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好吧。"
二十二
都督府
張浚挽著嶽飛的手,一同走進他的書房。
嶽飛:"丞相大人今召嶽飛到此,不知有何差遣?"
張浚:"本督請太尉來,是想就淮西軍的任命問題與太尉商議。"
嶽飛:"大人請講。"
張浚:"本督想任命王德為淮西軍都統製,讓呂祉以都督府參謀的身份協助王德,太尉以為如何?"
嶽飛:"王德、酈瓊,資曆才幹,都不相上下,一旦王德居上,定製相爭,呂參謀不識軍旅,恐難服眾啊。"
張浚:"張俊呢,張俊如何?"
嶽飛:"張宣撫係嶽飛舊帥,飛本不當多嘴,但為國家社稷不得不言,張宣撫平日門戶之見甚深,淮西諸將素惡其為人,恐張宣撫也不是合適人選。"
張浚微微變色:"那麼楊忻中呢?"
嶽飛:"大都督覺得楊忻中能駕馭王德、酈瓊二人嗎?"
張浚:"哼,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隻有你嶽飛才行嗎?"
嶽飛:"都督既以此事相問,嶽飛不過據實而答,並非一定要得到此軍。"
張浚:"哼!"
嶽飛:"丞相還有什麼吩咐嗎?"
張浚:"大人請自便吧。"
嶽飛:"嶽飛這就告退。"
張浚:"恕不送。"
嶽飛:"丞相不聽嶽飛之言,將來不要反悔才好!"
說完,嶽飛憤憤地站了起來,朝外走去。
二十三
襄陽開國候府
"你就是鞏文謙的孫女兒頎卿?"望著嶽雲帶來的鞏頎卿,被李夫人參扶起來的姚太夫人,一時百感交集:"想不到你姑奶奶這把年紀,還在異鄉遇到故人,想不到表兄過世得早,便是慕白侄兒也亡故了。"
頎卿試幹淚,在姚太夫人的床邊坐下來,捏著姚太夫人的手,說:"生死有數,姑太祖別難過了。"
姚太夫人欣慰地望著頎卿:"不難過,不難過,素裳,你瞧她好乖,怪惹人憐的。"
李夫人望了望兒子,又望了望鞏小姐:"娘,你老人家這樣喜歡鞏小姐,何不想個法兒,讓她永遠留在您身邊。"
姚太夫人捏著鞏小姐的手:"今年多大了?"
嶽雲難為情地喊:"奶奶。"
姚太夫人笑吟吟地望著孫子:"怎麼啦?"
嶽雲紅著臉說:"人家前來投親,你們便說這說那,可別叫人家說我們落井下石。"
姚太夫人:"你瞧,你瞧,我這孫兒還是皇上欽題'勇冠三軍'的贏官人呢。"
鞏小姐低下了頭:"也許公子認為頎卿配不上公子。"
姚太夫人開心地笑著說:"怎麼會呢,你們剛才進來的樣子,儼然就是小女婿帶著小媳婦嘛,你們可別當我這個做奶奶的看不出來,哈哈哈哈……"
嶽雲、頎卿:"奶奶。"
姚太夫人:"哈哈哈哈,郎才女貌,簡直就是天生一對。"
李夫人:"娘,您見了他們,一下子病就好多了,難怪陰陽先生說,咱們府上需要辦一件喜事,衝衝喜。"
姚太夫人:"是啊,見了他們倆個,老身這病十分便去了九分。這還不算,你快給鵬舉寫信,明年這時候,我就要抱重孫子,那我才真正心滿意足。"
嶽雲:"奶奶……"
姚太夫人:"奶奶什麼呀,奶奶這點心願你也不能讓奶奶達到嗎?"
嶽雲:"人家還沒點頭呢,就抱重孫子了,真是……"
姚太夫人熱切地望著鞏小姐:"這樁婚事,你願意嗎?"
