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人際溝通中的自我情緒管理(3)(1 / 3)

麥金萊任美國總統時,因一項人事調動而遭到許多議員政客的強烈指責。在接受代表質詢時,一名脾氣暴躁的國會議員粗聲粗氣地給總統一頓難堪的譏罵。但麥金萊卻若無其事,一聲不吭,聽憑這位議員大放厥詞,然後用極其委婉的口氣說:

“你現在怒氣該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沒有權利責問我的,但現在我仍願意詳細解釋給你聽……”麥金萊總統說完,那位氣勢洶洶的議員隻得羞愧地低下了頭。

被人指責總是不愉快的,麵對使你十分難堪的指責時,要保持冷靜,最好暫時能忍耐住,並作出樂於傾聽的表示,不管你是否讚同,都要待聽完後再作分辯。因對方的一兩句刺耳的話,就按捺不住,激動起來,硬碰硬,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易將問題搞僵,將主動變為被動。

有些指責者在指責別人時,往往似是而非,含糊其辭,結果使人不知所雲。這時,你可向對方提出講清問題的要求,態度要和氣,如“你說我蠢,我究竟蠢在哪裏”或者“我到底幹了什麼傻事”,以便搞清對方究竟指責和抱怨你什麼,讓對方及時亮明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一策略往往能有效地製止指責者對你的攻擊,並能將原來的攻防關係轉變為彼此合作、互相尊重的關係,使雙方把注意力轉向共同感興趣的問題。

消除對方的怒氣。受到指責,特別是在你確實有責任時,你不妨認真傾聽或表示同意對方對你的看法,不要計較對方的態度好壞,這樣,指責完畢,氣也消了一半。

即使當你確信對方的指責純屬無稽之談時,也要對其表示讚同,或者暫時認為對方的指責是可以理解的。這會使對方無力再對你進行攻擊,相反,你卻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和時間進行解釋,從而消釋對方的怒氣,使隔膜、猜疑、埋怨和互不信任的堅冰得以化解。

平靜地給惡意中傷者以回擊。也許,大多數指責者並不是出於惡意而指責別人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確有極少數人為了其個人目的而對他人進行惡意中傷。對於這樣的尋釁挑戰者,應該堅定地表示自己的態度,不能遷就忍耐,更不能寬容而不予回擊,但應注意態度,以柔克剛。這樣,會使你顯得更有氣魄,更有力量。

麵對諷刺:不要逞一時的口舌之快朋友之間,因為感情太好,難免會口無遮攔、百無禁忌,總認為開開玩笑沒什麼大不了的。然而,有時候玩笑開過頭了,我們真的能敞開胸襟一笑置之嗎?

麵對敵人的挑釁,往往因為心裏做足了防備,真正的傷害反而不大,但遭到自己親昵信任的人,不經意地刺中自己的弱點,即使臉上撐著笑,恐怕心裏還是會頗為傷痛吧!

一個人是否成熟穩健,不單單在於他是否“知道”自己,還要能夠“知道”別人。所謂“知道”,是指明了對方的感受與思想。

蘇東坡和佛印和尚是很好的朋友,但是兩人都喜歡彼此嘲諷對方,每次碰著了,不互相較勁一番總不肯罷休。盡管這樣激烈的唇槍舌劍常常上演,卻似乎沒有影響他們的友誼。

據說,有一天,蘇東坡與佛印兩人一起坐著打禪。

一會兒工夫,蘇東坡睜開眼問佛印:“你看我坐禪的樣子像什麼?”

佛印看了看,頻頻點頭稱讚:“嗯!你像一尊高貴的佛。”

蘇東坡聽了暗自竊喜。

沒多久,佛印也反問道:“那你看我像什麼呢?”

蘇東坡打定主意故意要氣佛印:“我看你簡直像一堆牛糞。”

沒想到,佛印居然隻是微微一笑,沒有出言反駁,蘇東坡這下子更加沾沾自喜了。

一回到家中,蘇東坡就迫不及待得意地告訴他的妹妹蘇小妹:“今天佛印被我好好地修理了一番。”

但是,當蘇小妹聽了事情原委後,反而笑了出來。

蘇東坡好奇地問:“有什麼好笑的?”

蘇小妹目光狡黠地說:“人家佛印和尚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糞,所以看人如糞。其實,輸的人是你呀!”

哲學家說:“從批評的話中,不一定能了解‘被批評者’的問題,卻能從那些話中看出‘說出批評的人’的眼界與識見。”

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常常為了小事爭輸贏,沒了麵子就搶裏子。

佛印不爭口頭之利,反而讓蘇東坡吃了大虧。所以,這對朋友畢竟還是佛印棋高一著,將禪機參透徹了,如果心思純正空靈,那麼佛與糞又有什麼差別呢?佛印簡單的應對,就透露出他的過人之處。

人的心裏怎麼想,就會說出什麼樣的話來,做出什麼樣的事來。待人處世的風範正好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內涵,眼中所見的是牛糞還是仙佛,就全在你的一念之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