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2 / 3)

貝爾納是法國著名的作家,一生創作了許多小說和劇本,在法國戲劇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法國一家報紙在進行一次有獎智力競賽時,就出了這樣一道題:“若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這時隻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去搶哪一幅?”在該報收到的成千上萬的答案裏,貝爾納以最佳答案獲得了該題的獎金。他的回答是:“我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這位成功人士講到這裏時,忽然問那位年輕人:“你能從這個故事裏學到什麼嗎?”年輕人沉思了片刻說道:“我現在好像知道了什麼,你是否要告訴我,當我們的選擇非常接近我們的生活時,我們的生活就會過得十分快樂?”

成功人士點點頭,補充道:“你隻是說了生活的一方麵,還沒有說到事業上。在我們人生的曆程裏,讓我們能夠迅速走向成功的不是我們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而是我們是不是選擇了適合我們走向成功的那條路。每個人走自己的路,本身沒有錯,關鍵是走的路是否正確。年輕人,你要永遠牢記:選擇比努力更關鍵。隻要我們選擇了正確的人生方向,我們就會更接近成功。”

這位成功人士的話道出了選擇與努力的關係,可以說選擇在一定意義上起著領航的作用,指示著我們該努力的方向。很多時候我們看中努力的價值,但是我們可以試想,沒有選擇作鋪墊,引領我們前進的方向,縱使我們再努力,我們也是在做無用功。

現在,你該明白選擇的重要性了吧?要知道,努力固然重要,但是選擇是努力的前提啊!

男人讀品悟

選擇在一定意義上起著領航的作用,指示著我們該努力的方向。很多時候我們看中努力的價值,但是我們可以試想,沒有選擇作鋪墊,引領我們前進的方向,縱使我們再努力,我們也是在做無用功。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沒有人可以一步登天,沒有人可以在沒有基礎的地麵上搭建起高樓大廈,空中樓閣隻是不可能實現的神話故事而已。中國有句古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說的就是小事不願做怎能成就大事的道理。從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從細節入手,最終才能收獲累累碩果。

大事能檢驗一個人的智慧、才能和品格,同樣,小事也能達到相應的效果。假如你能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圓滿、漂亮,那你定會體驗到極大的快樂及對自我的肯定,同時也必然會積累經驗和提高能力。古人說得好,小事雖然微不足道,但不做小事往往是沒有辦法成功的,那些一心隻等著做大事的人,誰會相信他們會取得非凡的成就?前人還總結道:忽視小事專做大事的人,他的成就往往不如做小事的人。這是因為小事來得頻繁,辦事所花的時間多,積累起來數量就多,相對所得的經驗也就更多;而大事來得稀少,積累起來數量也就少。更何況隻有從小事中不斷地積累寶貴的經驗,在做大事的時候才會胸有成竹。

有一些年輕人卻從來不知道這個道理。他們好高騖遠,急於求成,不會走就想跑,眼高手低,不屑於做日常工作,不願意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從頭開始,並且很不願意做基礎工作,認為那是三歲小孩都可以做的。這樣一來,他們根本不可能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如果我們用這種人生態度指導工作和生活,那麼隻會擴大和夢想之間的距離。所以,對於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在懷有理想和目標的同時,一定要滿懷激情地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認真做好每一個小細節。不管工作多麼細小和瑣碎,都應該把它當作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當作自己向更高目標邁進的階梯,因為美好願景的實現是以一點一滴為基礎的。

要知道,能否做好小事,不但能反映一個人的做事能力,而且還能體現一個人的素質,這都是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隻有從小事做起,才能不斷進步;隻有把小事做好,才能成就大事。不要拒絕做小事,注意每一個細節,這對一個人的成長是頗為重要的。從細微之處著手,是走向成功的開始,也是走向成功的保證。一位哲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件事情會影響一個人的聲譽,幾件事情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無數事情必然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從凡人到偉人,從搬運工到將軍,從奴隸到總統不是很快可以達到的,這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長期的追求、長期的積累、長期的磨煉。

