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七下 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下(3 / 3)

乘輿曆東極少陽至北極太陰兮,求真人以共謀。互致問候而後向西兮,橫渡飛泉穀轉而向東。遍訪仙人以探求真理兮,彙聚眾神於北極星辰。五帝先行在前兮,太一尊神緊隨陵陽神後。玄冥神居左,黔雷神在右兮,朱雀飛翔在裔皇神前頭。伯僑仙與羨門仙服侍兮,歧伯太醫捧藥方在後。祝融神清理道路示警兮,廓清氣氛而迤邐前行。隨乘輿有萬乘之眾兮,彩旗伴侶華蓋招搖。句芒神作為前導兮,吾將趕赴南方。

經崇山峻嶺見唐堯兮,九疑山拜見虞舜。一路行來紛繁嵯峨兮,紛亂駁雜間向前狂奔。混亂衝撞其無序兮,天公此時驟降甘霖。暫聚攏以觀覽蔥蘢兮,紛繁蒼翠令人陶醉。聞雷聲震耳欲聾兮,驚鬼穀湧出魑魅。遍覽八極而觀四海兮,再渡九江而穿越五河。登火焰山又浮弱水兮,棄渡船再涉流沙。斥蔥嶺流淌冰水兮,令女媧鼓琴河伯起舞。天色朦朧揚起塵暴兮,召雷神喝叱風伯,懲罰雨師。西望昆侖之混沌兮,徑直馳往三危山。推天門踏入帝閽兮,攜玉女同車往返。登閬風山稍為歇息兮,如鳥高翔繼而棲息。陰山間低處徘徊兮,親眼目睹西王母真顏。皓然白發戴首飾穴居兮,三足青烏充當信使。即使長命百歲不死兮,似這般又何足欣羨。

起鑾駕返回帝閽兮,途經不周山顛,在幽都山聚餐。呼吸朝露吞咽雲霞,咀嚼靈芝哦食瓊華。覺身輕而飄飛,欲騰越而高舉。電閃雷鳴之倒影兮,徜徉滂沱雨中。導車訇然從天而降兮,薄霧消散於尾閭。覺環宇局促而狹隘兮,展身姿於北極。棄車騎於玄闕山兮,飛身躍上北廷。下視蒼茫大地兮,上望寥廓之蒼穹。目眩視其混沌兮,耳聞宇宙之恍惚。乘太虛之於無極兮,撇眾友而獨自彷徨。

相如向武帝奉上《大人賦》,武帝讀後大喜過望,飄飄然有飛升高舉,騰雲駕霧,雲遊天地之感。

相如因為有病而被免職,相如把家遷至茂陵(武帝的陵寢)縣居住。武帝有一天說:“司馬相如病得很厲害,須派人到相如家中,將相如的書全部取來,以免將來遺失。”武帝派所忠前往,到了相如家,才知道相如已經去世,家裏沒有留下多少藏書。問相如的妻子,相如的妻子回答:“長卿沒有書了。他每次寫書,寫完後,就有人拿走。長卿臨死時,寫下一卷書,長卿囑咐,如果有使者前來取書,即將這卷書呈予皇上。”最後這卷書,是關於封禪的,所忠帶走這卷書,奉上武帝,武帝很驚訝。這卷書的內容如下:

自從上古開天辟地以來,上天生育萬民。經過曆代帝王,直到秦朝。無不沿著前人的足跡,遵循聖人的遺風,錯綜複雜,很多人已經聲名湮滅,不為人所知,這樣的人與事難以勝計。繼舜《韶》、禹《夏》之後,開始設立諡號,為人所稱道的有七十二君。勤政而做出過貢獻,事業繁榮昌盛的,為後世人所紀念,沒有聽說過有悖逆天理的人,其事跡仍然存留於世間。

軒轅黃帝之前,距離當今,已經非常遙遠,很難知道上古時的情況。五帝、三皇和《六經》典籍中所記載的,大約了解一些。《尚書》中說:“君王聖明!大臣忠誠!”按照典籍記載,君王沒有能夠超越唐堯的,賢臣沒有超過後稷的。後稷在唐堯時創立偉業,其後裔公劉在西戎昭顯仁德,周文王革新製度,帶領周族從一個部落走向繁榮昌盛,奠定太平基業,後來周王室雖然衰落,但是曆經千載沒有惡聲,可謂是善始善終!周的成功沒有別的原因,隻是從一開始,即小心翼翼地奉行仁政,還有認真地教導子孫。製定的製度簡約,易於操作;恩德廣被,百姓富足;法度嚴明,易於遵守;傳承合乎道理,易於實施。因此周代的成王雖然年幼,周王室的事業卻異常興隆,其功業甚至超越文王、武王。仔細考查周代的曆史,探究始終,沒有做出過特別重大的貢獻,難以與當今相比。但仍然登臨梁父山,登臨泰山,封禪設立尊號,揚名顯德。大漢創立下的偉業,猶如甘泉噴湧,惠澤八方,遍布四野,雲蒸霧靄,上達九重,下至八極。萬物生靈,蒙受恩惠,武功彪炳,和氣橫流,近睹豐功,遠視偉績,凶殘授首,暗昧昭彰,萬物歡樂,天下安康。將瑞獸騶虞放歸於山野,麋鹿歡騰於上林,取嘉禾一莖六穗置於供案,犧牲雙角共抵之獸獻於祖廟,獲取周鼎而後放龜於歧水,在池水中套取翠黃、乘龍神馬。有巫師迎接鬼神,如同靈圉一般,安放在宮殿,待為上賓。世間各種奇譎怪物,看上去如此倜儻變幻。可謂奇妙無窮,所有符瑞嘉應彙聚在一起,仍然不足以讚頌漢室的聖德,是因為還沒有將封禪之事作為大事來對待。在上古時,周武王伐紂,白魚躍入舟中,美德傳達於神靈。王室以白魚作為符瑞,即可以登臨泰山,不感到慚愧!以古鑒今,聖漢也應該當仁不讓。

