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1 / 3)

路,是靠自己闖出來的!要是你故步自封,以為無路可走,那麼你就會盲目,就會走投無路!真實的路是人踏出來的,人生之路亦是如此!

路,就在腳下

在失業人員持續增加、就業局勢日趨緊張的今天,即使是研究生,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合心意的工作。但是,這並不代表麵臨著這樣的形勢我們就無路可走了。換一個角度來看,說明我們能走的道路更寬、更多了。隻要我們善於發現,就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這時,你還會發現,其實,這條路並不難尋,也不是什麼叢林險道,它就在我們的腳下。

社會的發展已經打破了畢業分配的舊形式,這就要求我們更應學會適應市場,尋找自己的路。也就是說,過去,政府部門是家長,無論是你上學還是畢業都在保護著你,為你提供最好的、最適合的平台。但現在不同了,我們要想獲取就業機會,隻能靠我們自己,去開辟一個屬於我們的天地。

有一所大專層次的高校,名氣並不大。但就在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學校裏,新聞係的4名應屆畢業生張春化、馬小東、劉長福、白占峰自主創業,注冊了他們自己的企業策劃工作室。

張春化曾說過:“沒有選擇時,你就不會斤斤計較。”成立策劃工作室並不是他們一時興起,也不是找不到工作臨時找個事幹,而是他們入學3年來不斷積累、不斷從別人看不起的小事做起的必然結果。

張春化是一個不願意依靠家裏的人。大一時課少,他就琢磨著找點兒事做。

2000年9月的一天,他在使用當地一個廠的洗發水時,感覺這個產品的質量不錯,後來了解到,它的銷路遠遠趕不上飄柔、海飛絲等品牌。這是為什麼呢?他思考著,後來他主動和這家企業取得了聯係,和馬小東一起利用課餘時間為該廠進行市場調查。當時他們騎著破自行車,帶著一個老式軍用水壺,白天分頭到超市、專賣店了解經銷商和顧客對這種洗發水的意見和建議,晚上碰頭,整理數據。兩個月下來,當他們把8頁紙的調查報告交給廠領導時,廠領導非常驚訝:“你們太不簡單了,這個報告將會成為我們打開市場的金鑰匙。”

2000年12月,為了更好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他倆成立了“保險之光”協會。後來他倆又和劉長福、白占峰一起,共同成立了四兄弟工作室。2002年3月的一天,他們接到安陽市一家眼鏡公司的邀請,為他們搞宣傳策劃,賺到了工作室成立後的第一筆收入——3000元。2002年9月,他們參照現代企業的經營模式,以股權形式重新組合了工作室,這也為工作室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回想三年大學生活,張春化做過很多事,賣書、做市場調研等,很辛苦。有很多事是本科生不願意幹的,但他願意幹,因為專科生沒有選擇餘地,他們不會斤斤計較。

對馬小東而言,他一直認為:“沒有路時,就需要自己闖出一條路。”

現在專科生就業壓力比本科生大得多。馬小東曾想:“專科生能不能找出一條路,不和本科生、研究生去擠一條路?”他大學學的是保險專業,可剛進大學時,他還不知道什麼是保險。但學著學著他發現,學保險的好處是離市場近。他們4個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願意依靠家裏。

他們注冊工作室時,很多人不理解。記得申報時,他們找到安陽市工商局的領導,那位領導的第一句話就是:“學生創業?別想。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

當馬小東把他們的經曆、想法詳細地講給這位領導聽後,他感歎說:“我的兒子如果能像你們這樣,我也就放心了。”實際上,他們平時搞調研、搞活動,並沒有耽誤學習。2002年,河南省首次舉辦國家保險經紀人資格考試,馬小東決定參加。考試是在鄭州舉行的,報名需要錢,他沒有,隻能一邊在餐館刷盤子一邊準備考試。到了報名那天他才知道,報名必須要有大專畢業證,可他還沒有畢業哪有畢業證?於是,他對負責報名的老師說:“老師,能不能讓我試試?”聽著他的經曆,翻著他每頁都有黑手印的書,這位老師特別感慨。後來,他還拿馬小東的書去教育他的學生。

