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秀出自我,好男兒誌在四方(3 / 3)

所以,每一個渴望成功、不甘沉淪的人,都要將這句話銘記於心:“隻有你才是最優秀的。”要知道,沒有信心,任何人都不會取得成功。大凡獲得成功的人,都是自信十足的勇者。自信,能夠把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變成可能。自信,能夠讓一個人從平凡走向輝煌!

男人讀品悟

很多時候,你要相信自己是最優秀的,能夠出色地完成他人交給你的任務,這並不是一種自吹自擂的行為,而是一種對自己肯定、對他人負責的態度。

讓理想轉一個彎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理想,也會為之奮鬥。可是有的時候,許多人付出了努力,卻沒有得到意想中的結果。這個時候,堅持理想固然重要,但不一定非得一如既往地走下去。有時候,讓理想轉一個彎,你會發現,開辟另一片天地,比執迷地堅持原來的理想而取得的成效要好得多。

要明白,轉彎,不是要你放棄原來的理想;轉彎,隻是用一個迂回的辦法,來幫助你更好地實現理想。盡管這個理想可能不是你當初的願望,但這畢竟比你執拗地堅持而最終毫無所得要強。

有一個人,他從小的理想就是當作家。他是個農民,可他並沒有因為這種身份而影響他的理想。為此,他一如既往地追求著、努力著。多年以來,他堅持每日寫一千字。每寫完一篇,他都非常認真地修改,精心地加工潤色,然後再充滿希望地寄至各地的報紙、雜誌。可遺憾的是,雖然他非常用功,但從未有一篇文章得到刊物編輯的重視,以致連封退稿信都未收到過。然而,他並不氣餒,一直堅持著自己喜歡的寫作。

直到他31歲那年,終於收到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他一直堅持投稿的雜誌的一位編輯寄來的信,信中寫道:“從你的來信可以看出,你是一位非常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遺憾地告訴你,你的知識麵太狹窄,生活經曆極為蒼白,可我從你多年的來稿中發現,你的鋼筆字寫得越來越好……”

就是這封退稿信,點醒了他的困惑,他毅然放棄寫作,練起了鋼筆書法。又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煉,他的書法果然長進很快。如今他已是有名的硬筆書法家了。

就這樣,他把理想轉了個彎,從而走向了成功。成功後的他感歎說:一個人若想成功,理想、勇氣以及毅力等固然非常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學會放棄,更要學會轉彎。

他,最後成為知名的硬筆書法家,因為他領悟了:成功的道路不是隻有一條,也許你放棄的並不是最適合你的。有的人把這種放棄和選擇稱為“另起一行”。“另起一行”,便意味著放棄某種屢敗屢戰或盡管長期經營,但從長遠來看對自己並不合適的事業,不然你就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位置與人生跑道。此時,無論你是情願還是不情願,都需要忍痛割愛。“另起一行”,換句話說,也就是重新開始,也就是從錯綜複雜的困境中崛起,或者是變通一下,開辟另外一片天地。其實,我們的人生有時也像玩遊戲一樣,遊戲玩失敗了可以從頭開始,但我們的生命是不可以這樣的。不過,我們如果走錯了路,醒悟後,應該及時回頭選擇正確的道路。

馬克·維克多·漢森經營的建築業徹底失敗了,他也因此破產了。也許我們會認為他能重返建築業,重新創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若馬克是用自己的一生來這樣做,無疑將是一個關於恒心與毅力的傳奇故事。而馬克卻果斷地選擇了放棄,選擇了徹底退出建築業,將有關這一行的一切知識與經曆統統忘記。他決定到一個新的領域去創業。他很快就發現自己對公眾演說有獨到的領悟與熱情。他很快又發現這是個很容易賺錢的職業。一段時間之後,他成為一個具有感召力的一流演講師。後來,他又寫了書,有很多著作都獲得了讀者的認可。

馬克雖然放棄了建築業,但我們不能認為他是一個半途而廢的人。因為他選擇了另外一個行業,也做得如火如荼。這也是勝利,也是成功。平時懂得努力,懂得急流勇進的人,便懂得斷然退出;懂得如何減少損失的人,便懂得及時改變方向。

