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的嘲笑聲中,陳安源被推到了門外。但是陳安源不服,臉上的表情一下子由晴轉陰。“我怎麼了?不要小瞧人!我有才華,一定能成為一個明星!”他走到門口後轉過頭,大聲地喊著。路過的人看到陳安源都笑了,以為他是一個傻子。陳安源並沒有因為大家的行為而感到生氣,而是昂首挺胸地離開了。這樣的場麵陳安源不知道遇到過多少次了,但是他從沒放棄過,他知道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爭一口氣,讓那些人看看,外表並不能說明什麼。因為陳安源對音樂的執著追求,奇跡終於出現了。當地有一個非常出名的製作人,他很欣賞陳安源的才華,於是就主動跟他簽約,陳安源終於實現了自己的明星夢。
生活中總有不少人,因為一時生他人的氣而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想想,這實在是沒有必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還搭上自己的遠大夢想,真是不值得啊。這一點,我想,每個人都需要向陳安源學習,學習他這種不生氣隻爭氣的精神。要知道,因為生氣把自己的夢想賠上了,到最後不僅吃虧的是自己,而且還會落下個沒有真本事的名聲,那才是吃了大虧呢!
大凡成功者,都會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我是世界上最棒的人,我是能經得起任何一種打擊的,是真正的強者。
下麵也是一個用爭氣代替生氣來打造自己輝煌人生的故事:
陳曉君發明的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取得了專利權。他之所以有今天的作為,緣於堂姐的一句話:“你這輩子,是不會有出息的了。”小時候的陳曉君,很聰明,但家裏很窮,沒人瞧得起他。高中畢業他就進入社會打工,把掙來的錢用於搞發明創作、申請專利。現在,當他的好朋友向他祝賀時總說:“陳曉君,好樣的,你真棒!”這時的陳曉君總是回答道:“你也是,要相信自己,有才華就能出眾,當仁不讓,莫低頭……別人怎麼看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要看得起自己,用爭氣來代替生氣。對人生來說,爭氣最重要。”
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冷嘲熱諷時,我們要選擇爭氣而不是生氣。像陳曉君那樣,不為他人的言語所中傷,而暗自為自己鼓勁兒,用成績說明問題,給看不起自己的人看。
“爭氣”與“生氣”僅一字之差,含義卻大不相同,爭氣是向上,生氣是傷身。
生氣就像一把雙刃劍,傷己也傷人。生氣是有程度區分的,輕者瞪眼怒目,不歡而散;重者神暈身抖,蝕心傷身。古代昏君一怒為紅顏,到頭來毀了江山;現代也同樣不乏有人意氣用事,把自己的事業導向失敗。
爭氣需要榮譽感、向上心和意誌力。爭氣需要別人的鼓舞、支持和讚美。例如,有一些人為爭氣學藝,有一些人為爭氣求學,有一些人為爭氣打拚事業。爭氣並不是情緒的一種表現,而是對目標的一種追求。爭氣不是說有就有的,要靠努力才可以實現。爭氣值得喝彩,爭氣值得鼓勵,爭氣是值得學習的。
爭氣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生氣卻是一種消極的情感發泄。同樣一句話,有的人會為之受到激勵,奮發向上,成就一生;有的人卻會因此而受到刺激,怒發衝冠,一失足成千古恨。人生起伏,高潮低穀在所難免,但隻要我們爭口氣,就會時運濟濟。總之,人要爭氣,不可以生氣。自己要爭一口氣,千萬不要生悶氣!
男人讀品悟
聰明的人最懂得爭氣,而不是生氣。因為隻有爭氣我們才能知道我們錯在了哪兒,因為隻有爭氣我們才能知道究竟該怎樣做。一旦我們生氣,並動不動就生氣的話,那就隻會埋怨,而於事無補。學會不去計較,學會放棄,學會淡泊,學會忘記,學會用爭氣代替生氣,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超脫。
機遇垂青知行合一的人
所有人都知道“天上掉餡餅”這種想法僅僅是妄想,非常不切實際。但生活中偏偏就有一些人終日沉湎在幻想之中,整天做著春秋大夢,認為成功就如同餡餅一樣有一天也會降落在自己頭上。這樣的人是不會成功的,永遠不會。因為這樣的人根本就不懂:成功的關鍵在於行動。因為機遇不會降臨在坐等機遇的人的頭上,隻會垂青那些有行動、有準備的人。
還有的人,希望達成某種願望,可是在通向那種願望的途徑中,他們很少動手去試一試,開始第一步;而是無休止地幻想,向上天禱告,祈求老天保佑。
有一個落魄的中年人,每隔三兩天就到教堂作祈禱,而且他的禱告詞每次都相同:“上帝啊,請念在我數年來敬畏您的份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幾天過後,他又垂頭喪氣地回到了教堂,同以前一樣跪著祈禱:“上帝啊,為何不讓我中彩票?我願意更謙卑地來服侍您,求您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又過了幾天,他再一次出現在教堂,還是同樣重複他的祈禱。這樣周而複始,不間斷地祈求著。終於有一次,他跪下來說:“我的上帝,為何您不聆聽我的祈求?讓我中彩票吧!就隻一次,讓我解決所有困難,我願終生奉獻,專心侍奉您……”就在這時,聖壇上空傳來一陣洪亮且莊嚴的聲音:“我一直聆聽著你的禱告。可是,最起碼,你也該先去買一張彩票吧!”
