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世擔任光祿勳時,有一次,一位郎官喝醉酒,在宮殿上小便,主事官員報告,要依法嚴懲,張安世說,“你怎麼知道這不是地麵上返潮,留下來的痕跡?不要抓住一點小過錯,就給人定罪。”有位郎官調戲官婢,官婢的哥哥告到張安世這裏,張安世說,“這是奴婢與郎官鬧著玩,結果惱羞成怒,她是在誣陷郎官。”然後告訴官署,讓官署處分官婢。張安世就是這樣為下屬遮掩過失,化解矛盾。
張安世看到家中父子均在朝中擔任著重要職務,位尊爵顯,內心常感到不安,請求朝廷讓兒子張延壽出京城補官,宣帝任命張延壽擔任北地郡太守。又過了一年多,宣帝看到張安世年老體衰,需要有人照顧,重新將張延壽調回來,擔任左曹、太仆,掌管皇帝的車、馬。
此前,張安世的哥哥張賀在衛太子劉據身邊任職,衛太子身敗命喪,家裏人、賓客均遭到誅殺,張安世為了張賀向武帝上書,張賀得以活命,但還是被推入蠶室,接受了腐刑。後來張賀擔任掖庭令,宣帝在年幼時,以皇曾孫身份在掖庭得到皇室供養,張賀同情衛太子無辜殞命、皇曾孫孤苦無依,所以對皇曾孫照顧得非常周到,給予宣帝的恩情很深。皇曾孫長成少年時,張賀又親自教皇曾孫讀書,花錢請東海郡人澓中翁教授皇曾孫《詩經》,等到皇曾孫長大成人,張賀又為皇曾孫劉病已(宣帝劉詢)在民間納聘、娶了許家的姑娘(許皇後),所有的聘禮均由張賀負擔。劉病已在民間時,有很多怪異的事情發生(詳情記載在《宣帝紀》中),張賀知道後,常對張安世談起,稱頌皇曾孫是位俊才。張安世阻止張賀,說當今皇帝(昭帝)在上,不宜過多地談論皇曾孫(廢太子孫)。宣帝繼位時,張賀已經去世。宣帝曾經對張安世說,“掖庭令(張賀)在世時,稱讚我,將軍阻止他,將軍做得對。”宣帝追思張賀的養育之恩,追封張賀為恩德侯,安置二百戶百姓為張賀守護墓塚。張賀下蠶室前,生有一個兒子,很早去世,宣帝又詔令張安世過繼自己的幼子張彭祖,作為張賀的後嗣。張彭祖在年幼時,與宣帝同席讀書,宣帝想封賞張彭祖,先賜張彭祖關內侯爵。張安世此前辭謝對張賀的封賞,接下來請求宣帝減少張賀的守護墓塚戶數,請求減到三十戶。宣帝說,“我這是在為掖庭令安排呀,不是為了將軍你。”張安世這才作罷,不再堅持。宣帝下詔,“為已故掖庭令張賀設置守護墓塚民戶三十家。”宣帝親自為張賀的墓塚選定墓址,將張賀的墓塚安排在長安西鬥雞翁居住的房子南邊,這裏是宣帝小時候經常遊玩的地方。第二年,宣帝再次下詔,“朕年幼時,已故掖庭令張賀輔導朕躬,讀書學習,恩惠卓異,功德茂盛。《詩經》中講:‘無言不讎,無德不報。’封張賀弟弟(張安世)的兒子侍中、關內侯張彭祖為陽都侯,賜張賀諡號為陽都哀侯。”在當時,張賀還有一位在世的孫子張霸,年齡七歲。宣帝任命張霸為散騎中郎將,賜關內侯爵,食邑三百戶。張安世認為父子都已經封侯,享受的恩賞太重,請求減少俸祿。宣帝詔令都內府庫暫存張氏的一些閑錢,有一百萬之多。
張安世貴為三公、列侯,享受食邑上萬戶,身上卻常穿著粗絲織成的廉價衣服,夫人在家中親自紡織,家中有僮仆七百人,人人安排做事,都掌握有一門手藝,家裏治產業,錙鑄積累,累積纖微,家產不斷地增多,財富多過大將軍霍光。宣帝繼位後,對霍光敬重,但心存忌憚,內心更加親近張安世,心裏有想法絕不向霍光透露。