頎卿紅著臉,微微點了點頭。
二十四
鄂州府帥堂
時而,洞簫婉轉,悅耳動聽,猶如涓涓細流在山間流淌,讓人在無邊無際的追憶中徘徊;時而,琵琶鏗鏘,宛如金戈鐵馬,又似萬壑鬆濤,象是對心中積鬱的宣泄與呐喊;時而,琴聲綿綿,那悠長的韻味,讓人感到有溫暖的浪潮在心中湧動,把一顆久已幹涸的種子萌發,迅速蓬勃地生長;時而,古箏悠悠,清宛欲絕,令人塵襟頓爽,仿佛飄飄欲仙。而這些樂器一齊合奏,真讓人恍如身在瑤池鳳閣。
"好!"王貴拍著手稱讚:"好!"
"好!"那些部將也跟著拍起手來,其中一個說:"真是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王貴:"夫人真是了不起,短短的時間,就把她們**出這樣的水平。"
玉兒檀板輕歌,已唱起來,使那些拍手稱快的武夫們重又安靜下來。
相戀苦,相思更苦,
縱然相見亦無語。
知默默心曲誰譜,
一日不見,尚寄思念無數。
多日離別,
更哪堪幾多懊悔,幾多酸楚。
昨日夢裏,呼你千百度。
醒來時才知醮樓三鼓。
早知今日,何必相逢當初。
曾經滄海難為水,巫山雲雨,問誰能替補?
"好!"那些莽莽武夫又喝起采來,唯有王貴陷入了沉思,一曲終時,竟渾然不覺。
"將軍!"玉兒在王貴身邊坐下,一邊給他斟酒,一邊擔心地柔聲問:"你怎麼啦?"
就在這時候,抬起頭來的王貴愣住了。
"夫人!"
"夫人!"那些將領們無不驚愕。
玉兒抬頭一看,也驚愕地張著小嘴。
不知什麼時候,湯鳳嬌已站在大廳的中央,怒目注視著她和王貴。
二十五
"哼!"王貴滿臉怒容地走進房內,憤憤地說:"湯鳳嬌,你也太不像話了,當著那麼多袍澤,讓老子難堪,你到底是何居心?"
湯鳳嬌:"哼,王貴,你倒是不錯呀,學會先發製人了。你怕難堪,你還會怕難堪?大哥臨走時,是叫你這麼帶兵的嗎?"
王貴:"這麼帶兵怎麼啦,誰都似他似的,自己象個苦行僧一樣,還把別人管得死死的。我手下這些兄弟,跟著我東征西戰,出生入死,我偶爾讓他們放鬆放鬆,享受一下不可以嗎?如果這樣也算過分的話,那老子還何必去舍生入死!"
湯鳳嬌:"好,王貴,這話可是你說的,大哥手下那麼多將領,也隻有你才會說這話,人家都跟著大哥建功立業,你卻躲在這裏偷懶,大哥都封了候了,可你依舊是個都統,你還沾沾自喜,你好意思嗎?你!"
王貴:"嘖嘖嘖,你這女人真是笨啊,我是他的部下,他封候我能封候嗎?你也不想一下,他手下有幾個都統?我再建功立業也是他的部下,再立功能越過他去做節度使?在他手下,我還能升到哪裏去?與其建功立業也是都統,不立功我也做到都統了,我才不會象牛皋他們那麼笨。"
湯鳳嬌:"歪理你挺能說,你再說啊!"
王貴語氣也軟了下來:"鳳嬌,你就……"
這時,玉兒端著茶走了進來:"姐姐,你坐,請喝茶。"
王貴撒嬌地:"夫人,你就喝一口。"
鳳嬌:"滾開呀,誰跟你死皮賴臉。"
玉兒垂著頭立在一旁。
王貴:"她病了,其實,她也是昨天我才派人接來的。"
鳳嬌:"病了,病了你就去接,什麼時候我病了,你來接過?病了還能又唱又跳的?"
王貴:"你看,你這不是已經來了嗎?"
鳳嬌:"王貴,我才不跟人家爭風吃醋,但酒色過度,對你沒什麼好!"
王貴低下了頭:"是,夫人教訓得是!"
鳳嬌:"傻相!"
