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雙對兒子的信任顯然已經高出許多,她看向兒子:“真的可以?”
陳讚跑回屋去,從書包裏找出一本《新農村發家致富專業養殖》的書來:“媽媽你看,這上麵就有好多介紹養豬養雞的呢。”這書是他去縣城賣筍時,和姐姐一起上新華書店轉悠時買的,就等有機會拿給父母看呢。
劉雙雙拿過來翻了一下:“這上麵說除了穀子,還要喂飼料,咱們哪來的飼料呢?”
陳讚說:“媽媽,這上麵也說小雞吃草吃蟲子呀,我們後山上最不缺草和蟲子,這比飼料還好呢。”要是在油茶園裏養了雞鴨,那麼連野草都不怕它長了。
陳昌隆說:“那還要修一些籬笆,山上不僅有蟲子,也有黃鼠狼呢。”
張明麗說:“我也是這麼考慮的,大哥和昌盛先做一些竹籬笆,織得密一些,我們先在圈出個地方養,等草和蟲子吃得差不多了,就將小雞移到另一片去。這樣就不會跑得滿山都是了。”
劉雙雙吃下定心丸:“好,養吧。如果養得好,到時候我們再多養一些。”
陳讚心裏雀躍起來,看來大家都在各顯神通呢,養雞的成效可比養豬快多了,有個四五個月,小雞就能出欄了,到時候就是白花花的銀子啊。不過還得提醒做好防疫工作,雖然這個年代的雞瘟少發,但偶爾也會出現。
春天來了,萬物生發,素顏一冬的世界又裝扮起來了,桃紅柳綠,草長鶯飛,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叫人的心情也輕快起來。
春雨下來了,淅淅瀝瀝,滴滴答答,卻不似冬雨那麼惱人,仿佛是一曲優美輕快的樂譜,雨後的空氣清新怡人,又似洗滌心靈塵埃的清潔劑,讓人整個都清爽起來。
春雨來了,希望也便來了。
茶園裏的油茶吸飽了大自然的雨露和甘肥,以幾乎看得見的速度在抽枝發葉,不僅原本的茶樹在長,新移栽來的茶樹也沒有表示出任何的不適,十分迅速地適應了新環境,也開始綻吐新芽,甚至是原本已結的茶果也並沒有太多的脫落,繼續汲取養分,蓬勃生長著。
春雨來了,春雷響過之後,蟄伏於地底下的筍子終於聚集了足夠的氣力,將地麵頂破,迎接它的,是和暖的春風和溫暖的陽光。它伸了一個懶腰,一下子便拔出一尺多高,密密麻麻布滿了整個竹林,真是喜煞人。
陳讚爺爺是個經驗豐富的山裏人,他去竹林裏將那些長得密集的春筍拔除一些,挑了好多春筍下山。
奶奶雖然有些偏狹,但心裏還是顧著自己兒子的,所以也不嫌麻煩地細心將每一棵筍子都扒了皮,切了根,放大鍋裏煮熟,漂洗幹淨,切片,放在太陽底下暴曬,就變成了筍幹,可以經年不壞。如果遇上陰雨天氣沒有太陽,就要生火烘烤,使筍子盡快脫水幹燥,否則就會發黴壞掉。
一個春天下來,陳讚家裏就積了兩三百斤筍幹。陳昌隆帶著筍幹去了一趟省城,兩塊六一斤全都批發給了農貿市場,後山賺到第一筆近千塊的收入。
春雨來了,滋潤著大地,雨過天晴之後,安靜了一動的鬆林裏,菌子又長出來了,這是陳讚和談天最喜聞樂見的,因為這樣又可以撿菌子賣錢了。
每天早上,他們都早早起來跑步,然後上鬆林撿菌子。每周頭三天的晾曬賣幹菌子,後三天的攢起來賣新鮮的,依舊每個周日去趕集,漸漸地,積蓄就又多了起來。
春天裏還有一件快樂的事,就是上油茶園去采茶耳。茶耳是油茶樹嫩葉的變異品種,茶葉變厚,未成熟時是紅色的,熟了之後便是銀白色或者白色的,味道甘甜爽脆,是一種美味。
采茶耳是孩子們春天裏最愛做的事之一,因為這有一種尋寶的樂趣,又能夠一飽口福,何樂而不為。
放了學之後,村裏的好多孩子都會繞道直接去後山采茶耳,有的甚至要在茶林裏玩到天快黑時才回去。陳讚和談天也會去,他們會先找一陣茶耳,再回去寫作業做家務。
劉雙雙和陳昌隆經常在後山忙,對這事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孩子的任務就是玩和吃,隻要不耽誤寫作業便成。有時候他們自己無意間碰到成熟的茶耳,也會順手摘下來,放在口袋裏,帶回去給孩子嚐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