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春天,張安世生病,上書歸還列侯印綬,請求乞骸骨退休。宣帝傷感地說:“將軍年老有病,朕甚為哀痛。將軍您不能親自視事,還是可以為朕出出主意,將軍是先帝的老臣,善於處理複雜問題,這一點,朕不如您,可以就近請教。將軍怎麼可以感情用事,歸還衛將軍、富平侯印綬呢?這不是要疏遠朕,忘卻舊情嗎,這可不是朕希望的!請將軍努力加餐,服藥治病,心無雜念,頤養天年。”張安世勉強處理政務,當年秋天病逝。宣帝賜予印綬,動用戰車、武士送葬,諡號為敬侯。賜墓塚葬在杜陵(宣帝的陵寢)東麵,將作大匠安排挖土起墳,修建墓園祭祀祠堂。兒子張延壽繼承侯位。
張延壽此時已經位列九卿,張延壽繼承了張安世的爵位,封國在陳留郡,另外在魏郡還有封邑。封國、封邑中的收益,每年可達上千萬。張延壽認為自己身無寸功,卻享受著這樣高的封賞,屢次上書,請求皇上減去封賞的戶數,又通過弟弟陽德侯張彭祖向宣帝當麵陳述,態度誠懇。宣帝認為張延壽有謙讓之德,將他的封邑轉到平原縣,將兩處封邑並為一處,總戶數不變,租稅減半。張延壽去世後,追諡為愛侯。兒子張勃繼承爵位,擔任散騎諫議大夫。
元帝繼位初,下詔讓列侯舉薦茂才,張勃舉薦了太官獻的一位下屬官員陳湯。陳湯因為某事獲罪,張勃因為舉薦陳湯,受到牽連,削去封邑兩百戶,不久張勃去世,因為舉薦陳湯,元帝賜諡號為繆侯。後來陳湯在西域立功,世人都說張勃知人,舉薦了良才。兒子張臨繼承爵位。
張臨同樣謙虛、謹慎,每次登臨宮內的殿、閣。常歎息說:“桑弘羊、霍光是前車之鑒,不敢不警惕啊!”臨死之前,張臨將財產分予宗族、故舊,要求薄葬,不起高墳。張臨娶了敬武公主(宣帝女兒)。去世後,兒子張放繼承爵位。
成帝鴻嘉年間(公元前20-前17年),想效仿武帝朝與近臣舉行宴會,張放是公主的兒子,人很聰明,性格也開朗,受到成帝喜愛,受到邀請。張放娶皇後弟弟平恩侯許嘉的女兒,成帝為張放安排帷帳,賞賜宅邸,乘輿、服飾,向世人宣稱:這是在為天子娶兒媳,為皇後嫁女兒。朝廷為婚慶提供了食宿,還有兩宮的(長樂宮、未央宮)使者幫助操辦婚禮,冠蓋不絕,賞賜達到上千萬。張放擔任宮中侍從,兼任中郎將,負責平樂宮的屯兵護衛,可以設置幕府,與將軍規格一樣。張放和成帝同起同坐,受到成帝的極大寵愛,常常與成帝微服出遊,向北抵達長安北邊的甘泉宮,向南抵達長楊宮、五莋宮,在長安鬧市中,與平民百姓一起鬥雞走馬,長達數年之久。
當時成帝的幾位舅舅看到張放如此受寵,深感憂慮,奏報王太後(王政君)。太後也感覺到成帝年輕貪玩,不能不加以勸導,嚴詞責備張放。加上災害頻發,議論者紛紛將責任歸咎於張放。於是丞相薛宣、禦史大夫翟方進上奏:“張放驕縱恣肆,奢侈淫靡。前不久有一位叫做修的侍禦史等四人,奉命到張放府中捕捉盜賊,張放在家中,竟然讓手下人閉門拘捕,用弩箭射傷捕吏,政府官員最終不能入內。張放聽說有一位名叫李遊的男子,向樂府送了一位漂亮女子,就讓人到樂府音樂監景武那裏索要此女子,沒有得到,竟然讓一位名叫康的家奴和手下人到音樂監景武家裏打傷三人。又因為公事與樂府官員發生衝突,這名官員名叫莽,是一名遊徼(遊徼:主管巡邏,防備盜賊的官員),張放竟然指使手下一位名叫駿的豪奴,率領四十餘人手持兵器,白日闖入樂府,射傷官佐,綁縛官吏,斫破官府的器物,官府裏的人驚恐不安,紛紛奔走逃匿。