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女聞言夫君此世難歸又如此絕情,心中生出悲痛念想也就斷了。
接下來七日,寧采臣一直陪著李香蘭開導對方,佳人氣色漸轉,二人也成為了對方的朋友。
因為二人都喜書墨,就常在一起品茶讀閱。
而就在這天,他倆在庭院一起紅袖添香的讀書之時,寧采臣忽然感到一陣心靈悸動。
隻因院內忽然傳來一陣李長卿的高歌,那歌聲高亮低沉給人感覺怪異,如同天言還帶著絲絲風雷之音。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隨著這首詩歌的頌念,寧采臣隻覺天地間突然生出一股氣。
他沒修過道並不知曉靈氣為何,但其讀書多年今日卻見到了何為書氣。
“今日我創修行三千大道之一,名曰儒道。此道境界為格物、致知。明理、修心、立德、君子、衛國、大儒、聖賢!君子當以氣禦敵,唇槍舌劍,可借天地生出的浩然正氣,借此立足天下。”
“君子之道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望天下讀書人,能德才兼備,改這亂世氣象……”
李長卿每道言語,寧采臣就覺世間生出一道朦朧白色氣體。
那氣飄忽玄妙,在其書間,在其紙筆,在其腦海,在其心田。
這種感覺玄之又玄,又讓人沉醉不已!
另一個房間的燕赤霞同樣也聽到了李長卿的高歌。
他感覺此時天地間忽然生出的變動,仿佛有一種莫名的力量開始充實天地,他隻覺心底大為震撼。
此言出法隨,改天換地!竟是人力乎?
這就是武當掌門的實力嗎?
……
李長卿的歌聲並不單單響徹庭院,而是如同萬裏傳音一般,直接向著四周擴散。
方圓萬裏之人全部聽到了他的言語,凡讀書之人也都感受到了天地的變化,並察覺有一氣根據各自修養緩緩射入體內,有人多有人少,不以年少年幼區分,隻以讀書明理之道不同。
昆侖山上,有一白須老道,相隔萬裏聽到李長卿高歌。
忽然麵色一變,因他已經察覺天地忽然生出一氣,這氣在山河,這氣在日星,這氣在萬物,總之無處不在。
“這是何人?有如此神通?”老道麵色驚駭的自言道。
隨後他傳喚來門人,吩咐其下山曆練,想弄清天地變化。
這些暫且不管,而在都尉府內的一間客房內,隻見那天地間的浩然之氣在此地形成一道懸掛蒼穹的河流。
那炁為乳白之色,環繞李長卿周身。其上下舞動仿佛生有意誌般,在感謝創造出自己的人。
李長卿以手撫摸隻覺一股清涼正氣在指尖流動,仿佛在撫摸一條絲帶。
他此時眼中一片蔚藍,看著四周的生出的無數規則,嘴角也掛起了一絲微笑。
開辟境,天地尚可開辟,又豈會開辟不出規則大道。
此等神力已非天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