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集 平定江淮(2 / 3)

嶽飛忙向張浚曲下一腿:"末將嶽飛,拜見丞相。"

張浚連忙扶住:"你我兄弟也,將軍何需行此大禮。"

張俊:"賢弟,我們就不必多禮了,皇上令你班師回朝,特令為兄與張丞相來迎接你,可見皇上對你特別倚重。皇上已在大殿上準備宴席,為你慶功洗塵,能享受這種殊榮的,賢弟可是當朝第三人啊。"

嶽飛:"嶽飛何德何能,敢勞皇上如此厚愛?"

張浚:"嶽將軍請上馬吧。"

嶽飛:"二位大人請。"

三人又一齊翻身上了馬。

八

臨安南宋皇宮大殿

前來侍宴的文武大臣,已在大殿兩邊入座,剛剛入殿的嶽飛,俯服在金階之下。

高宗忙離了龍椅,從丹壇了走了下來,彎下腰親自扶起嶽飛,然後牽著嶽飛的手,一同朝大殿上走去。

望著他們君臣那親密無間的樣子,大臣們一齊熱烈地鼓著掌。

"皇上這樣禮賢下士,真是自古少有的明君啊。"一個大臣興奮地對旁邊另一個大臣說。

"有張丞相、韓元帥和嶽將軍這樣的忠臣良將輔佐皇上,何愁我大宋江山不興!"另一個大臣感歎地說。

高宗讓嶽飛坐在他龍案旁邊的首席上。

"來!"皇帝高高地舉起杯子,朝大臣們說:"諸位愛卿,為朕的常勝將軍嶽鵬舉的凱旋歸來,幹杯!"

眾大臣:"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們都舉起了手中的杯子,君臣共飲。

九

高宗的禦書房

和剛才大殿上豪情萬丈的皇帝比起來,趙構現在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

他坐在那兒,拿著嶽飛那張詩稿,一遍又一遍地念著:"雄氣堂堂貫鬥牛,誓將貞節報君仇。斬盡頑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候。"

"斬盡頑惡還車駕,斬盡頑惡還車駕是什麼意思?"

十 嶽飛家中

嶽飛坐在銀屏姐弟讀書的桌前,一邊用棒子擊著桌子,一邊用洪亮的聲音高興地吟唱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幾個兒女都望著他笑。

素裳:"娘,您瞧,您的兒子,在幾個小孩子跟前,他都變成孩子了。"

姚氏:"是啊,人生難得半日閑,你就讓他們父子多親近親近。"

嶽雷:"爹,你在唱什麼呀,我怎麼一句也聽不懂?"

嶽飛:"雲兒,你聽得懂嗎?"

嶽雲:"好像聽懂了。"

嶽飛:"什麼叫好像聽懂了,你娘沒教你嗎?"

銀屏:"娘教了,他又不專心聽。"

素裳:"相公,你也該給他們請個先生了,孩子們這麼大了,也該正式上學了。"

嶽飛:"屏兒,你懂嗎?"

素裳:"我跟你說正經事呢。"

嶽飛:"是啊,是該請個先生了。"

嶽雲:"爹,雲兒不學文,雲兒要學武,雲兒長大了,也要跟爹一樣,做個將軍,去打金國人。"

嶽飛:"不行,武要學,文也要學,一個人隻有文武全才,才是人才,學武可以保家衛國,但學武也要有謀略,有勇無謀就是匹夫之勇,你說你長大了要去打金國人這就不對。"

嶽雲:"爹不就是打金國人嗎?"

嶽銀屏:"爹是在打金兵。"

嶽飛:"還是屏兒聰明,金國人有壞人,也有好人。跟我們宋國人一樣,也有老百姓,隻有入侵我國的金國兵才該打。"

嶽雷:"爹,什麼是金國人,什麼是宋國人?"