這個世界上,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畢竟隻是為數不多的那部分,大多數人注定是平凡的,因為他們不肯從小事情做起,然後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可是,很多大企業家都是從小夥計做起的,很多政治家都是從小職員做起的,很多大將軍都是從小兵當起的,很多富翁都是從一分錢賺起的……

美國第一個黑人國務卿鮑威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於他不斷地努力,並且重視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對工作賦予百分之百的熱情,最後才從一個清潔工成長為國務卿的。在他最開始進公司的時候,隻有一件事情可以做——清潔。清潔是一份被認為非常低下的工作,就是這樣一份不被大家所看重的工作,他卻做得有板有眼,並且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他甚至摸索出一種拖地板的姿勢,可以把地板拖得又快又好,還可以讓工作變得輕鬆。鮑威爾的表現被細心的老板看到了,通過一段時間的仔細觀察之後,老板斷定他是一個人才,於是破格提升了他,這為鮑威爾未來的發展打開了一扇大門。

很多年後,鮑威爾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表露,他清楚地記得當初自己所積累的第一條人生經驗,那就是從小事做起,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即便是多麼不起眼兒的小事,也要認真地去做。

不要忽略小事情,瞧不起小事情,小事情往往蘊涵著大機會,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才會成就一番事業。許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缺少機遇。鮑威爾的故事告訴我們,機遇就暗藏在身邊的每一件小事中。我們之所以沒有抓住機遇,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沒有把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做得足夠好。從小事做起,抓住各種鍛煉自己的機會,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我們身處社會中的立足之本。

生活中總是充滿了酸甜苦辣的味道,有快樂,有幸福,有自豪,同時也伴隨著痛苦、折磨,甚至絕望。但是當你站在遠處,以一種俯視的角度去看待它們的時候,你就不會迷失自己,你就能把一切都看得通透。宏觀必須要和微觀緊密結合,眼睛要看向遠方,做事要從小事做起,這是人生必須遵循的生存法則。

男人讀品悟

大事能檢驗一個人的智慧、才能和品格,同樣,小事也能達到相應的效果。假如你能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圓滿、漂亮,那你定會體驗到極大的快樂及對自我的肯定,同時也必然會積累經驗和提高能力。

做人生路上的“不倒翁”

做人生路上的“不倒翁”,簡言之,就是在為人處世上要學會變通。所謂變通,就是以改變自己為途徑,來通向成功。哲學家說:“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改變現在;如果我們想要改變環境,就必須先改變自己。”

每天,我們都麵臨著層出不窮的矛盾和變化,那麼,是以不變應萬變,還是采取靈活機動的變通方式應萬變,這是我們需要確立的一種做人做事的心態。

叔孫通是秦二世時的儒士,被任命為待詔博士。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紛紛響應。秦二世聽說後,很憂慮,便召集待詔博士和儒生們詢問方略。秦二世問:“由楚地來的戍卒攻占了城池,先生們認為該當如何?”

30多名博士和儒生異口同聲地說:“百姓造反,這是不能赦免的死罪,希望陛下趕快發兵討伐。”秦二世聽後,勃然大怒,臉上的神色都變了。

叔孫通上前說:“如今天下合為一家,先帝毀掉郡、縣的城牆,銷天下的兵器,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打仗了。況且上有聖明天子,下有完善的法律,人人盡職守法,四海安寧,哪裏有人想造反呢?這不過是些偷雞摸狗的小賊罷了,何足掛齒。”

秦二世轉怒為喜,笑道:“先生說得很對。”其他的博士、儒生中腦筋靈活的很快來了個急轉彎,附和叔孫通說是盜賊,腦筋僵硬的便依然堅持說是百姓造反。於是秦二世便把說是造反的人都關進了監獄,卻賜給叔孫通20匹帛、一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