結怨的官吏莽隻好戴上刑具(髡鉗),身穿赭衣(囚衣),以及樂府官員(守令)調率領眾人,光著腳,向張放磕頭謝罪,張放才肯罷休。手下的豪奴及其下屬仗勢欺人,強霸一位官吏的妻子,沒有得逞,竟然殺死這名女子的丈夫;與人發生糾葛,竟然殺死此人的親屬,殺人者逃入張放的府邸,受到張放的庇護,使得罪犯逍遙法外。張放品性惡劣,蔑視法律,罪惡昭彰,為臣不忠,觸動陰陽,違逆天命,實在是累犯之首。犯下大罪,幸蒙皇恩,沒有受到懲治。仍然驕橫不法,形同背叛,臣子的罪惡,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不宜讓張放再繼續擔任宿衛。奏請罷免張放,將其貶回封國,以消除邪惡,以儆效尤,平撫海內的怨情。”
成帝不得已,隻好將張放貶為北地郡都尉。僅過去幾個月,又將張放召回身邊,擔任宮中侍從。太後不得不出麵講話,成帝隻好又將張放外放到天水郡,擔任屬國都尉。成帝永始、元延年間(公元前16-前9年),連續幾年發生日食,張放有很長時間不能被召回,成帝就用璽書形式慰問張放。又過了一年,批準張放回家,照看母親敬武公主的疾病。在家裏呆了幾個月,公主病愈,才把張放外放到河東郡擔任都尉。成帝雖然愛惜張放,但上有太後的監督,下有大臣的主張,不得不將張放調出京城,每次分手,都要流淚相送。張放後來又擔任了宮中侍從,兼任光祿大夫,俸祿為兩千石。一年後,丞相翟方進彈劾張放,成帝不得已,再次罷免張放,賜錢五百萬,讓張放回到封國。幾個月後,成帝駕崩,張放因為思念成帝,悲泣而死。
在當初,張安世的長子張千秋和霍光的兒子霍禹,都在朝中擔任中郎將,曾經帶兵跟隨度遼將軍範明友攻打烏桓。戰事結束歸來,一起拜謁大將軍霍光,霍光問起張千秋,此次戰事的方略,沿途的山川形勢,張千秋一邊彙報,一邊用手指著地圖軍陣,對答如流,一清二楚。霍光又問霍禹,霍禹竟然張口結舌,不知道該如何應答,隻會說:“這是文書掌握的。”從這一點,霍光就很看重張千秋,認為霍禹無能,霍光歎息道,“霍氏恐怕要衰敗,張氏要興旺了。”等到霍禹謀反,遭到滅族。張安世的子孫,從宣帝、元帝朝以來,在宮中擔任侍從、中常侍、諸曹、散騎、校尉者有十幾人。在功臣的後代裏,隻有金日磾的後代,張湯的後代能夠得到皇室如此親近,他們所享受到的尊崇,可以與外戚相埒。
張放的兒子張純繼承侯位,張純勤儉恭敬,注意自身修養,熟悉朝廷的製度、法令,以及前朝的政事,有敬侯(富平敬侯張安世)的遺風。王莽篡位時,張純仍然享有爵位,建武年間(公元25-57年,東漢光武帝年號),張純在朝中擔任大司空,隻是將富平侯改稱為武始侯。
張湯居住在杜陵縣,在武帝、昭帝、宣帝朝,張安世的居住地隨著在位的皇帝,遷徙至他們的陵寢所在地,三次遷居,最終住在了杜陵縣。
讚辭如下:馮商說,張湯祖上與留侯張良是同一個祖先,司馬遷對此沒有記載。《史記》中有缺失。漢朝建國以來,先後封侯的有一百四十幾人,但能夠保國固寵,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富平侯家族。張湯在任職期間,雖然執法嚴酷,最終導致獲咎自殺,但張湯能夠推賢揚善,這也惠及到他的後人。張安世履職,位尊而不驕,張賀雖然去世,但生前積有陰德,這些都幫助了家族的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