嶽飛:"金國人就是女真人,這些你們還聽不懂。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由自然群體形成很多部落,這些部落各有各的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這就形成了民族,我們的民族叫漢族。漢族自三皇五帝到漢朝,經過幾千年時間,才基本定型,我們的民族受周禮和儒家學說的影響,是一個禮儀之邦,而在漢族的周邊還存在另外一些部落,他們由於文化比漢族落後,所以我們稱他們為化外之邦,其實女真人在唐朝就已經歸化,那時候他們叫'末偈人',住在白山黑水之間,後來他們被契丹族吞並,契丹族就是後來的遼國,因此契丹人常常欺負他們,他們之中有一個叫完顏啊骨打的人帶領他們的部落推翻了契丹人的統治,還俘虜了他們的皇帝,也建立了一個國家,就是現在的金國。"

幾個孩子似懂非懂地:"哦……"

十一

嶽府後院

節奏明快、鏗鏘有力的歌聲:

前後進退,齊脅平腰按定。左顧右盼,盤頭護頂防身。金光翻滾朝敵打,漫天閃電蓋天靈。搜山勢,兩輪皓月;擾海法,氣貫長虹。追星趕月流星舞,童子抱心護當胸。花一團,祥雲瑞彩;錦一簇,紋理縱橫。轉折俯仰,舞動三十六路小結構;高低上下,使開七十二變大翻身。真個是:凜凜飛霜遮白雪,颼颼急雨灑寒冰。

歌聲裏,小嶽雲手舞雙鎚,正按歌辭中所提示的招式,由徐而疾,使開一路鎚法。

"好,好!"站在一旁的嶽翻鼓著掌,大聲地喝著彩:"將門虎子,一點就通,雲兒是塊習武的料。"

望著兒子,嶽飛的臉上也寫滿了笑意。

嶽飛:"嗯,步法沉穩,身形矯捷,有進步。但鎚是短兵器,套路結構嚴謹,使用之時,必須如行雲流水,不能有半點破綻,方能克敵製勝。你如果希望以後投身行伍,上陣作戰,還必須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早晚勤加練習。"

嶽雲:"爹,孩兒知道了。"

十二

雞鳴狗叫聲,小孩老人的哭喊聲,女人的呼救聲,男人的叫罵聲,還有狂笑聲,戰馬的嘶鳴聲,遠遠地傳來。

村子裏,濃煙滾滾。

一隊強盜闖進這座村莊,他們殺人放火,無惡不作……

十三

南宋朝堂

大殿上,文武百官,都鴉雀無聲地肅立在那兒,靜聽宣詔之聲:

"……自金人南下侵擾,遂有不逞之徒,嘯聚為盜,迭經各路將領剿撫,盜稍斂跡。而尚有巨盜數處,忽降忽叛,為患地方。敕令檢校少保、武成感德軍節度使韓世忠為福建招討使,往討福建盜範汝為;前軍都統製張俊為江淮招討使,右軍都統製嶽飛為副使,分討江東盜李成、荊南盜曹成、襄漢盜張用,江淮盜戚方;馬步軍都統製王彥為荊湖招討使,往討襄陽盜桑仲。敕令諸路將帥,協力剿撫,毋負朕意,欽此!"

十四 校場

校場上,旌旗招展,各路出征的隊伍,都分頭出發了。

嶽飛在馬背上對韓張王三位招討使抱拳說:"三位大人,嶽飛先行一步,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三位招討使也抱著拳說。

望著嶽飛遠去的背影,韓世忠感歎地說:"後生可畏,嶽鵬舉是個將才。"

王彥:"短短三年,由一個百夫長升為都統製,不容易啊。"

張俊:"二位大人,李成深通兵法,是個勁敵,我怕他恃勇輕進,在下也先行一步了,告辭!"

說著,帶著一隊人馬,也隨後趕去。

十五

三岔路口

張俊、嶽飛勒住了馬。

"報!"