任何人都不是萬能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強項和弱項。人生中的某些失敗,並不能說明我們努力不夠,而可能是因為我們暫時還沒有找到最適合自己走的那條路而已。等到我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那條路時,就會很自然地走向成功了。

所以,當我們為了理想而努力,在錯綜繁雜的人生道路上不順利、不斷碰壁時,就要學會轉彎,及時將自己的理想校正。因為有的理想未必就不是歧路,最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才是催促你邁上新的階梯的真正理想。

男人讀品悟

要明白,轉彎,不是要你放棄原來的理想;轉彎,隻是用一個迂回的辦法,來幫助你更好地實現理想。盡管這個理想可能不是你當初的願望,但這畢竟比你執拗地堅持而最終毫無所得要強。

完美不可苛求,但能追求

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事物,就如同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樣,人生和生活也是如此。追求絕對完美的目標,不僅難以實現,還會讓自己身心疲憊。相反,如果沒有想把事情做完美的態度,不懷著“我要做得更好”的信念,很多事情就難以成功。故此,在凡事麵前,我們隻要告訴自己:“我要做得比要求的更好就可以了。”這樣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又不完全苛求萬事,才是最平和的心態。成功學家陳安之說過:“要永遠做得比要求的更多、更好。”其實,這也是每一個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需要樹立的信念。

美國西雅圖的一所著名教堂裏,有一位受人敬仰的牧師——大衛。他在神學院教授學生時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裏,居住在山間的一位獵人卡爾帶著他忠誠的獵狗希特去打獵。獵人卡爾一槍擊中了一隻山羊的後腿。受傷的山羊拚命地逃生,獵狗希特在其後窮追不舍。山羊跑得越來越遠,獵狗希特追不上,隻好悻悻地回到獵人卡爾身邊。獵人卡爾氣急敗壞地喊道:“真沒用,連隻受傷的山羊都追不到,這頓飯我拿什麼來喂你!”

“主人,我已經很盡力地追趕了!”獵狗希特聽了,很不服氣地辯解道。

帶著槍傷成功逃生的山羊回到家後,兄弟們都圍過來擔心、驚訝地問:“那隻獵狗希特很凶呀,你又帶了傷,是怎麼甩掉它的呢?”山羊說:“它是盡力了,可我卻是竭盡全力,它沒追上我,最多挨一頓主人的罵。而我若不竭盡全力地跑,就會連性命都沒有了!”

是啊,要是山羊不拚命逃竄,認為自己死定了,那它肯定就死定了。好在它竭盡全力,為了那一線生機努力著,結果它勝利了!可見,隻要擁有追求完美的信念,就會激發出自身極大的潛能,而這種潛能能幫助我們輕輕鬆鬆地做成很多事情。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一般人的潛能隻開發了2%~8%。愛因斯坦這樣著名的科學家也隻是開發了12%左右。一個人如果能夠開發50%的潛能,這就意味著,可以背誦400本教科書,修完10所以上大學的課程,掌握二十多種不同國家的語言。這就是說,我們還有90%左右的潛能處於沉睡狀態。如果誰想出類拔萃、創造奇跡的話,僅僅盡力而為還遠遠不夠,隻有竭盡全力才行。隻有不斷地向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才有可能獲得更大的進步。

在生活和工作中,你是否常常滿足於現狀,對於穩定的收入和目前的職位,覺得自己的境遇已經很不錯了?可是你是否想過,你的工作還可以做得更好,人生還可以更加完美。倘若你這樣想過,那就把目標定得高一些,對自己的要求高一點兒吧,你會漸漸發現做到最好並不難。

“沒有最好,隻有更好。”這是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話,當然,它的實際意義也絕非是表層的。這句話向我們揭示出,我們追求更好、更完美,最重要的不是要得到最完美的結果,而是我們要擁有一種永不滿足、永遠積極向上努力的態度,不苛求完美,但絕不放棄追求完美。

男人讀品悟

我們追求更好、更完美,最重要的不是要得到最完美的結果,而是我們要擁有一種永不滿足、永遠積極向上努力的態度,不苛求完美,但絕不放棄追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