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石頭擺在兩個人麵前,第一個人把它當作跨越成功的墊腳石,有了它的鋪墊,人生才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第二個人則把它視為絆腳石,從此追求的腳步便在此羈留。
麵對困境,生活的愚者會泥足深陷,不知所措;而生活的智者總能在困境中看到充滿希望的另一麵,並能夠達到“苦中作樂”乃至“以苦為樂”的人生境界。
一個人要是沒有一個樂觀的心態,總往壞處想,這樣,就會和快樂無緣。凡事往好處想,心情就會不一樣。
一個烏雲密布的夏天,一個在外地做生意的商人騎著馬過橋。突然,一個炸雷把他的馬嚇壞了,馬猛的一跳,把商人顛下了河。這時,河上有一隻小船經過,船夫救起了這個商人。
船夫看著狼狽的商人說:“你真倒黴,怎麼就掉下河了呢?”
商人高興地說:“我真幸運。”
船夫不解地問:“你不是被嚇傻了吧,你都差點被淹死了,怎麼還說自己幸運呢?”
商人接著說:“我還活著,而且完好無損地活著,難道不幸運嗎?”
是啊,活著就是最幸運的事,是最值得高興的事,更何況可以完好無損地活著呢?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給人帶來苦惱的是人自己對事物的看法,而並非事物本身。”有時候,我們口中所說的煩惱,也許本身並不一定就是煩惱,它可能隻是我們內心的臆想,是我們的大腦幻想出來的結果。
凱瑟琳·赫本成名以前,有一場非常關鍵的演出,正是這場演出,讓她一夜之間聞名世界。但就在她離表演隻有十分鍾的時候,她感到從未有過的緊張,她呼吸急促,覺得自己無法演出了,所有她知道的方法她都試過了,她認定自己的嗓子出現了問題。她告訴助手說:“我根本無法演出,我兩腿發軟。”
助手也注意到了她的變化,於是就去找來了醫生。醫生關切地問:“你怎麼了?”
“我突然非常害怕,四肢無力,感到前所未有的緊張,這一次的演出跟以前大不相同。”
“沒關係,”醫生安慰道,“你是一位實力派的藝術家,你隻是有點緊張,一定能克服的。正好我這裏有種新藥,可以克服情緒緊張,效果很好。”
接著,醫生從藥箱裏取出針管和一小玻璃瓶藥水,並用針管給赫本注射了藥水。
醫生做完所有的工作後,向赫本保證:“這是一種特效藥,效果又快又好。慢慢坐下,不要想觀眾想演出,放鬆放鬆。”
幾分鍾後,赫本真的平靜下來了。
“太謝謝您了,這藥效果真的很好。”赫本高興地說道。
演出開始後,赫本信心百倍地上台,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後來在慶功會上,赫本特地找到醫生並向他表示感謝。
但醫生卻說:“不,你不要感謝我,你應該感謝你自己,我沒有做什麼。你知道嗎?演出前我隻是給你注射了一瓶生理鹽水,沒加任何藥物。”
我們不要去想象煩惱,如果我們能用一種快樂的方式來思考,那麼它就是另一種情形了。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也就是說,在你看來煩心的事,也許是好運的開始。煩惱能使你的心境變得灰暗,你不妨換一種調色板,調配出一種亮麗鮮豔的色調,人生也許就會在瞬間變得鮮活。快樂的心境來源於樂觀的心態,這是我們遠離煩憂的秘訣。
任何事物的悲與喜就像是一個硬幣的兩麵,一念之間的轉換,就可以改變你的感受。當你拿起蠟燭時,看到隻剩一小截了,樂觀的人會想“真好,還有半截可以用來照明呢”;悲觀的人則會想“唉,隻剩下半截了,不夠用啊”。當你抱怨手機被偷不能聯係客戶的時候,你不妨想“沒有手機的日子也很不錯啊,至少可以享受清靜不被打擾的生活了”。這是一種轉換角度看問題的方法,同樣可以讓你獲得快樂。
任何事情從這麵看是悲傷,換一麵看未嚐不是幸福。學會換個角度看生活,生活就會呈現出更加瀟灑,更加快樂的一麵!借你一雙慧眼吧,轉到另一麵去看世界,你會發現,原來生活到處都是美好和希望,你還有什麼理由讓自己不快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