇格拉底先生帶著未了的心願離開了人世。而最可悲的是,因為他不相信自己,他的才華也最終無用武之地。在生活中,也存在許多像這位助手一樣的人,他們總認為他人的才能要比自己高,從而忽略了自己身上的一切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