二十六
"旉兒,旉兒……"
一個女人絕望的哭喊聲,在高大空曠的宮殿裏久久震蕩。
吳皇後不顧一切地朝綾幔深處的太子臥榻撲去。
那位太子躺在床上,已緊緊閉上了眼睛。
所有的宮娥和太監全都跪下來,宮裏頓時變成了哭的海洋。
"旉兒,我的旉兒!"皇後絕望地搖晃著太子的屍體,泣不成聲地喊:"你怎麼這樣狠心啊,你睜開眼睛看看,看看你可憐的母親吧!"
蓮兒走過來,扶著皇後說:"娘娘,太子已經去了,人死不能複生,娘娘你要節哀啊。"
"哀家隻有這麼一個兒子,皇上他也隻有這麼一個兒子啊。"皇後的全身都在發抖,聲音也已經變了調,然而那變調的聲音也漸漸低了下去。
"娘娘!娘娘!"蓮兒驚叫起來。
"娘娘,娘娘!"眾宮女也大聲喊。
"快,快讓太醫看看!"蓮兒衝著她們幾個喊。
幾個匍匐在旁的太醫趕緊過來給皇後診脈救治。
皇帝也顧一切地衝了過來。
"旉兒怎麼樣了,旉兒!"趙構幾乎一路小跑。
"旉兒,我們的旉兒……已經走了!"醒過來的吳皇後用微弱的聲音啜泣著說。
"怎麼會這樣?"趙構衝著那些禦醫,怒不可遏地喊:"告訴朕,怎麼會這樣?!"
那些禦醫嚇得跪在地上渾身哆嗦。
"旉兒!旉兒!"皇帝衝到床前,使勁地搖晃著兒子那已經僵硬的身體。
"陛下,"皇後抱住已經失去理智的皇帝,傷心地哭著。
"天啊!"皇帝仰天大嘯:"你對我們趙家的懲罰還不夠嗎,你就非要亡我大宋嗎?"
二十七
秦檜府
"哈哈哈哈……"秦檜仰天大笑著走進寢房。
王氏忙迎上來,笑著問:"相爺,什麼事這麼高興?"
秦檜:"宋朝氣數已盡,誰也挽救不了了。"
王氏:"莫非……莫非撻懶和四殿下已經帶兵打過來了?"
秦檜:"不是,大金國的老皇帝死了,新君剛剛即位,怎麼可能馬上發兵呢?"
王氏急切地問:"怎麼,大金國的老皇帝死了?他們立的新君是誰?"
秦檜:"夫人希望是誰?"
王氏:"那還用說嗎,當然是四殿下啦,撻懶和粘罕都是劉豫的後台,難道他們會幫你呀?"
秦檜:"哼,金國人不論誰當皇帝,也不管誰當權,我們要對付我朝這些強硬派,就非得找我秦檜?趙構想坐穩他的帝位,也非得用我不可,這就叫時勢造英雄!"
王氏:"你快告訴我,到底是誰做了大金國的新君主了。"
秦檜:"他是阿骨打的長孫,完顏宗幹的兒子,十六歲的完顏亶。"
王氏泄氣地說:"他怎麼那麼沒用,怎麼會讓他一個十六歲的侄子做了皇帝?"
秦檜:"夫人!"
王氏悶悶不樂地不說話。
秦檜冷冷地說:"你還在想著他?"
王氏還是沒作聲。
秦檜:"我告訴你,隻有有朝一日我秦檜成為皇帝,你才有可能成為皇後,他完顏宗弼做了皇帝,怎麼也輪不到你去做皇後!"
王氏:"憑你也能做皇帝?"
秦檜:"夫人以為秦檜還是在金國馬棚裏那個窩囊廢嗎?"
王氏:"可是,你會用兵嗎?你有軍隊嗎?"
秦檜:"婦人見識,說出來你也不懂。"
王氏:"你……"
秦檜:"夫人放心吧,秦檜能有今日,全是夫人所賜,何況,秦檜要做皇帝,也離不了夫人呢。"
王氏:"你是說,你還需要他的幫助?"
