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沒有下邳的一場勝仗,小半個下邳郡,亦掌握在其手。
公平的說,建安二年的天下諸侯,實力最強的就是公孫瓚與袁術。後者的家族、積澱、聲望更勝,否則,又怎能稱帝?
從建安二年稱帝,仲家皇帝還堅挺了兩年,直到建安四年,才北上想要投奔袁紹。劉備恰在此時,給了袁術致命一擊。
出生名門,自幼錦衣玉食的袁公路,兵敗病重,想喝一口蜜水。
“安有蜜水,止有血水。”侍從的一句話,成了壓垮這位漢末豪強的最後的一根稻草。
大逆不道,不為世人所容,卻還能屹立不倒,袁術的勢力之強可見一斑。因此劉禎還必須做好,這兩年穩守徐州的準備。
這一日行到西平,再往西走百餘裏,就能到荊州的南陽。
南陽,你能想起什麼?諸葛亮和老將黃忠。前者年齡尚幼,後者則在劉表帳下為中郎將,劉禎就是有心,現在也動動不得。
整個豫州境內,如今“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已經傳的婦孺皆知。袁術在為自立之舉造勢,離著他稱帝,當也不遠了。
離開安平,過潁川郡之時,劉禎在父城得到了一個消息,曹操的謀臣戲誌才病故,前者深愛其才,為他發喪,禮遇極厚。
劉禎暗自搖頭,此人就是死前為曹操舉薦郭嘉代他之職。看起來,自己是趕不上了,鬼才郭嘉,終究要成為劉備的對手。
“往好的地方想,鬼才一去,眼下隻剩毒士,也能全心全意。”想著心事,出城門之時,卻見告示之側,擠滿了人。
劉禎好奇,不由過去一觀,貼出的告示不是其他,正是曹操史上有名的求賢令!鼓勵各式各樣的人才,能夠為天子效力。
“唉~士寒不分,曹將軍這是違背祖製啊……”一儒衫老者看完之後,撫須搖頭歎息,麵上一派不滿之色。
“張老說的是啊,奇技淫巧,也能登大雅之堂?豈有此理!”另一身著錦衣的中年人隨後言道,也是連連搖頭。
看上去,二人在父城都是有名之士,穿著亦頗為考究。隨著他們的出言,一時間相應之人頗多,多有不滿之色,甚至是憤懣。
劉禎一旁看的仔細,也不是所有人都與他們一般,但麵露不滿的,往往都是錦衣華服之輩,而眼含期待的,則是布衣居多。
但在前者的言辭濤濤之下,後者卻無人出言,顯得涇渭分明。
“這位公子,看你的樣子麵生,也是個讀書人,你來說說看,將軍此舉,是否不合時宜?”張老瞥了身邊劉禎一眼,問道。
“我去,還有我事兒啦?”劉公子一愣,想了想還是道:“長者所言,定有道理,但曹將軍如此,怕也必有緣故。”
劉禎可不想惹麻煩,張老和那些布衣之人,便是眼下的士寒之分。
別誤會,士族也好,寒門也罷,都是士。隻不過前者家中無憂,後者則多是祖上破落的,內臣外戚亂政,這樣的人不少。
這可不是曹操看不起庶民,相反,他的求賢令能夠士寒不分,已經是敢為天下先了。自高祖以來,大漢都是士族世家勢大的。
普通的老百姓,不要說讀書,大字不識一個的一抓一大把。也許會有那種不用讀書的絕世奇才,但看概率,卻是太過稀少了。
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也可見曹操對人才的渴求,到了什麼程度?眼下隻是第一次求賢令,之後還有一次。
他的謀臣之中,郭嘉便是出身寒門,出類拔萃!正是這兩次求賢令,讓曹操擁有了很多的人才,也令他與士族的關係失和。
一代梟雄既然敢做,就敢當,他自有應對之法。原本時空中,曹操就是靠強大的威望與武力加以鎮壓的,令後者敢怒不敢言。
聽著劉禎的回答,張老微微皺眉,搖頭道:“少年人,讀書識字,君子當剛直不阿,豈能有懼上之狀,唉~”
此言一出,於清、聶飛,蕭然皆麵有不忿之色。所謂主辱臣死,看著老者如此指責公子,豈能不怒?
劉禎卻輕鬆的一笑,抱拳道:“長者教誨,亦當銘之。”說完便飄然而去,他可不願因此惹上麻煩。
果不其然,就在他順利出城之後不久,便見一支騎軍奔騰而來。路人紛紛躲到路旁,馬上的騎士盔明甲亮,氣勢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