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做一個知性女人(1 / 3)

生活中人們對女人的要求越來越高,還給女人冠以很多的名稱:優雅女人、魅力女人、快樂女人、小資女人、時尚女人等。而是我最欣賞的,是知性女人。

何謂知性?知性,簡而言之,就是有文化、有內涵、有修養,是內在的文化涵養自然發出的外在氣質。

有人這樣對知性女人進行詮釋:隱約的奢華,明淨的幽雅,靜謐的吸引。

我認為,知性女人,應該是每一個女人所追求的目標。因為這樣的女人,涵蓋了各種女人的優點,生活上感性卻不張狂,類似於小資女人;氣質上典雅卻不孤傲,涵蓋了魅力女人;性格上內斂卻不失風趣,是一個快樂女人。自信、大度、聰明、睿智,講話穩重,談吐不俗的女人,堪稱女中“極品”。

張曼玉就是這種女人。20歲時候的她,雖然美麗可愛,但是卻遠遠沒有40歲的她那樣魅力無窮。女人,要做一幅畫,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珍貴,而不是做穿下又可脫掉的衣服。要成為畫一般的女人,光靠外表是做不到的,如畫一般的女人都是知性女人,擁有讓人回味的內涵。

知性的女人人人愛,但是,自古以來,感性就是女性的代名詞,我們又怎樣保留感性的同時,做一個知性的小女人?

知性女人:多重角色,靈活自如

亦舒曾說過:“人生短短數十載,最要緊的是滿足自己,不是討好他人。”我們首先或許要弄清楚究竟是為誰而活?除了不諳世事的孩童,我想每個人都會有感歎著“如果我們可以為自己而活該多好”的時候。

然而,事實是,當我們告別了純真的學生時代,就意味著我們擔負了多重的責任,對父母、對親戚、對朋友、對愛人、對同事、對上司、對自己……這樣的責任會讓我們越來越疲憊……開始的開始,我們總是會以為自己是獨一無二,最後的最後,我們終究會發現我們永遠做不了真正的自己。

麵對父母,我們是女兒,應當乖巧有孝心;對於丈夫,我們是妻子,應當相夫教子有賢德……

正是這種種的角色讓我們疲於應對,在我們扮演各種各樣身份的時候,我們做不了自己,也常會因為追求眾人心中的美好形象而盡量使自己盡善盡美,在這種過多的美好願望中迷失了自己。有時,我們會在午夜夢回之時醒來,唯有這個時候,屏蔽了外麵塵世的喧囂,才會聽見我們自己內心深處的那一汪清泉叮咚作響,喚醒我們的心靈。

然而,我們真就做不成自己麼?其實也不然,在戲台上流傳這樣一句話: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在角色轉換間,我們努力做好每一個自己,就會得到滿足和快樂。

寫過《棋王》的作家阿城是個洞察世事人心的智者,他說,其實人這一輩子,擺平身邊那七八個人就差不多了。

這話確實有些道理。更多時候,我們要時刻記住,不要總是演得那麼累,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多的觀眾,這就足夠。

知性女人:有靈性,有彈性

知性女人,其實就是集知書達理、知情識趣、人情練達於一體,洞悉世事,既有靈性,也有彈性。這樣的女人,才會懂得什麼時候需要全心全意地表現自己,什麼時候可以徹徹底底放鬆地做真正的自己。我們隻有做到這樣,才可以既活得很輕鬆,又可以做得很完美,不會讓人覺得虛偽得不真實,或者是完美得不真實。

除了做好自己,我們還要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要懂得珍惜。人的欲望是無窮的,貪念是無止境的,而且,喜新厭舊是人之本性,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是人的劣根性。很多人都隻是會羨慕著別人的每一份幸福,忽略自己身邊的完美。

接受已有的,珍愛已有的。知性的女人就會做到這一點,她懂得欲望是無限的,她們也明白,殘缺也是一種美麗。月圓是畫,月缺是詩。失去了,錯過了,就是過去了;盡力追求過後還是得不到,那隻能說明自己追求的真的不屬於自己,自己現在擁有的每一樣事物,無論好壞,無論讓我們是痛苦還是快樂,終究有一天我們都會懷念。而對於美好的事情如果我們不好好把握,到最後,我們不僅僅會懷念,還會後悔,而世上終究沒有後悔藥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