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就在眼前(2 / 2)

正如賈詡所言,從一而終,在漢末是一種操守。此處,在五子良將的排名上,表現的十分徹底,降將必定靠後。

於禁、樂進、張遼、徐晃、張郃!此為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將。史書為他們五人單列一傳,不可否認,五子都是不可多得的大將。

可功勞呢?張文遠威震逍遙津,擊破孫權十萬大軍。徐晃在荊州合圍關羽,最後敗之,二人論功績統軍,還在於樂之上。

可論資曆,於禁與樂進早在曹操舉兵之時便投效了,徐晃原來是楊奉的部將,張遼不用說,呂布麾下猛將之一,徐州歸於曹操。

他能列名與徐晃之前,與逍遙津之戰,有著脫不開的幹係。

大將張郃,是官渡之戰後才投效曹操的,五子之中,最晚的一個,排名也最靠後。可你看他的功績,甚至不在張遼之下。

演義之中的漢水之戰,諸葛亮對黃忠說過什麼?

“將軍雖能勝夏侯淵,卻未必能勝張郃……”等諸葛說完,劉備又來補充:“漢升若能擒張郃,則勝夏侯淵多矣。”

演義的描述,未必能當做根據,但張郃的厲害,由此可見一斑。

尤其是曹操死後,張郃的將才,充分發揮出來。司馬懿領軍,張儁乂永遠是大將之選,隻是可惜,張將軍是降將。

每當想到這裏,劉禎都會在心中暗自警醒,自己以後用人,要人盡其才。倘若主公不能發揮麾下的優點,卻也怪不得後者。

“身為下者,自該盡心竭力,鞠躬盡瘁。但身為上者,也該從善如流,人盡其才,倘若大才不能用,豈能讓人一心投效?”

心中想著,劉禎嘴上也說的義正嚴詞,他是心口如一。

賈詡聞言沒有回答,他沉默了許久,方才將杯中美酒一飲而盡。但麵上的愁容,卻沒有絲毫消減,反而越來越濃了。

“賈先生,美酒怡情,亦能傷身,先生如此飲之,會對貴體有恙。禎不才,宛城結識先生,良師益友,願聽先生心中之言。”

見賈詡隻是默默喝酒,麵孔越發紅潤,劉禎不禁言道。

後者聞言猛地抬頭,雙目之中射出淩厲的光芒,直直看向劉禎。

劉公子不慌不忙,坦然相對,麵上關切的神情,也是絲毫不改。

對視片刻之後,賈詡廢然長歎,搖頭道:“劉公子說的卻也不假,人盡其才,人盡其才,其才不能盡,徒呼奈何?”

“先生,禎近日雖在酒館,卻也聞聽戰況之事,張繡將軍率軍迎擊,卻被曹軍所敗,先生之憂,是否從此而來?”劉禎問道。

賈詡點點頭,歎道:“曹孟德用兵有法,夏侯兄弟、曹仁曹洪,皆是良將,換做他人,出擊應敵並非不對,可對曹軍……”

說著,欲言又止,劉禎聽了,心中暗道估計是張繡自行定奪,沒有聽賈詡之言,導致迎擊失敗,損兵折將。

“曹操軍力雖強,但淮南有袁術,青州有公孫瓚,他縱兵而來,必是求速戰速決。穩守才能挫敵銳氣,靜觀其變,迎擊?”

“一旦敗於敵手,士氣盡喪,此時再想穩守,已然不及也。”沉默片刻之後,賈詡還是出言,說完飲酒,卻有一種輕鬆之感。

“先生,禎不通兵法嗎,但覺先生所言甚是。麵對強敵,挫敵銳氣為先,頭仗一敗,戰力原本不如,當更顯頹勢。”

賈詡聞言搖頭歎息:“隻是公子能見,他……卻看不見?”

劉禎見對方歎息,心中也在不斷思考著,也許迎擊之敗,就是後來張繡不得不降曹的原因。也因如此,才有了賈詡的料敵決算。

但從那次之後,張繡可能就會信任賈詡了,看看毒士眼前的猶豫,一旦主上有了信任,加以厚待,說不得就會繼續為之效力。

那,正是劉禎絕不願意看見的,也許,自己的機會就在眼前。

“不行,得賭一把,一旦張繡厚待信任賈詡,我的機會就沒有了。”劉禎想著,終於下定決心,思慮片刻,組織了一下語言。

“先生,那既然如此,宛城之處,還能不能守得住?倘若結局已然注定,禎是想,先生也該為自己打算才是。”

賈詡聞言,自嘲的一笑:“原本可守,現在卻基本無望,公子倒不用擔心,宛城之處,與曹操亦是要地,他不會似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