大司馬此後進言,說:“陛下仁德施惠於眾生,討伐不臣的蠻夷,遠近歸附,蠻夷執禮貢獻,皇帝的聖德與遠古聖君一樣,業績可以與他們相提並論,美德仁厚,符瑞臻至,相繼顯現,不期而至。應該在泰山、梁父山設立祭壇,舉行封禪典禮,而後設立尊號以顯示豐功偉績,上天屆時會降臨下福瑞,以響應盛大祭典,陛下謙虛,遲遲沒有采取行動。天神、地祇、山嶽,三神共同慶賀,到那時將會有何等榮耀,現在還沒有王道參與,朝中大臣們均深感不安。有人說上天顯示晦暗,有祥瑞徵兆不應該推辭;一定要推辭,那麼泰山上還能有什麼像樣的碑記,梁父山還能有什麼像樣的祭壇。古代的帝王均是選擇適當的時機封禪,末世的帝王才會停止封禪祭祀,這些記載,在後世廣泛流傳,要不然,怎麼會有七十二君封禪的事跡?君王實施聖德,祥瑞即會顯現,看到祥瑞後封祭泰山,不算是違背禮儀。聖明的君王不應該放棄封禪大事,應該畢恭畢敬地向地祇行禮,拜謁天神,在中嶽嵩山勒碑記功,以顯示皇帝至尊,闡述聖德,發布尊號,祈求福祉,與黎民百姓共享歡樂。這是一件宏偉大事,天下至為壯觀的大事,帝王們均要認真對待的大事,不可有絲毫懈怠。願陛下能夠付諸行動。而後彙集先生們的儒術,目睹淩晨時日月微光,百官恪盡職守。記錄下整個封禪過程,著成文章,像《春秋》一樣,完成一經。將原來六經增加為七經,抒發感慨,讓後世可以激蕩清流,揚起碧波,傳遞華美德音,歌頌先人功績。上古時的聖君,之所以會永享盛名,為後世人所稱道,即是用封禪的方法。應該安排相關官員,準備好必要的禮儀,以供皇帝觀覽。”

天子聽罷欣然動容,說:“好吧,朕就試一次吧!”武帝改變了原來的想法,結合諸位大臣們的諫言,討論封禪的具體禮儀,吟誦詩詞,讚頌湖沼的廣闊,嘉瑞的吉祥。而後製作辭頌,辭頌中說:

蒼天覆蓋兮,彩雲悠悠。天降甘霖兮,湖沼可遊。浸彼沃土兮,何物不育!嘉穀六穗兮,倉廩充實。

不僅甘霖兮,潤澤沃土;豈唯潤漢兮,泛流四方;萬物滋潤兮,思念恩德。泰山至尊兮,望君封土。君王仁德兮,何時封禪!

瑞獸斑斕兮,樂我苑囿;黑白花紋兮,體態可掬;恭敬謙和兮,君子姿容。久聞盛名兮,今睹其容。來曆迷惘兮,天降祥瑞。舜帝曾見兮,有虞乃興。

麒麟瑞獸兮,遊嬉靈畤。孟冬十月兮,君往郊祀。臥於輿前兮,帝用獻祭。三代盛世兮,前所未聞。

黃龍騰飛兮,因德翱翔;炫彩迷惑兮,可現輝煌。陽明顯現兮,施福庶民。先聖禦駕兮,據典籍記載,受命所乘。

天命有章兮,何必祝禱。祥瑞臻至兮,曉諭封禪。

從往古的典籍中,已經看得很清楚:天意與人事相互應答,上下呼應。聖王做事情,須小心謹慎。因此人們常說:興要考慮衰亡,居安還要思危。商湯、周武雖然是至尊、異常威嚴,但仍然對神祇敬畏、祗敬,舜在祭祀時,小心翼翼,唯恐禮儀不周,即是這個意思。

相如去世五年後,武帝開始祭祀後土神。八年後開始到中嶽嵩山祭祀,封泰山,而後禪梁父山、肅然山。

相如的其它著作,還有《遺平陵侯書》、《與五公子相難》、《草木書篇》,沒有收錄在這裏,收錄的是公卿士人們所熟悉的文章。

讚辭如下:司馬遷說:“春秋》中從已知的事情推論至隱諱的事情,《易經》中則見微知著;《大雅》中談論的王公大人,他們的品行影響到庶民百姓,《小雅》中譏諷各類人物,他們可以影響到上層的王公貴族。表達的風格不同,但德義是相通的。相如的辭賦有許多辭藻華麗的成份,但最終也能夠歸納為節儉,達到勸諭目的,這與《詩經》中的諷諫不是也一樣嗎?”揚雄認為相如的辭賦過於靡麗,奢華成份有百,勸諫成份隻有一,如同鄭衛淫靡之音奏罷,曲終點綴一些雅音,這個評論有些過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