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求賢令出(1 / 2)

按照原先的軌跡發展,是劉禎的備選方案之一。就是因為劉備拿下漢中之後,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方針,有了實行的基礎。

天下有變,命一上將將兵出宛洛,主公則率眾出秦川,則百姓豈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荊州漢中出兵,便是夾擊之勢。

關鍵在於,關羽的帥才毋庸置疑,但荊州卻並不全在劉備手中。劉禎的想法是保住龐統,諸葛不入川的話,荊州穩如泰山。

可如此一來,就意味著從現在開始,直到劉備敗走新野,三顧茅廬,劉禎都不能有太大的作為。作為穿越者,情何以堪?

宛城之戰,張繡不聽賈詡勸諫,率軍追擊大敗,從這個細節上分析的話,也許此時,他還並不是太過信任賈文和。

賈詡是什麼性格,他不同於諸葛亮荀彧那般的堅持,也不似司馬懿那般隱忍,別人不信我,我就置身事外,樂得逍遙。

赤壁一次,漢中一次,兩次關鍵時刻的獻計,沒有得到曹操的采納。此後,賈文和便多少有些投閑置散的意思了。

但大才就是大才,諸子奪位,曹丕當時無論聲望還是實力,都不及曹植。可賈詡幾條妙計,便讓形勢倒轉,力助曹丕登位。

沒什麼陰謀,也沒什麼軌跡,更沒有什麼輝煌燦爛的奇謀。賈詡最善利用人心,他隻是讓曹植的弱點展現在曹操麵前,足夠了!

曹丕登位,厚待賈詡,後者享年七十七歲,無疾而終,可謂圓滿。

唯一的可惜,就是見不到全力以赴的毒士,厲害到如何程度。如果曹操能像劉備後期信任諸葛亮一般對之,又如何?

或者說,能夠讓賈文和盡展其能的主君,會不是劉備?

“於清,先往回走,繼續換裝,我們去宛城。”劉禎的信念越發堅定,兵禍也好,人謀也罷,他總得要和毒士見上一麵。

後者並不知道公子的心思,雖然有所更改,但宛城本就是目的地之一。至於曹操想要南征張繡,橋蕤也隻是在車上告訴了劉禎。

一番準備之後,劉禎一行進入汝南,向宛城而行。其間要經慎縣、安平、新蔡到安城,最後到達兗州潁川郡的輪氏。

賈詡之外,鬼才郭嘉,劉禎終究還在糾結。因為稍有操作不當,就會讓曹操劉備失和,在眼下,絕非上策。

還有一點,是他更看重毒士的原因。鬼才郭嘉固然天才橫溢,但壽命太短,隻活了三十八歲,為曹操效力十一年。

從性價比上考慮,也是賈詡更加合適,亦不用擔心曹操的態度。

一路之上,劉禎的話很少,終日都在沉吟之中。無論是郭嘉還是賈詡,想讓他們為劉備效力,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賈詡今年整整五十歲了,比曹操還要大七歲,長子賈穆、次子賈防皆已成年。睿智如他,閱曆那般豐富,可不好忽悠!

張竑張昭有才名,但一直未曾出仕,魯肅亦是這般。可賈詡,從董卓到李榷郭汜,再到張濟、張繡,大漢的動亂他盡在眼底。

劉備現在雖是大漢皇叔,一州刺史,但缺乏積澱,論名聲威望,還遠不足與曹操相提並論,就是張繡,他也未必比得過?

“雞湯?畫餅?賈詡那麼好忽悠,本公子還要找他嗎?”距離宛城越近,劉禎就越是煩惱,直到現在,他還沒有想出辦法。

“我唯一的機會,就是賈詡無論為李榷郭汜,還是張濟張繡效力,都是隨波逐流,如此大才,心中當也自傲……”

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辦法,劉禎該怎麼辦?

答案很簡單,不想了,一切到了宛城,見到毒士再作計較。更要讓徐誌盡可能的收集有關對方的訊息,才能有的放矢。

一路上,苦思良策的同時,對豫州各處的地形民生,他是十分注重的。路上所見,豫州的民生稍遜徐州,卻要勝過揚州。

且有袁術坐鎮,淮南兵戰力不凡,豫州相比北方各州,受到的戰亂摧殘,相對較小。各縣的人口,要比徐州更多。

按劉禎山居三月讀的那些縣誌,豫州萬人以下的縣,隻有三個,其餘皆有縣令。處於淮河流域,適合農耕,自然災害較小。

煮酒論英雄,曹操除了說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名聲,也將袁術稱為“塚中枯骨”!但這個視角,劉禎不能用。

那是漢末第一英雄,雄才大略,又有誰能與之並肩?袁術能有今天的局麵,不會單單靠著四世三公的名聲,其人當有雄才。

豫州之地繁盛,人口眾多,就是他的帝王之資。且近年來,似揚州的淮南,荊州的南陽,以及很多地方,都在他控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