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生活是一首幸福的歌(1)(1 / 3)

最好的忠告亞瑟·戈登(美)

亞瑟·戈登,美國當代著名暢銷書作家。其作品風格雋永,意味深長。代表作《給年輕人的最好忠告》被譽為“一本送給所有年輕人的最好禮物”。有讀者閱讀該書後稱:“一個有用的忠告,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有一次,當我麵臨做出一項包含相當冒險成分的決定時,我去找了一位年長的、智慧的朋友。我悶悶不樂地說:“假如我能肯定自己可以順利幹好的話,我十分願意做,但……”

朋友默默地看了我一會兒,接著在一張紙上草草寫了11個字。那是很簡單的一句話,也是我所得到過的最好的忠告:大膽些,強大的力量會幫你。

我後來發現,朋友所寫的話係引自巴什·金的《戰勝恐懼》一書。它使我清楚地看到:我過去做過的大多數事情沒有成功,不是由於我盡了力而失敗,而是因為我讓失敗的恐懼阻止了自己的努力。恐懼是所有情緒中最令人精神渙散的,它使肌肉僵硬,使意誌消沉。

另一方麵,每當我陷入困境,為一絲勇氣所驅使,為急於擺脫被動局麵的情緒所驅使,我總是能竭盡全力,扭轉局麵。大膽些——這並不是勸你毫不在乎或有勇無謀。大膽意味著慎重的決定,每時每刻將自己所能完成的目標定得高些。

所謂強大力量也並沒有什麼神奇之處,它正是我們自身所具有的潛力:精力、技能、正確的判斷、創造性的設想,就是體力和耐力也遠遠超出人們自身所能認識的程度。

簡而言之,大膽些可以使機體做出應急反應。我曾聽一位著名登山運動員說過,一個登山者偶爾會使自己陷入欲下不能的境地,這樣一來他隻能向上攀登了。他補充說,有時他就有意識地讓自己落入這樣的境地,“當除了向上而別無他路時,你會爬得很起勁。”

這一原則無疑也適用於日常事務,如接受公眾委員會主席的職位或尋求一份責任更大的工作。無論哪一種情形,你都得盡責。你的自尊、競爭本能和責任感都會幫助你去做的。

顯然,那些特殊的強大力量是精神力量,但它們比體力更為重要。殺死菲利士巨人的是一顆飛石的離心力,但首先使大衛麵對巨人的則是勇氣。

最令人驚奇的是,精神力量在物質世界裏也常有其對應的位置。我大學的一位同學是個足球好手。雖然他的體重遠低於其他運動員的體重,但他還是以其凶猛搏殺而聞名。有人對他不會負傷表示驚奇時,他說:“哦,這得追溯到我孩提時代的一個發現。在一次足球比賽中,我麵對對方後衛,他看起來是如此龐大,我嚇得閉上眼睛,就像一顆匆忙射出的子彈那樣,把自己用力地擲向了他,而且真的阻擋了他!就在這時,我開始懂得:你所封殺一名魁梧的選手越凶,你似乎就越不會受傷。道理很簡單,動量等於重量乘以速度,因此,如果你足夠大膽,勇於衝撞,那麼即使運動定理也會來幫你忙的。”

這種無所畏懼,力求到達自身最高境界的品質,不是一夜之間可以造就的。信心是日積月累起來的。當然,在開拓人生的每一個過程中,都將有挫折與失望相伴隨,光憑勇氣也並不能完全確保成功,但盡力而後失敗了的人總比那些不去努力坐等成功的人要好得多。

自信和大膽的決斷往往是商業界領袖們的優秀品質,我曾為之工作過的最成功的一位經理是一個幾乎能在瞬間做出決定的人。“至少,”他常常歪歪嘴說,“我能迅速地出錯。”有一次,別人問他是否相信“三思而後行”的格言時,他答道:“不,那個公理的麻煩之處在於,如果你考慮得太久或太多,你就永遠也行動不了。”

有人聲稱,人們對安定舒適生活的過分依賴,是人們抓住機會的障礙,積極創造起因是人自身對物質享受匱乏而做出的本能反應。

上述觀點我不敢苟同,我相信人們會致力於尋找新的、更多的、充滿挑戰的世界去征服。當我還是個小男孩時,一位先生參觀我們班級後說了幾句話,我已經記不清他是誰了,但我永遠不會忘記他所說的話:“熱愛生活,要多感謝它。”別靠膽小躲避它的挑戰來顯示你的感激,而要盡力超越一點兒你所能的範圍去生活,這樣你就會發現,你的能力遠比你夢想的要強得多。

鑿井羅蘭(台灣)

羅蘭,台灣女作家。原名靳佩芬,1919年生於河北省寧河縣蘆台鎮,後移居台灣。出版作品除《羅蘭小語》外,還包括散文、小說、遊記、詩歌、詩論等。其中《羅蘭小語》曾經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陸青年喜愛的“勵誌書”。

常有人歎息生活忙亂,負擔沉重。

當然,人生有許多推不開的負擔,但是,在這些負擔之中,有許多是不必要的。由於太貪多、太求全、或太急切反而使自己顧此失彼。

許多人在除了自己分內該忙的事情之外,更要忙些不該忙的。如忙應酬,忙為了增加物質享用或虛榮而去賺錢,忙著奔走鑽營去求地位。對自己已經著手的工作易於失去興趣,因而時常見異思遷。

