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雖然肉疼掏出去的那三十多塊錢,但是穿上新鞋時,跑步都比平時輕快得多,這種感覺和媽媽給他買新鞋時是不一樣的。
這個寒假,最忙碌的要數陳讚的父母和叔嬸了,他們要將黃土嶺的七百多株大油茶樹都挖出來,移栽到自己的茶園裏。
為了趕時間,大人們就隻歇了過年前後的三天,其它的時間都在黃土嶺和後山之間忙碌。
陳讚的舅舅和姨媽們都來幫忙了,二叔家的親戚們也被叫了來,村裏關係比較近的鄰居也都叫了來,比如談天父母等。好在這個年頭,幫忙做事隻需要管飯,還無需發工錢,不然光工錢都是一大筆數目。
忙到正月過完,七百多株油茶終於在後山安家落戶,陳讚心裏鬆了口氣,這算是跨出了第一步。
但是經濟問題明顯緊張起來,二叔雖然和他家一起承包,但是二叔的積蓄總共隻有三千塊,交了承包款,幾乎就沒有餘錢了。陳讚家積蓄稍多一點,但是也多不到哪裏去。交了承包款,買了茶樹和肥料,幾乎就沒什麼餘錢了。
年前陳讚家裏的兩頭肥豬賣掉了,因為養得好,每頭都有200斤左右,按市價三塊賣的,賣了一千多塊錢,也全都扔到茶園裏去了。
茶樹要種好,不可能隻靠農家肥,那麼寬的地方,哪來那麼多農家肥,不足的必須得施化肥。陳讚倒想像人家種田文裏的主角一樣,金手指一揮,用什麼空間水一澆灌,什麼肥料都省了,既環保又健康。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辦法,老老實實來吧。
這個年過得緊巴巴的,除了陳讚自己添的那雙鞋,就沒有再添置任何新衣服。
陳讚父母差點就要向親戚朋友家去借錢了。家裏的經濟前所未有的的緊張,陳巧還沒上初三,父母就說讓她考中專了。
陳巧已經十三歲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她作為長女,自然是要替家裏分憂的,雖然不那麼情願,但也沒有反對,隻把委屈悄悄地藏在心裏。
但是陳讚力排眾議,堅持跟父母說:“不能讓姐姐考中專,要上高中考大學。”
劉雙雙無奈地看著兒子:“可是明年你也要上初中,你姐若是上高中,咱家哪來的學費呢?”90年代早期,師範生還是免費的。
陳讚看向爸爸:“爸,姐姐成績那麼好,她一直都想考大學呀,考中專太可惜了。”
陳昌隆有些為難地看著兒子和一直默不作聲的女兒,咬了咬牙:“怕什麼,上高中就上高中。不是還要到明年才上嗎?我就不信咱們賺不到學費。”
陳巧含著淚終於開口了:“謝謝爸。我想考高中,聽說二中最優等的學生是有獎學金的,我一定會爭取到獎學金的。”
陳昌隆也有些動容了:“好,我們巧巧就是懂事。別擔心,咱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送孩子上大學,隻要孩子念得起、願意念。”
劉雙雙抹了一把眼睛,轉過身去:“我去喂豬。”為了增加收入,家裏今年又多養了一頭豬。
陳讚說:“媽媽,我也會賺錢的,以後我會賺自己的學費的。”
劉雙雙摸著兒子的頭頂,沒有說話,欣慰地笑了笑。
陳巧悄悄地提著籃子去打豬草去了。
陳昌隆背著鋤頭準備上山去。
陳讚二嬸張明麗這時從外麵進來了:“大哥,要出去啊?我嫂子呢?”
陳昌隆放下鋤頭:“明麗來了啊?你嫂子在後麵喂豬呢。”
“我找嫂子有點事,大哥,要不你也來吧,有個事咱們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做。”張明麗說。
陳讚去叫媽媽,他估摸著二嬸有重要事要跟父母說。
張明麗看著哥哥嫂子,開口說:“是這樣的,大哥,嫂子,我娘家的哥哥不是在家弄了個孵化場麼,有個人定了一批小雞沒要完,還多了三百多隻小雞,我哥問我要不要養。我想著咱們茶園那麼寬的地方,要是咱們能養點小雞小鴨的也不錯,就來問問嫂子看這事怎麼樣。”
劉雙雙看著張明麗:“你說咱倆一起養?”
張明麗點點頭:“畢竟數量有點多,我怕一個人看不過來。”
陳讚在一旁說:“媽媽,我覺得二嬸的主意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