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祭灶1(1 / 2)

到了陰曆的小年,年關也就一天天的近了。我忽然就想到了兒時在小年時,家裏要祭灶的事情了。

兒時,家裏人口多,灶房在我們主的房子的旁邊孤零零的一大間屋子,屋子牆體是泥土的,但是,屋頂卻是用茅草蓋的。那是原本是一個老單身漢的房子,後來,那單身漢和院子裏的一個女人好,那女人就和男人離了婚,跟了這個單身漢,單身漢就另外買了三間瓦房,和女人過日子去了。這間修在我家旁邊的土牆茅草房就賣給了我家。

我家買來時,這一間屋子裏還有木板的間隔,父親把間隔差了,就成了一間大大的屋子,用成了我們的灶房,家裏人口多,正適用。

父親在這間屋子裏,搭了很大的一個灶,灶上架了三口鍋,頂裏邊靠牆的是最大的一口鍋,是用來給豬煮飼料的,中間的一口鍋稍微大一些,是家裏請了工來幹活人多時做飯用的,邊上的一口鍋最小,是平時我們一家好幾口人吃飯用的。灶洞前,與牆之間還有很大一個空間,在臨牆的地方可以堆放柴禾,在靠牆的地方放了板凳,可以坐在板凳上給灶膛裏生火,冬天裏,把灶膛裏的火燒燃了,有了好的火炭了,就拔些下來取暖。

在灶背後,是一個很大的案板,案板下是個櫃子,放碗用的。灶背牆上,掛了個竹簍,是放筷子用的。在一進灶房門的地方,放了張小桌子,是來了客吃飯用的,不來客人,這張桌子很少用到,家裏人口多,還貧窮,平時吃飯,都是和著醃菜吃的,還沒有達到要把菜擺放在桌子上吃。就是弄菜擺放到桌子上吃,那都是逢年過節的時候。

灶房裏就是如此的簡陋,但是,簡陋的灶房裏,卻煮著我們一家人每天的生活。生活雖然簡樸到了極點,幾乎頓頓都是苞穀糊塗,就著酸菜吃,但是,家裏的人都完整的在一塊,雖然清苦,卻有著我們的幸福。

在這灶房裏做飯的多是母親姐姐。不忙的時候,就是母親做飯。忙了的時候,就是姐姐做飯。母親做飯了,姐姐就在一邊當幫手,或者坐在灶膛前的凳子上給灶裏生火。

家裏日子貧窮,能有一口飯吃,填飽肚子就是最大的願望。為此,父親和母親除了刮風下雨都在山上奔波,有時忙了,刮風下雨都要上山。於是,常常聽到母親對我們說,有一口糊湯飯吃就不錯了。我們也深知父母的辛苦,不易,盡管上頓下頓的糊湯吃的人肚子裏老咕嚕咕嚕的響,一聽到鍋裏咕嘟咕嘟的響就反胃,做夢都想吃白米細麵,但是,想到父母的艱難,依舊做出吃的很香的樣子。母親也知道我們內心的渴求,也明白糊湯飯不養人,就默默的變了花樣給我們做飯吃,那瓜瓜菜菜,在她的手中,都能變出很美的飯食來,這些飯,都大大的滋養了我們的胃。

一年快結束了,到了小年,馬上要臨近過年了,無論家裏多麼的緊張,掙一分錢都不容易,母親還是讓父親去院子中的小商店裏買回來了香,表,鞭炮。然後讓我們去把提前買好的灶王爺貼在牆上,還給灶王爺寫了對聯:上天言好事,回府降吉祥。橫批是:東廚司命。然後,就在灶王爺把香點燃,把表也給燒了,接著就放鞭炮,說是送灶王爺上天去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