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活不盡如人意時,換一個角度看,挫折漩渦中也可以看到希望,痛苦的旋律中也可能會演奏出快樂的音符。我們需要的是隨時梳理好自己的情緒,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許多煩惱與挫折是我們無法逃避的,但一味地鑽在挫折裏,那就是自尋煩惱了。任何事都有它的兩麵性,有好的一麵,也有壞的一麵。當我們心情不好時,如果能換個角度,也能在挫折中找到走向成功的契機,並獲得快樂的生活。
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是靠希望活著的,當舊的希望變成現實,或者消失了,就會有新的希望繼續燃燒起來,如果一個人的生活中沒有新陳代謝的希望存在,他的生命實際上也就失去任何意義了。”是的,隻要心存希望,就會出現奇跡,就算希望渺茫,它也能讓人的信念永存。
有一位教授,素以才學兼備深受學生們的愛戴。
非常不幸的是,在一次例行體檢的時候,教授被診斷出患有癌症。這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頓時使得他的情緒低落了下去。
不過,教授很快接受了事實,他一掃起初的滿麵愁容,變得更寬容、更珍惜眼前的一切了。當然,在勤奮工作之餘,他也從未放棄過與病魔作鬥爭。
就這樣,教授安然地度過了好幾年,直到現在依然活得很快樂。
有人問教授有什麼秘訣,卻見他笑盈盈地答道:“是希望,我希望將我所知道的所有東西教給我的學生們。所以,每天清晨醒來,我都會開心地告訴自己,我又有一天的時間和我的學生們在一起了。”
在苦難和挫折麵前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有了希望我們就可以抓住人生的快樂,收獲豐盈的人生。
希望,是讓生命獲得激情的催化劑,是一種對未來的憧憬,是人生的活力之源。沒有希望,人生就會像沒有鹽的飯菜一樣,索然無味。這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財富不是名利,也不是地位,而是那像火焰一般燃燒著的希望。”一個人,就算你擁有了全世界的財富,如果沒有了希望,你也不會獲得激情滿溢的心境。有希望之處,才會有生生不息的快樂源泉。
遇到事情,不管有多麼難,都要堅持。因為好事中往往蘊藏著壞因,而不幸中又可能蘊藏著好機會,關鍵在於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它。
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一個人快樂與否,在於他看問題的角度,如果他站在憂鬱的角度,那麼他總能看到使自己憂鬱的理由;如果他站在快樂的角度,那麼他總能看到足夠使自己快樂的理由。”所以,每當我們遇到一些煩心事時,不妨換一個角度去感受快樂。
司馬光說:黃梅時節家家雨。曾幾說:梅子黃時日日晴。戴敏說:熟梅天氣半陰晴。
麵對同一事物,看法卻大相徑庭,是因為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同樣是描述梅雨時節,三個人的觀點截然不同,源於他們的思維角度不同:快樂時,清風明月、碧海藍天;悲傷時,烏雲密布、陰雨連綿。心情也是這樣,情緒不好的時候,換個角度,你就會開心起來,你就可以看到希望。“樂觀”一詞,其實就蘊含了一種很簡單的快樂方式……從“快樂”的角度去觀察世界。快樂的種子需要用心去孕育,才能脫離痛苦的土壤。
其實,那些能用快樂的姿態詮釋人生的人們,並不是命運優待他們,總是能讓他們遇到快樂的事,而是他們懂得如何麵對困境、擺脫困境,並積極地苦中求樂。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隻有這樣,才能從無法改變的困境中找到快樂、從挫折中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