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招惹社團
一年前,蔣覺峰十九歲,風華正茂,原本品學兼優的他以為人生就會在六月發生轉折,十幾年的寒窗隻為這一刻,但是很多東西都是天命,人改變不了,真的有很多貌似板上釘釘的事情會向事情的相反方向發展,高考之前連發三天燒,一直低燒不退,三天,大針小針打了七針,燒就是不退,大夫說是精神過於緊張的原因,蔣覺峰沒覺得自己哪裏緊張,就是每天正常的吃飯,睡覺,學習,放鬆,頭戴著學年前三的帽子,考上一個重本本不在話下,但是身體的原因,自己的注意力就是無法集中起來,急的蔣覺峰直想哭,父母安慰他,說無論結果怎麼樣,都無所謂,付出了,一定會有回報的,他知道,自己不能無所謂,現在就是自己夢想觸手可及的時刻和地方,無論如何,都要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
這個社會裏,付出的多,不見得回報的就多,付出和回報甚至很難成正比,這是社會的規則,誰都不能違反,當然這些都是對普通老百姓而言的,我們生活在這個看似很和平的年代,生活在這個看似很和氣的社會,人不同,適合的潛規則不同。
高考的結果在意料之中,就是因為自己不能平複自己緊張的心態,英語聽力一個沒聽,答題卡塗得一塌糊塗,語文選擇題隻對了一個,文綜合又不是自己的強項憑,借自己還算不錯的底子能得出來的分數離重本線很懸殊,所以,悲傷沒有用,隻能退為其次,報一個專業差不多的普本,夢想與現實差距太明顯,不能強行追逐自己的理想,隻能屈從現實,和現實過不去就像玩火,一不小心就會燒到自己,所以還是選擇差一點的學校,憑自己的分數,也能報考一個不錯的專業。
都是大學,上哪個都是一樣,畢竟自己已經為這個目標努力了十幾年了,他有過不上學的想法,但是,自己對社會的一切,或者說對學校以外的一切都不了解,憑什麼在這個吃人的社會上立足,他父母是十年前,帶著一屁股的外債從農村走向城市,在離老家說遠不遠說近不近的地方做服裝生意,十幾年過去了,原來的外債還完了,憑著兩個人的踏踏實實,兩年前在市中心的地下商業街開了自己的服裝商店,麵積不大,但是生意還算不錯,除去商店的正常開支和家庭的開銷,每個月還有一點結餘,給蔣覺峰上大學剛好夠用,沒有房子,有不多的存款,全家人都等著蔣覺峰大學畢業了,有出息了,能挑起家庭的重擔的時候,老兩口把店轉讓出去,加上自己手裏的一部分錢,給蔣覺峰安排一個差不多的工作,再回農村蓋一個像樣點的房子,在那裏安度晚年,落葉歸根,這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他們從那裏來的,就應該回到那裏去,在他們心中,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蔣家在農村也是一大戶人家,一家人,四世同堂,蔣覺峰的爺爺奶奶都還在,他有一個大爺名叫蔣明光,自己的父親是老二,叫蔣正光,還有一個叔叔蔣大光,他們的名字連起來就是光明正大的意思,幾十年前,蔣覺峰的太爺是地主,但是他不像別人那麼剝削農民,心地一直很善良,但是地方號召國家反地主的時期,他太爺被無情的打壓下去,有口難辯,所以給自己的三個孫子取的名字是光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