西哲說:“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

亂忙的人是在鑿淺井。

“能者多勞”,是對一個有才幹的人的讚譽,卻也是對他的一種悲憫。

不要因為自己常被別人拉去做這做那,就以為這是表現自己才幹或拓展事業的大好機會。因為他是在被人拖著鑿淺井。東做一點兒,西做一點兒,每一口井都沒有鑿到水源。這不是能幹,而是生命和財力的浪費。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在有生之年,把握住自己真正的誌趣與才能所在,專一地做下去,才可能有所成就。對事情專一,並非不求上進,也非懶惰。它是一種鍥而不舍、全神貫注的追求。不但要有魄力,而且要有定力,擺脫其他外務的誘惑。不為一切名利權位等等虛榮而中途改道。這番定力才是促成一個人鑿井及泉的最重要的條件。

一個人,能認清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已經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能抗拒潮流的衝擊。許多人僅僅為了某件事情時髦或流行,就跟著別人隨波逐流而去。他忘了衡量自己的才幹與興趣,因此把原有的才幹也付諸東流。所得隻是一時的熱鬧,而失去了真正成功的機會。

《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為了要寫一本書,而去森林中度過兩年隱士生活。自己種豆和玉蜀黍為食,擺脫了一切剝奪他時間的瑣事俗務,專心致誌,去體驗林間湖上的景色和他心靈所產生的共鳴。從中發現許多道理,而完成了這本名著,這是“專一”的最佳實例。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獲諾貝爾獎之後,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間,包括電視廣告商人等等,拉著去做這做那。文人難免天真,不擅應酬,心慈麵軟,不會推托;做事又過於認真,不懂敷衍;於是陷入忙亂的俗事重圍,不知如何解脫,終於自殺,了此一生。報載,川端臨終前,曾為籌措筆會經費而心力交瘁。心情十分低落,可能是促使他厭世自殺的原因之一,這當不是妄測之詞。

固然,對一位作家來說,能獲得諾貝爾獎,這口井已經算是鑿得夠深了。但如果他不被卷入使他煩倦不堪的瑣事,而能依然寧靜度歲,以他東方式的豐富精深的智慧,或可有更具哲理的創作留傳於世。這口井,當可鑿得更深湛些。

西貝兒的快樂計劃戴爾·卡耐基(美)

好多年以前,我看過一本小書,對我的生活有長遠而良好的影響。書名叫作《人的思想》,作者是詹姆士·艾倫,下麵是書裏的一段:

一個人會發現,當他改變對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時,事物和其他的人對他來說就會發生改變……要是一個人把他的思想望向光明.他就會很吃驚地發現,他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人不能吸引他們所要的,卻可能吸引他們所有的……能變化氣質的神性就存在於我們自己的心思,也就是我們自己……一個人所能得到的,正是他們自己思想的直接結果……有了奮發向上的思想之後,一個人才能興奮、征服,而能有所成就。如果他不能奮起他的思想,他就永遠隻能衰弱而愁苦。

有人說,上帝讓人統治整個世界,這實在是一份相當大的禮物,可是我對這種特權實在沒有什麼興趣。我所希望得到的,是能控製我自己的能力——能控製我的恐懼,能控製我的內心和精神。我知道在這點上我的成績相當驚人。不論在什麼時候,我總是想:隻需控製我自己的行為,就能控製我的反應。

所以讓我們記住威廉·詹姆斯的話:“……通常,隻要把受苦者內心的感覺,由恐懼改成奮鬥,就能把我們內心的邪惡,改變為身上的福祉。”

讓我們為我們的快樂而奮鬥吧!

讓我們用一個每天能產生快樂而富有建設性思想的計劃來為我們的快樂而奮鬥吧。下麵就是這個計劃,名字叫作《為了今天》。我認為這個計劃非常有效,所以複印了好幾千份送給別人。這是36年前已故的西貝兒·派屈吉所寫的。如果我們能夠照著做,我們就能消除大部分的憂慮,而大量地增加生活上的快樂。

為了今天

1.為了今天,我要很快樂。假如林肯所說的“大部分的人隻要下定決心都很快樂”這句話是對的,那麼快樂是來自內心,而不是存在於外在。

2.隻為今天,我要讓自己適應一切,而不去試著調整一切來適應我的欲望。我要以這種態度接受我的家庭、我的事業和我的運氣。

3.隻為今天,我要愛護我的身體,我要多加運動,善自照顧,善自珍惜;不損傷它,不忽視它,使它能成為我爭取成功的好基礎。

4.隻為今天,我要加強我的思想。我要學一些有用的東西,我絕不做一個胡思亂想的人。我要看一些需要思考、更需要集中精神才能看的書。

5.隻為今天,我要用三件事來鍛煉我的靈魂:我要為別人做一件好事,但不讓人家知道;我還要做兩件我並不想做的事,而這就像威廉·詹姆斯所建議的,是為了鍛煉。

6.隻為今天,我要做個討人喜歡的人,外表要盡量修飾,衣著要盡量得體,說話低聲,舉止優雅,絲毫不在乎別人的毀譽。對任何事都不挑毛病,也不幹涉或教訓別人。

7.隻為今天,我要試著隻考慮怎麼度過今天,而不把我一生的問題都在一次解決。因為,我雖能連續12個鍾頭做一件事,但若要我一輩子都這樣做下去的話,就會嚇壞了我。

8.隻為今天,我要訂下計劃。我要寫下每個鍾點該做些什麼事;也許我不會完全照著做,但還要訂下這個計劃,這樣至少可以免除兩種缺點——過分倉促或猶豫不決。

9.隻為今天,我要為自己留下安靜的半個鍾點,輕鬆一番。在這半個鍾點裏,我要想到神使我的生命中更充滿希望。

10.隻為今天,我要心中毫無懼怕。尤其是,我不要怕快樂。我要去欣賞美的一切,去愛,去相信我愛的那些人會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