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羅斯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走向市場經濟,銀行係統立即承擔起了新的任務,這就是作為資金流入、流出和流過俄羅斯的渠道。這期間在俄羅斯共設立了2500家銀行。到1999年時隻剩下了1500家,其餘的不是關門了,就是破產了。雖然大量的小額交易經常發生在銀行係統之外,且大型交易又在海外完成,但銀行係統仍然掌握著大部分的國家金融資產。沒有可靠的銀行,那些要利用國內外資本的科技產業成功的機會很小。
從1992年開始,我花費了兩年的時間在莫斯科尋找一家能夠管理7000萬美元的銀行,這些資金是西方基金可能拿出來用於支付俄羅斯科學家和工程師工資的。我們有兩個要求:(1)這些錢要存在幾千人的個人賬戶裏或交給這些人,銀行收取的交易費要“合理”;(2)表明資金流程的相關銀行記錄要便於西方審計人員查驗。所有的銀行都表示它們很容易滿足第一項要求,盡管大多數銀行強調:既然涉及這麼少的資金,交易費應在5%~10%之間。隻有一家銀行——兌換銀行(Konvers-bank)同意了審計要求並同意收取合理的費用,這家銀行由能夠從這些基金中獲益的核專家控製。其他的銀行僅僅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交易,沒有一家仔細看一看自己內部運作過程。很快我就明白了,他們的方法既危險又違法。
在我們整個的討論中,來自中央銀行的專家們給我們提了建議,這些專家對每一項可適用的規定和對銀行業行為的法律限製都有詳細的了解。然而,他們不知道——或不承認自己知道——商業銀行操作的詳情。
在這一背景下,當20世紀90年代中期銀行詐騙案曝光後並不讓人感到驚奇,銀行業參與促進資金外逃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即使那些以銀行官員為目標的合約謀殺也不是什麼怪事。一座座華麗的銀行大廈拔地而起,俄羅斯藝術家發現銀行家們急切地購買他們最昂貴的作品用來裝點銀行的辦公室,銷往銀行的防彈轎車的數量猛增,由此可以明顯地看出來,俄羅斯銀行家這些奢靡的愛好都是由那些不當攫取的俄羅斯國家財富所支撐的。
銀行係統成了俄羅斯非法活動的巢穴,犯罪分子被銀行雇用有時並不為銀行的管理層所知,同時其他的犯罪分子在幕後操縱著銀行的決策。銀行及銀行的顧客就成了被敲詐的對象。俄羅斯有組織的犯罪團夥甚至在世界各地的銀行裏安插了\"鼴鼠\",其觸角也伸到了俄羅斯。
早在1993年俄羅斯中央銀行就向在澤西海峽島(Channel Is-land of Jersey)注冊的空殼公司轉移了500億美元的財政儲備,這是用於穩定盧布一美元彙率的儲備。可是事與願違,該空殼公司將這些錢成功地投入到俄羅斯的債券市場。成功投資所獲利潤以及針對每筆交易所收取的高額手續費到了誰的手裏,仍是一個謎。還有,央行官員非法出售聯邦資產,使用銀行信用卡為個人購物,以及為銀行職員設立了一項2000萬美元的社會基金。管理者們的這些行為沒有表明已經建立了可靠的銀行係統。
當前銀行詐騙案的前例可以上溯到十幾年前。1988年,第一家作為資金藏匿所的所謂的“零銀行”成立了,所藏匿的資金是那些即將失去職位和影響力的政府官員從國庫中攫取的。大部分的錢被轉移到了國外。同樣在1988年,為重工業服務的“口袋銀行”也成立了。這樣的銀行在企業主管的控製下。
一家看上去就是為了欺騙儲戶而在莫斯科設立的銀行取名叫“拿著暗也”(Nazheanye),如果把他的這個俄文名字倒過來拚寫,新俄文單詞的意思就是“抽幹你”。在其存續的幾周裏,它吸引到了一些顧客,然後就關門了,創辦者們攜帶存款消失得無影無蹤。設立這樣的一家銀行所需的就是三名董事會成員和8萬美元的資金,即使設立一家銀行的目的不是為了欺騙那些易受騙的顧客,其管理層也可以將其用作洗錢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