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
山西人觀念裏重仕途,所以申家一直想讓他考取功名,但是申音佳從小跟著父親見識了很多風土人情,也開闊了眼界,他清楚認為晉商在清代,最有實力的茶商和票商,會隨著火車出現,科技開展,慢慢衰落。
事實證明他眼光非常獨到,直至清王朝覆滅時,整個晉商都被牢牢套住了,大量的朝廷貸款無法收回,所有依賴於朝廷的業務也被迫停止,晉商票號賴以生存的土壤瞬間失去,也就無可避免地迎來了衰落。
當時清政府被迫簽訂多個不平等條約,在惡劣的貿易環境下,許多中國茶商退出對俄茶葉貿易,恰克圖市場一落千丈,而且又經常被拖欠貨款,錫蘭茶又相繼進入,能周轉資金已經是不容易,所以駝幫人數越來越少,清朝末年乃至民國,兵荒馬亂,四處盜匪橫行,“口外”尤其危險,每次運輸都是關係身家性命的豪賭。
晉商開辟之萬裏茶路,一般是從武夷山下梅村出發,船幫運茶入贛江,上長江,到漢口。馬幫由漢口接茶,北上賒旗、洛陽、長治至太原。他們上次與駝幫從太原接貨,繼續向北,出庫倫,過恰克圖,到莫斯科。有時候最遠至英倫橫跨歐亞兩大洲,行程最遠超過了15000多公裏。
茶路越來越艱險,晉商萬裏茶路,一路上險象環生,沙漠、戈壁、孤影、無人區,駝鈴漫漫。駝道是萬裏茶道上一條向死而生的秘密通道,傳統的茶路分為兩路:一是經西口前往塔城、恰克圖;二是通過張家口前往東北。
漫長的茶路,從南方的武夷山到蒙古腹地,幹係著無數茶工、船工、駝隊和山西商人的生計,一般是春天出發,到達時已經是秋天。
駝幫以駱駝為主,還有牛馬加入,浩浩蕩蕩,特別是在沙漠戈壁,駝聲陣陣,每到此時,申音佳就會有一種完全放空,浪跡天涯遊子之感。
駱駝一個運輸單位為“一把子”,一把子駱駝為12頭,其中10頭駝貨,一頭為駝主人的專騎。專騎上置有能容一個人躺下休息的小床。一頭駝行李、幹糧、飲用水,上麵也布置有一張小床,供兩位拉駱駝的輪流休息。
駝鈴係在最後一頭駱駝的脖子上,拉駱駝的除了不時要回頭看看駝的貨物是否有異常,隻要能聽到自己駝隊的鈴聲,就可以放心地繼續前行。如果一旦聽不到,就說明某一頭的韁繩斷開,得趕緊停下來係好再走。一個駝隊有時多達10把子以上。
申音佳記得小時候,爺爺每次在駝幫出發前,會大喊一聲:“走——嘞———”。同時整個駝幫駝夫齊聲大喊“走——嘞———”。
聲勢浩大,氣勢恢宏,如果沒有此聲吼,整個駝幫就沒有了靈魂,吼叫出後就有了魂,有魂,就能再回到故裏。
申老爺子很保守,出發前決不允許女人送行,但是申晉鵬開放很多,所以每次出發,就出現女人手拿包裹,男人擰緊了揣在懷中
他們用體溫把酒加熱,飲用時打開吸上幾口,再抓一把蓮花豆、花生米或者煮雞蛋,駝幫隊員就用這種方式苦中尋樂。
駝幫女人拿著包裹,總是眼含眼淚,出發前有依依不舍,有叮嚀囑咐,但是他發現,母親總是很平靜,一直到如今都覺得奇怪。
申晉鵬此次本不想帶申音佳,因為局勢越來越複雜,駝隊隊伍已經減少一半,但是申音佳堅持要前行,在全家人睡著後,他給父母留了一封信,在三多堂前磕了幾個頭,帶著幾個夥計出發至太原。
申音佳揚鞭仗劍,騎馬狂奔,天亮就到達了太原,太原府管家說申家幾位叔叔已經領著馬幫到達山西長治,幾天後就會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