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 / 2)

聖母院大教堂始建於公元1163年,位於巴黎市中心的西堤島上,乃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意義非凡。

當宋凡之在錢寧的帶領下走過六米寬的新聖母院路,來到大教堂前時,不禁也為之注目讚歎。

大教堂的正麵有一對鍾塔,主入口的上部設有巨大的玫瑰窗。在中庭的上方有一個高達百米的尖塔。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長,與上部尖尖的拱券連成一氣。中庭又窄又高又長。從外麵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體加上頂部聳立的鍾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種向藍天升騰的雄姿。

“愚早年在大明,亦曾遊曆四方,從未見過有如此高峻之塔。方才遠望還未覺得,如今在近前細細觀摩,才覺此處教堂之殊勝,真真稱得上是氣勢恢宏。”

侍立在旁的錢寧笑道:“道長有所不知,這聖母院大教堂可是建了將近兩百年的時間才完工,多少能工巧匠在其間耗費了無數心血。小人故國乃蠻夷之地,去到大明才算領略了天朝上國的文化,不過,唯有這處聖母院大教堂,與大明各處香火鼎盛的佛寺道觀相比起來,想來也不遑多讓。”

宋凡之想起自家武當山的皇家建築群來,點頭笑道:“我大明佛道之廟觀,多依山林,深邃幽隱;與這雄偉壯觀之大教堂擇鬧市而建,各有其趣。不過,佛道廟觀之擇址,多在名山大川、洞天福地。其中妙處,可奪天地之造化,非人力所能及也。譬如我武當山天柱峰之金殿,便有雷火煉殿、飛蟻來朝、祖師映光等種種奇特,言語不能盡說。日後你若隨愚回返武當,當可一見究竟。”

錢寧倒是沒去過武當山,聞言也隻能點點頭。

當下兩人再無別話,錢寧於是打頭領著宋凡之向教堂大門走去。

兩個人的打扮在法蘭西絕對是從來沒有人見過的奇異,尤其宋凡之還是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的異族特征。當他們走近教堂時,頓時吸引了教堂外數十名正要進去做禱告的教眾的目光。

一名在外麵接待的牧師立即走了上來,向著兩人微微躬身致意,目光落在宋凡之身上,毫不掩飾地流露出訝異與些許排斥來,接著就開始向著明顯是白種人特征的錢寧發問。

宋凡之任憑錢寧去應對,依然遊目四顧,自顧自地打量教堂內的裝飾。

聖母院大教堂遠非方才那間不知名的小教堂所能比。那邊教堂內陰暗的牆壁上粗糙的雕塑和出自三流畫家的繪畫與聖母院大教堂的氣勢比起來,簡直就像是乞丐遇見了皇帝。

整個聖母院坐東朝西,正麵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麵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曆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

長廊上麵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十米,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

舉目望向聖母院內,可以看見四壁無數的垂直線條引人仰望,數十米高的拱頂在幽暗的光線下隱隱約約,閃閃爍爍。

右側安放一排排燭台,數十枝白燭輝映使院內洋溢著柔和的氣氛。正中間的講台後麵,有一幅聖母哀子像,耶穌橫臥於聖母膝上,聖母神情十分哀傷。

宋凡之饒有興致地打量著這對他來說充滿異域風情的地方,全然不理會旁人的目光。

錢寧與那牧師交談了一陣,回到宋凡之身邊,麵露怪異之色道:“道長,那兩個男女來這裏,據說還是在找一本書。”

宋凡之轉頭看著他道:“哦?此二獠到底尋的什麼?竟如此著緊?而且不去別處尋覓,卻來這教堂來找?”

錢寧道:“他們已經從這教堂裏拿走一本書了!雖然言語不通,但據說那男人出示了一件什麼信物,於是驚動了主教大人,親手拿出一個花紋繁複古樸的盒子來,內裏正是裝著一本珍藏的書籍手稿。可是……”

宋凡之見他神色有些奇怪,追問道:“可是什麼?”

錢寧道:“他們拿走的那本書,主教大人也未向旁人隱瞞,原來卻是我法蘭西一位名人寫的預言書,此書曾有刻版流傳,倒也不如何稀奇難得。想必隻是手稿有了些年頭,才顯得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