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秀出自我,好男兒誌在四方
找尋合適的發展空間
任何一個人的發展與理想的實現,都需要一個能讓自己的能力與潛力得到最大開發的良好空間,我們可以把這稱為“合適的發展空間”。對於一個男人來說,隻有在適合的空間發展自己,才能有一種滿足感與對自我價值的肯定,才能在人生與事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才能越來越接近幸福與成功的彼岸。
如果你想飛得很遠,你就要尋找一個適合你自己發展的理想空間;如果你想有所成就,你就要有主見,不要被他人的言語所幹擾,要勇敢地決定自己的道路、自己的發展空間與自己的人生走向。
有這樣一對兄弟,一天,他們在山上幹活兒,意外地發現了兩個老鷹蛋,他倆每人撿了一個回家,各自放在了自己養的母雞窩裏,和孵小雞的雞蛋放在了一起。
過了幾天,兄弟倆的老鷹蛋都被母雞孵化出了幼鷹。兩隻幼鷹的舉止行為幾乎都跟小雞一模一樣,它們都咯咯地叫著,有時還像雞媽媽一樣拍拍小翅膀撲騰幾下。
忽然有一天,哥哥撿回的幼鷹抬頭仰望藍天,看見一隻它從來沒有見過的老鷹在雲中鑽進鑽出,它就問雞媽媽:“那是什麼鳥啊?”
雞媽媽回答說:“那是老鷹,是最勇敢的鳥。”
這時,幼鷹羨慕地說:“我希望跟它一樣也能在天上飛。”
雞媽媽對它說:“別做夢了,我們是雞,跟它不一樣。”
幼鷹聽了雞媽媽的話,就放棄了自己的想法。一直到死它都認為自己是隻雞。
弟弟養的那隻幼鷹,也漸漸長大了,而且羽翼相當豐滿。
一個偶然的機會,它也看到了一隻老鷹從高高的天空飛過。當它聽到周圍的雞媽媽和小雞們說“那是老鷹”時,它知道了原來自己的樣子更像一隻鷹。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它不斷地練習飛翔,鍛煉已經差不多快要失去飛翔能力的羽翼。
一天,這群雞出去覓食時,來到了一個山崖頂,這隻整日待在雞群裏的幼鷹,猛地一振翅,就輕而易舉地飛上了天空。
兩隻幼鷹,兩種不同的命運,關鍵在於第一隻幼鷹聽信了別人的言語,認為自己是雞,沒有主動選擇未來的生活。而第二隻幼鷹雖然起初並不知道自己是鷹,但當它意識到自己和鷹一樣後,就拚命地鍛煉自己,找回自己作為一隻鷹的本能,最終才成為了一隻真正的雄鷹。
人的一生中會麵臨無數次的選擇,時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例如,你爸爸希望你像他一樣當個醫生;你爺爺希望你能接替他的公司;你的媽媽又認為你最適合從事文學創作……這個時候,你該怎麼辦?
他們每個人都無惡意,都是出於好心,但是他們有時並不知道你真正想些什麼、追求什麼,雖然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無論怎樣,你都要有主見,要知道自己更適合哪個領域,在怎樣的空間中發展會更好。
當然,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需要從長輩那裏接受忠告,得到支持和鼓勵,但我們隻能將這些善意當做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的動力,而絕不能將自己的一生完全托付給別人,因為你能勝任什麼事情,別人不能完全了解,隻有自己最清楚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
我們可以從那些優秀成功者的早期經曆中看出:一個人要學會自己去把握自己的人生,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領域。這是一條不可輕視的成功之路。他們中的不少人都曾經在事業的選擇上受到過父母、老師或同事的非議與勸阻,而這些被非議與勸阻的事業,恰好是他們後來獲得成功的偉大事業。
眾所周知的愛因斯坦,他在上大學時,一位叫佩爾內的教授曾嚴肅地批評他說:“你在學習中不缺乏熱情和善意,但是你缺乏成為物理學家最重要的能力。你為什麼不去學習法律、哲學或醫學,而要學習物理呢?”這位教授認為愛因斯坦隻擅長於記憶和邏輯,缺乏物理學家的創新精神,隻能按部就班地做事。不過,愛因斯坦並沒有因這位教授的“勸導”而改變自己的誌向,他自己有一種堅定的信念和對自己能力的充分肯定。在後來的物理學研究中,愛因斯坦果真表現出了驚人的創新能力。
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愛因斯坦當時聽了那位教授的勸導,並虛心接受,謹慎行事,那麼,他的人生將會被改寫,世界也會因此而少了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
出色的成功者都具有這樣一種品質,那就是不論別人說些什麼,不論別人怎麼阻撓,隻要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就會義無反顧地向前。在咱們國家也有這樣的例子:
已故著名的經濟學家、人口學家馬寅初,他的父親擅長釀酒,在浙江老家一帶十分有名。父親見馬寅初自幼聰明伶俐,便決定讓他光大家業。隨著馬寅初的漸漸長大,他越來越不滿意父親對他所做的人生安排。在他17歲時,便向父親提出要求說:“我不喜歡做生意,我要去念書。”父親立刻板著麵孔道:“你給我聽著,你好好地學做生意,念書的事你別指望。”
當然,馬寅初毫不示弱,他大著膽子說:“我就要去念書!”
父親十分生氣,順手就撿起一根馬鞭,沒頭沒腦地向兒子抽去。
性格倔強的馬寅初,再也無法忍受父親的蠻橫,奮力推開父親的手,朝著鎮外的江邊跑去。當時,他心裏隻想:不能到外邊去念書,還不如投江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