當時,有300個人參加考試,隻有10個人通過,馬小東考了第二名,他的大學老師卻隻考了第六名。馬小東的體會是:課堂上,要努力學習,但也必須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中,由此才能獲得知識、能力的雙向提高。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要自主創業,但每個人都應該加強實踐,隨時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們4個人都覺得,現在專科生的弊端是實踐能力太差。他們剛開始進行市場調研時,哪怕是敲人家的門,他們的腿都在顫抖。但人是需要不斷努力並進步的,他們在這方麵可以說是無愧於心。

現在,他們的工作室不僅運轉良好,而且還吸收了安陽大學及其他高校的十多名畢業生。此外,還招收了一些兼職的學生,為社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從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張春化等4個人能有今天的成績,跟他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他們知道自己的學曆低,在當今社會的競爭中沒有優勢,但是他們更知道該如何武裝自己,使自己充實起來,變得具有競爭力。可以說,他們是靠著自己的雙腳踏出了一條路。

敢問路在何方?魯迅先生曾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我要說:“路就在我們的腳下!路,是靠自己闖出來的!”要是你故步自封,以為無路可走,那麼你就會盲目,就會走投無路!真實的路是人踏出來的,人生之路亦是如此!

男人讀品悟

隻要我們善於發現,就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這時,你還會發現,其實,這條路並不難尋,也不是什麼叢林險道,它就在我們的腳下。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隻有一次。所以,我們要生活得有條不紊,不能混亂不堪;我們要生活得自信一些,不能過於羞怯;我們要生活得平靜一點兒,不能總是躁動不安;我們要盡量利用生活,為我們自己,也為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讓自己與他人的生命被虛度。

每當我們麵臨人生的選擇時,往往就會產生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然而,在這個過程裏,若我們知道了自己在生活中最需要什麼東西時,就會為取得它而奮鬥、拚搏。所以,在我們麵對選擇的時候,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需要,若是連自己需要什麼都不清楚,就會陷入茫然的境地。另外,在我們麵對選擇時,也要學會放棄。因為隻有學會選擇、學會放棄,我們才會有更大的進步、更大的發展空間。

請大家一起來分享下麵這個故事,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天,默德看到有個人在河邊釣魚,一條接著一條,收獲很多。奇怪的是,默德觀察到,那個人釣到大魚就把它放回河中,隻有小魚才裝進魚簍裏。默德十分好奇,便走過去問那個釣魚的人為何要那麼做。釣魚人回答說:“老兄,你以為我喜歡這麼做嗎?這也是沒辦法呀!因為我隻有一個小煎鍋,煎不下大魚!”

許多時候,當我們有一番雄心壯誌的時候,就習慣性地告訴自己:“我隻有一個小煎鍋,煎不下大魚。”以至於我們會進一步找借口來勸說自己:“要是這真是個好主意,人家一定早就想過了。我的胃口沒有這麼大,還是挑簡單的事情做,別把自己累壞了。”

實際並非如此,隻要我們在麵臨選擇時,知道轉變一下自己的思路,我們就能得到更大的收獲。就像這個釣魚翁一樣,為何會那麼執著地隻釣小魚呢?即便是他隻有小鍋,若把大魚割開了,不也能吃到同樣的味道嗎?戴高樂曾經說過:“眼睛所看見的地方,就是你能到達的地方,唯有偉大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他們之所以偉大,是由於他們決心要做出偉大的事業。”很多人也常常對自己說:“當我們在選擇人生時,隻要目光高遠,就會到達自己想到的地方。”既然是我們的眼光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大舞台,那麼,我們為何不將目光放得更加高遠些呢?我們為何不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盡最大的努力到達成功的彼岸呢?

孟子曾經說過一段話,大意是:不要我所得不到的東西,不幹我所不能幹的事情。求我所必求,為我所必為;當取則取,當舍則舍,如此一來,人生就是一個十分快樂的人生。孟子的話是在告訴我們:一個人有怎樣的選擇,就會有怎樣的收獲。

一個具有事業心並且十分勤奮的年輕人,他想在很多方麵都比身邊的人強,但經過多年努力卻沒有太大的長進。他非常苦惱,便向一位成功人士請教,這位成功人士聽完年輕人的敘述,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