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著力構建和諧的利益關係(2)(1 / 3)

第三,淨化社會致富環境。完善市場機製,使勞動力價格真正體現勞動力價值,減少少數人利用市場機製不健全而暴富的機會,倡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的健康致富理念,淨化致富環境。一方麵,堅決反對非理性致富。非理性致富,是指靠違紀違法手段發財致富的,如貪汙賄賂、偷稅漏稅、假冒拐騙、官商勾結、“黑磚窯”之類的殘酷剝削等違法犯罪行為就是最典型的表現。對這些致富行為要依紀依法堅決打擊,嚴防權貴資本和血腥斂財形成氣候,引導人民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走上致富道路。另一方麵,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要通過強有力的調控,認真克服收入分配領域的混亂現象。對不同性質的收入,要加強監管,區別對待。對高收入要依法進行調節,逐步提高富人的社會責任感;對中等收入要切實保護,減輕稅負;對低收入要加強扶持,增強增收能力;對不合理收入,要嚴格整頓;對非法收入,要堅決取締。由此逐步建立公正合法、健康向上的收入分配秩序,最大限度地引導、保護和發揮廣大人民群眾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

二、構建和諧利益關係,要牢固確立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

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是人民群眾利益最可靠的保證。構建和諧的利益關係,核心是公正分配收入,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在改革發展中的合法權益。對當前的收入分配和共同富裕,人民群眾有著強烈的期待。對群眾的利益,群眾自己最清楚也最有辦法。人民群眾的利益,不能靠別人施舍,必須靠人民群眾自身的努力。因此,我們構建和諧的利益關係,一定要相信和依靠群眾,集中群眾智慧,發揮群眾力量,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真正讓人民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一是調節收入分配的政策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政策是各種利益關係的集中體現,製定調節收入分配的相關政策,一定要走群眾路線,充分考慮群眾需求,自覺尊重群眾意願,切實維護群眾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讚成不讚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第一,要加強調查研究,真正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好的政策舉措,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在辦公室裏苦思冥想出來的,隻能從實踐中來、從群眾中來。

收入分配的調節艱巨複雜,我們要製定正確的政策舉措,找到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一定要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廣泛集中社會各界的智慧和創造力。西方教科書不是規律大全,國外的成功經驗要認真學習,但如果脫離實際和群眾,東抄西引、亂開藥方,那到頭來隻會毀了自己。調節收入分配,群眾最有發言權,隻有通過調查研究,了解群眾情況,研究群眾經驗,集中群眾智慧,才能找到破解難題的金鑰匙。

第二,要開放決策過程,讓群眾直接參與政策的製定。調節收入分配相關政策的製定,要提高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在參與的公眾代表中,要有官員、專家和富裕階層等各界代表,更要有普通群眾的代表,因為精英人士雖然會有許多獨到的見解,但在生活上很難真切地感受到普通群眾的壓力和艱辛。因此,在收入分配調節政策的製定中,公眾參與不應成為精英階層的專利,必須提高中低收入群眾的參與比重。要相信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問一問他們的想法,聽一聽他們的意見,不僅可以群策群力,使政策舉措更科學更完善,而且可以使政策更容易被群眾接受和尊重,得到更好地貫徹執行。

第三,要健全製度機製,使群眾訴求表達常態化。要從改革發展的實際出發,建立製度,創新機製,為群眾表達訴求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要拓寬群眾訴求表達的渠道,如加強調查研究,主動聽取群眾意見;開展民主對話,加深幹部和群眾之間的交流溝通;完善決策聽證製度,擴大群眾在政策舉措製定中的發言權。要豐富群眾訴求表達的手段,如利用互聯網、輿論媒體、熱線電話、便民信箱和各種群眾性會議,讓群眾自由地提建議、談想法、發表意見。要提高群眾訴求表達的效果,對群眾訴求要高度重視,加強對社情民意的彙集和分析,正確解答群眾疑問,及時解決群眾問題,積極采納群眾建議,切實維護群眾利益,使群眾的訴求產生實實在在的效果。總之,要通過努力,激發群眾表達意願的積極性,形成一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高質量的群眾訴求表達的生動局麵。

Tip:收藏+分享在自警中前進,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