秦檜:"現在別提那些,趙構那個癆病兒子死了。這正是籠絡皇後的好機會,夫人應該馬上進宮去。"
王氏:"那我應該怎麼做?"
三十六
會寧黃龍府金國朝堂
現在坐在金國朝堂上的,已不是老態龍鍾的金太宗,而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他就是金國的新君主金熙宗。
大殿之下跪滿了前來賀朝的眾大臣。
眾臣:"臣等願吾皇萬壽無疆。"
熙宗:"眾愛卿平身。"
眾臣:"謝陛下。"
熙宗:"諸位愛卿,自先皇太宗駕崩,朕執掌朝政以來,尚毫無建樹,先皇在日時,朕父王宗幹、大臣斜也曾勸先皇改革我女真舊製,采用中原王朝製度,不知眾卿以為如何?"
粘罕:"陛下,依臣愚見,此事萬萬不可。"
熙宗:"二皇叔請講。"
粘罕:"此事不可行者理由有二:第一,中原王朝製度我看就未必好。大遼、北宋差不多都是中原舊製,還不是先後為我所滅。其製度好在哪裏?第二,陛下初登大寶,恩德未孚於天下,陛下若輕言改變祖製,恐天下人心動搖,讓宋人有可乘之機。所以,這件事,作為執掌大金兵權的國論右勃極烈,我粘罕堅決不答應。"
宗幹:"宗翰,你這樣表態,是不是太專橫跋扈了些。"
粘罕:"大哥,你兒子雖然做了皇帝,但要決定重大的問題,還必須通過勃極烈會議。"
宗幹:"好吧,眾文武大臣都在此,勃極烈的幾位宗王也全在這裏,你雖然執掌兵權,又是國論右勃極烈,皇帝一人都無法定奪的事,你更沒有權利可以一人否決皇帝的決定。現在勃極烈就在此舉行一個禦前會議,大家來表決此事吧。"
粘罕:"表決就表決,難道你們就真都要變成完顏家族的不孝子孫不成!"
宗幹:"宗盤,你是國論忽魯勃極烈,在勃極烈會議中,你的職務最高,還是你第一個來表決吧。"
宗盤:"這件事情,何須爭論,先皇在世時,雖未明令廢除勃極烈製度,但這種製度,弊端實在太多,其實先皇在一年前就頒布了'初改定製度'的詔書,而這個方案也正在付諸實施中。雖然先皇去世時三省製度尚未建立,但先皇已將知雲中樞密院事韓金先調入朝中,讓他參與製定新製,而韓大人到朝堂後就已授予尚書右丞相之職,聖上今有此議,隻不過是續先帝未完之業罷了。"
粘罕:"哼,沒想到世上竟有這等糊塗之人,皇上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自幼讀的是儒家經典,受漢儒蠱惑,還有情說,你二人一個國論忽魯勃極烈,一個國論左勃極烈,乃國之大老,也要把我們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拱手讓給那些漢人嗎?"
兀術:"二哥,你就不必與大哥爭了,這勃極烈製度,不過是部落殘製,我大金已不再是中原王朝的化外部落,而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個國家了,而且我們要君臨天下,成為華夏的正宗,如果還以部落時代的做法,我大金如何能一統天下。依我之見,皇上的主意沒錯,我國應該迅速建立三省六部九卿製度,廢除職責不明的勃極烈會議製。"
粘罕:"老四,你!"
宗輔:"我同意四哥的看法,用用那些漢人,也是為我大金朝廷,為何不用?"
熙宗:"皇叔祖,你的看法呢?"
撻懶:"臣擁護皇上決策。"
熙宗:"那好,朕提議,勃極烈會議算是通過了。"
眾臣:"皇上英名。"
熙宗:"好,朕派韓金先大人,韓時大人、斜也大人、宗幹大人、宗盤大人、宗翰大人、著手建立三省六部九卿製度,改革官製,並參照唐、宋、遼製定成法,交朕過目,然後頒布全國。"
眾大臣:"是!"
第二十七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