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當代教子的誤區與解套24(1 / 2)

第五章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第一節 素質教育的“麵罩” 第二節 我的第三種教育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有幸結識了一位“專家型”校長王書奎。他是一位在當地口碑極好的校長。我們倆共事五年,就像電視連續劇《亮劍》裏的李雲龍和趙剛,有時也像李雲龍和魏和尚,有時也像李雲龍和張大彪,還有的時候像李雲龍和騎兵連長孫得勝,不變的是校長,我們內部人員都和他叫王團,善變的當然就是我了。或許是因為我姓孫,抑或是我的衝勁更像騎兵連連長,所以大家都叫我“孫連長”,我對這一美譽也欣然默認。

王校長還真有李雲龍的亮劍精神和銳氣,他的確是我最尊敬最佩服的校長。我們倆都立誌在教育界幹出一番事業來,決定在學校管理中實施品牌戰略,按照王校長的話就是:借船出海,揚帆遠航,踏上航空母艦。在王校長的推薦下,我首次登上了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優質課的講台,我的助教馬玉坤老師麵對全省20多個省級專家、評委及300多位來自全省參加評選的老師和觀眾大聲宣布:“下邊讓我們用最最熱烈的掌聲歡迎孫啟老師為我們激情授課。”每個選手隻有25分鍾的時間,我記得當時我講了45分鍾,省專家組劉笑梅老師給了我天大的麵子,別人超時3分鍾就叫停,而我超了20多分鍾。

我的課程結束以後,現場的老師都起立給我鼓掌,好多老師圍在我身邊要我的聯係方式,還有的老師和學生讓我簽名。讓我更感到驚喜的是:會後省家庭教育專家組組長劉鳳華老師找到了我,邀請我加入省專家組。那次我獲得了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優質課一等獎。這就更增強了我的信心,去研究和推廣我的“第三種教育”。

我提出了應試教育病毒,但是並不代表應試教育毫無可取之處;我戲談了素質教育,並不是歪曲素質教育的正確方向。我們中國雖然提了許多年素質教育,而實際我們做得還很少,特別是在農村的中小學,仍然是以過去老一套的教學理念培養走向未來的人才。我們過分看重學生的成績,卻很少關注學生的成長;我們下大力氣開發學生的智力,卻往往忽視學生獨特的內心情感;我們以為隻要學生能考高分,將來就能成就大業,但事實上高分低能者卻比比皆是。這樣的教育是很難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的。無論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教育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同時也有一定的可取之處!因此,我們要做到取之精華、去其糟粕,尋找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我稱它為“第三種教育”——就是將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合二為一的教育。目前,人類的知識幾乎每隔兩年就要翻一倍,未來社會將是一個競爭更為激烈、變化更為迅捷的社會,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教會學生所有的知識,但我們必須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做人。這就是授之以漁!通過我們的第三種教育形式,讓學生具有迎接未來各種挑戰所需的精神與素質。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1)培養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拿破侖·希爾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他的心態,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的差別在於成功人士有積極的心態,而失敗人士則習慣於用消極心態麵對人生。中學生是一個心態比較脆弱的群體,生活中、學習中的每一次微小失敗,都可能影響他們的心態,尤其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普遍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消極心態,他們總認為自己無論如何努力,也學不好,是老師眼中的差學生,有的甚至自暴自棄,破罐破摔。如果我們能幫助他們調整心態,重新找回自信,發現自己的優勢,積極麵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考驗,他們一樣能成為優秀的人才。

(2)幫助學生開發自身潛能。美國漢諾威保險公司總裁比爾·奧伯萊恩說:“世界上最大的未開發疆域,是我們兩耳之間的空間。”每個人都是一座富礦,都蘊藏著極大的潛能,這種潛能日夜不停地工作著,以一種不為人知的程序利用了無窮的智慧力量,而這種力量可以促使人不斷進步,直達成功的彼岸。我們麵對的每個學生也都有巨大的潛能,這種潛能有待於我們去發現,去開發。如果我們能以正確的方法(如目標管理、時間管理、語言暗示等方法)幫助學生開發自身潛能,那麼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