一個探馬大聲喊著,來到二人跟前。

探馬:"啟稟二位大人,江州已被李成的部下馬進所破,賊勢正盛,馬進正欲取筠州,請二位大人定奪。"

張俊:"看來這馬進還有點能耐,上次朝廷派呂頤浩大人為江東安撫置製使去剿李成,結果被他打得大敗,今日他攻下江州,又犯筠州,筠州一下,豫江危矣。江淮巨寇戚方,必與他們互為犄角,遙相呼應。我們不如兵分兩路,我親率大軍去拒馬進,賢弟引一軍,去取戚方。候賢弟平定戚方後,然後兩軍夾擊,合剿李成,賢弟意下如何?"

嶽飛沉思片刻,說:"但憑大哥吩咐。"

張俊:"事情就這樣決定了。"

嶽飛:"末將遵命!"

他把手一揮:"眾將跟我來!"說著,帶著他的人馬,策馬便走。

望著離去的嶽飛,張俊的臉上,露出一絲狡譎的笑。

十六

塵土滾滾,嶽飛的人馬,正在全速行進中。

"駕,駕!"

王俊拍著馬,從後麵趕上嶽飛。

王俊:"大人,張俊這樣分兵,分明是取巧。"

嶽飛望了他一眼,沒作聲。

王俊:"他讓我們去取戚方,而他的大軍,僅僅去拒馬進而已,剿馬進,還要等我們剿滅戚方之後,這不是讓我們奔波,而他勝則可以占功,敗則可以卸責麼?"

嶽飛還是沒作聲,但他的表情明顯充滿了鄙夷和不屑。

十七

王俊的軍帳中

蠟燭的火焰在不停地跳動著。

昏暗的燭光旁,是王俊那張隱隱含仇蒂恨的臉,他在心裏恨恨地說:"嶽飛呀嶽飛,想當初你也和我一樣,不過是個六宮侍衛,如今你命好,高高地爬在我頭上,我王俊也是一心為你,沒想到你把好心當成驢肝肺,反叫我枉作小人。既然你不肯聽我的勸告,我管教你這場辛苦,反替他作嫁衣裳。"

想著想著,他憤憤地站了起來。

十八

戚方的大寨內

拿著王俊寫來的密信,戚方陷入了沉思。

戚方的一個副手:"大哥,這信是誰寫來的?"

戚方:"是嶽飛的手下王俊寫來的。"

副手乙:"他在信上寫了些什麼?"

戚方:"他說這次來征剿我們的,是嶽飛的人馬。"

副手甲:"聽說嶽飛十分厲害,那我們該怎麼辦?"

戚方:"若真是嶽飛,戚方與二位賢弟都不是他的對手啊。"

副手乙:"王俊那小子叫我們降他?"

戚方:"他說他已寫信給張俊引見我們了,讓我們去張俊的大寨投降。"

副手甲:"為什麼嶽飛在這兒我們不降,卻要大老遠地跑去向張俊求降?"

戚方:"他說的理由有好幾條,第一:嶽飛兵臨寨外,我們若降他,他還說我們是迫於無奈而降,必為彼所輕,而我們大老遠跑去降張俊,足見我之誠意,而且等同把嶽飛到手的功勞讓給了他,必為他所重,這與當初蜀漢薑維降鍾會而不降鄧艾是一個道理。"

副手乙:"還有呢?"

戚方:"嶽飛軍紀嚴明,而弟兄們大都散漫慣了,受不了那約束。"

副手甲:"這第三呢?"

戚方:"嶽飛恃強好勇,當他的部下,生活清苦不說,打戰還得賣命,外麵的女人又能亂碰。"

副手乙:"大哥,還有嗎?"

戚方:"還有一條是最重要的,嶽飛的官小,張俊的官大,投降嶽飛,我們最多做個千戶,若投降張俊,說不定我們能撈個統製做做。還有,我們作惡太多,若降嶽飛,還不知他會不會放過我們。"

副手甲:"那我們還投降嶽飛做什麼?我們不是自己找死嗎?"

副手乙:"走,大哥,趁嶽飛的部隊未到,我們不如拔寨投奔張俊去。"

戚方:"好,現在傳令下去,大寨立即拔寨,投靠張俊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