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祭灶1(2 / 2)

對那對聯的意思,不盡明白,灶王爺是什麼,也不大懂,真的這麼就把灶王爺送上天了嗎?心裏也不知道,就怯怯的問,那灶王爺什麼時候回來,還回來嗎?這是我心裏的大事,要是灶王爺不回來了,可就沒有飯吃了,那肚子餓的咕咕叫了咋辦。母親就說,過年了就回來的了的。我就放了心。

我現在才明白,母親為什麼把送灶王爺這事看的是如此的重。是呀!飯食才是真正的父母,沒有了飯食,生命就不會存在,人就沒有廉恥,夢想,什麼都不用做了。而一家過日子,雖然忙裏忙外,一年看似有太多太多的事情發生,但是,無不都圍繞著一口飽飯而努力。為此而付出的,是辛勤的父母,是每天能給我們煮出飯來的灶。一家的日子好壞,看看灶上每天有沒有煮的就知道。

不論一年都煮了什麼,吃了什麼,過了怎樣的生活,在母親的心裏,一年的日子,多虧了灶王爺的保佑,就那麼平順的過來了,所以,過年了,最應該感謝的當然是灶王爺了,忙了一年了,也應該讓他休息休息,上天去好好的過個年,來年,好有保佑家裏每天在灶上都有飯煮。從這,可以讓我看出母親多麼樸素的情感。

後來,我們有了新的灶房,這間舊灶房就廢棄了,堆放了些雜物。家裏的日子也過的比以前好了,不但灶上天天有煮的,也不再上頓下頓的吃糊湯,還時時能吃上麵,饅頭,白米。到了一年快結束的時候,在小年來臨的時候,母親依舊像以往一樣虔誠的祭灶。

但是,自從父親去時後,雖然家裏的日子更好了,想吃什麼就做什麼,吃糊湯,那些瓜瓜菜菜的飯,反而是一種稀奇,但是,卻再也沒有見過母親祭灶了。

我想,日子好了,但是,一家人卻不全了。尤其是家裏頂梁柱都沒有了,姐妹也都有了自己的向往,帶著他們的愛情,離開了家有了他們自己的家了。於是,就讓人感到,家裏再好的生活,但是,人卻不全了,都是空的。母親也就無心祭灶了。

但是,在那間土牆茅草屋內的一家人貧窮而幸福的生活,母親祭灶的情景,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裏。

又到了一年的祭灶時間,在回憶往昔的時候,越發讓我懷念在那間土牆茅草房子的灶房內一家人的生活,也越發的懷念我已經失去的親人。

方伯是我的鄰居,在我上中學時就死去了的,三四年已過去了,我還清楚地記得方伯,他穿的衣服很破爛,臉黑而多皺,嘴巴很大,且薄,是一副好說話的嘴。也是這張嘴巴,他毫不為穿的壞,和一副容貌而象一般的人一樣靜默,他而是一個愛熱鬧的人。

記憶裏,他很愛帶小孩玩,在平時,民以食為天,但卸不掉背負黃土的重任,便沒空,一到過節,尤其是過年,他仿佛被解放出來,蒼老的麵容一下容光煥發多了,脾性也活變成了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