現在你明白了很多人注定不成功的原因了吧?因為他們也像故事中的中年人一樣,隻是一味地祈求,而沒有采取行動。要知道,想取得成功光有夢想是完全不夠的,而要立即行動起來!
成功的起跑線是夢想,而決心則是起跑時的發令槍。行動就猶如奔跑者的全力奔跑,隻有主動去行動,堅持到最後一秒,才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還在求學時期的哥倫布,偶然讀到了畢達哥拉斯的一本著作,從而知道了地球是圓的,他就將此事牢記在腦子裏。經過很長時間的思索研究後,他大膽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圓的,他便可以經過十分短的路程就到達印度了。然而在當時,許多有學問的大學教授與哲學家們都譏笑他的想法。因為,他想向西方行駛從而到達東方的印度,那不是傻人說夢話嗎?他們告訴他:地球不是圓的,而是平的。然後又再一次警告說,他要是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將駛到地球的邊緣而掉下去,這不是自尋死路嗎?然而,哥倫布對於這個問題很有自信,隻可惜他家境貧寒,沒有錢讓他實現這個冒險的願望。他想從別人那裏得到一點兒錢,以助他實現這個冒險,可他一連空等了17年,還是失望。於是他決定不再等下去了,便起程以沿途乞討糊口的方式去見皇後伊莎貝拉。
皇後知道後,非常讚賞他的想法,並且答應賜給他船隻,讓他去從事這個冒險的工作。讓他為難的是,水手們都怕死,不願意隨他前去。於是哥倫布鼓起勇氣跑到海濱,捉住了幾位水手,先向他們哀求,接著是勸告,最後用恐嚇的手段逼迫他們前去。他又請求皇後釋放了獄中的死囚,承諾他們如果冒險成功,就可以免罪恢複他們自由。一切準備就緒後,哥倫布於1492年8月率領三艘帆船從西班牙起航,開始了劃時代的航行。
剛剛航行了沒幾天,就有兩艘船壞了,接著幾百平方千米的海藻又使他們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危險境地,但他們都一一克服了。在浩瀚無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近六七十天以後,也不見大陸的蹤影,水手們都大失所望,他們要求返航,否則就要把哥倫布殺死。哥倫布兼用鼓勵和高壓兩種手段,總算說服了那些水手。天無絕人之路,在繼續前進的路途中,哥倫布忽然看見有一群飛鳥向西南方向飛去,他立即命令船隊改變原來的航向,緊跟這群飛鳥。因為哥倫布知道海鳥總是飛向有食物與適合它們生活的地方,因此他預料到這附近應該有陸地。果不其然,哥倫布緊接著就發現了美洲這一新大陸。
我們不難想象,哥倫布如果一直等下去,必定會一生蹉跎,“空悲切,白了少年頭”,美洲大陸的發現者也可能變成其他人,成功的桂冠永遠也不會屬於他。哥倫布從美洲帶回了大量的黃金珠寶,並且還得到了國王的獎賞,他還以新大陸的發現者名垂千古,這個結果都是因為行動。要是他不抓住時機,不主動地去探求一番,相信今天曆史上就不會有哥倫布這個偉大的名字。
世間凡事都是如此,沒有憑空而來的一切,人們都是靠行動去尋找,從而發現契機的。就在他們找尋的過程中,機遇之神來臨了。而那些隻知道坐等機遇的人,機遇之神隻會與之相視一笑,與他們擦肩而過。
男人讀品悟
世間凡事都是如此,沒有憑空而來的一切,人們都是靠行動去尋找,從而發現契機的。就在他們找尋的過程中,機遇之神來臨了。而那些隻知道坐等機遇的人,機遇之神隻會與之相視一笑,與他們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