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四上 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上(2 / 3)

臣聽人講,閩越王的一位弟弟將其殺害,弟弟又因此被殺,現在老百姓沒有歸屬,陛下如果要將閩越國納入版圖,成為中國一部分,隻需要派一名重臣前去安撫,向他們施以恩德,再用財物籠絡他們,他們就一定會扶老攜幼,前來歸附,如果陛下不想讓他們歸附,那麼就繼其絕世,存其亡國,再為他們立一位國王,管理他們的國家,讓他們作為漢的藩臣,向朝廷世代進貢。陛下隻須使用一枚方寸之印,一條綬帶,即可以鎮撫他們,不需要派出一兵一卒,動刀動槍,即可以顯示出朝廷的威德。現在朝廷要征調大軍,深入越地,令越人恐懼,按照有關官員的意圖,將越人剿滅,那麼他們一定會逃入深山野嶺。雖然暫時逃走,轉瞬間又會嘯聚山林;如果留下軍隊駐守,經曆數年,士卒們又會疲憊不堪,糧食逐漸耗盡,後勤補給再出現匱乏,到那時,男子不能稼穡,婦人不能紡績,還要派出丁壯相繼從軍,老弱還要為他們轉輸軍餉,居住在那裏的士卒缺少衣食,轉輸軍餉又使得百姓疲憊不堪。百姓苦於幹戈,一定會有很多人逃亡,政府還要懲治他們,這樣循環往複,盜賊勢必會蜂然而起。

臣聽老人們講,秦朝時曾經派出都尉屠睢率軍進攻越國,又派出監郡禦史祿鑿通靈渠,打通水道。越人在當時逃入深山老林,難以降服。留下的軍隊駐守在無人居住的空曠地帶,曠日持久,士卒們逐漸感到疲憊,越人乘機襲擊,秦軍遂招致大敗,於是秦廷再次征發罪人戍守。在當時,內外騷動,百姓疲困,行者不還,往者不返,民不聊生,紛紛逃亡,致使盜賊蜂起,遂導致崤山以東大亂。這即是老子所講的“戰場之地,荊棘叢生。”兵者凶事,一方有事,四方震動。臣擔心一旦發生變故,奸邪四起,戰亂之禍將會從此開始。《周易》中講:“高宗征伐鬼方,三年而克。”鬼方,還是小蠻夷;高宗武丁,是殷朝的盛明天子。以盛明天子征伐一個小蠻夷,三年才能夠平定,可見用兵不能不慎重。

臣聽說天子用兵,出兵征伐,但不必投入戰鬥,意思是說沒有人敢與天子的軍隊較量。如果讓越人僥幸得逞,違逆管事人的約束,越人士卒得以逃亡,即使將越王斬首,臣也會為大漢軍隊感到羞愧。陛下以四海為境,九州為家,八藪為苑囿,江漢為池塘,億萬百姓為臣民。人數眾多,足以滿足政府開支的需要,每年的租稅收入,足以供給國家的各種需求。陛下虔誠地供奉神明,遵循王道,穩坐朝堂,背靠禦座,君臨南麵而決斷一切,對外號令天下,四海之內,莫不響應。陛下普施恩德,撫育萬民,天下百姓安居樂業,恩澤流布四方,傳於子孫,施惠無窮。江山猶如泰山般穩固,夷狄乃荒莽之地,何勞漢軍旬日間遠征勞苦,徒耗軍費!《詩經》中講:“君王謀劃得當,蠻夷歸附投降。”也是在說王道宏大,遠方自然會前來歸附。臣還聽說,農夫辛苦,君子得以供養,愚者建議,智者擇善而用。臣劉安作為諸侯藩國,以賤軀作為朝廷的藩蔽,努力盡人臣的責任。現在邊境出現戰爭跡象,臣雖然愛惜自己,不敢不冒死罪向皇上獻上愚忠,這些都是臣應該做的。臣劉安真誠地以為,向越人派遣一位使者,恐怕會勝過十萬雄師的作用!

在當時,漢軍已經出動,還沒有翻越南嶺,即傳來消息,閩越王的弟弟餘善殺了閩越王,投降漢朝。漢軍於是罷兵。武帝欣賞淮南王劉安的忠心,讚賞漢軍將士此次出征的戰果,詔令嚴助將朝廷的意圖,曉諭南粵王。南粵王向使者叩首跪拜道:“天子興兵討伐閩越國,微臣萬死,難以報答!”隨即將太子送往長安,侍奉皇帝。

嚴助回來後,又出使淮南國,向淮南王劉安曉諭武帝的旨意:“皇帝問候淮南王:你派出中大夫玉向朝廷上書,朕看到了。朕繼承先帝的美德,夙興夜寐,但光明仍然不能普照,還有恩德施予不到的地方,現在災害肆虐連年,百姓遭受痛苦。朕以微眇之身,居於諸侯王之上,國內還有饑寒的百姓,南部的蠻夷仍然騷擾不止,致使邊境擾動不安,朕為此而憂慮。大王深思熟慮,懂得天下太平的道理,輔弼朕的不足。大王在上書中,稱頌三代的盛世,天涯海角,人跡所至,莫不賓服,朕深感慚愧,難以企及。感念大王的拳拳美意,言猶未盡,特派中大夫嚴助前來曉諭朕的意思,同時通報出兵越國的戰事。”

嚴助繼續曉諭武帝的旨意:“大王就此次發兵討伐越國上書,陛下派遣臣嚴助向大王詳細稟告。大王居住的藩國遙遠,事情來的緊急,不能事先與大王商議。朝廷的事務尚有欠缺,致使大王憂慮,陛下深感遺憾。世人均知道兵為凶器,明主須慎重對待,然而從三皇五帝以來,禁暴止亂,不使用武力,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漢朝作為天下宗主,操有生殺大權,掌控著四海內所有的生靈,危亡者希望安寧,動亂者企盼治理。而今閩越王殘暴不仁,殺其骨肉,背叛親戚,所作所為,多行不義,又多次舉兵侵略百越,兼並鄰國,逞其強悍,使用陰謀詭計,燒毀尋陽江上的樓船,妄圖霸占會稽郡的土地,重新恢複勾踐當年的霸業。此前邊境報告,閩王率領兩國軍隊進攻南粵國。陛下為百姓安危著想,為了長遠大計,派人曉諭厲害:‘天下安寧,各國須繼承祖業,安撫民眾,不可相互兼並。’有關官員懷疑閩越國有狼子野心,欲占領百越,行為荒謬,不顧逆順,不奉明詔,會稽郡和豫章郡也早晚會遭受荼毒。假若天子隻說誅殺不義,而不出兵征伐,怎麼能夠讓百姓安寧,戰士減少傷亡呢?因此朝廷才派出兩員將軍駐紮在邊境,以彰顯漢軍武威,宣揚朝廷聖德。軍隊尚未集結完畢,上天護佑,閩王已經喪命,朝廷隨即派出使者,撤回駐紮在邊境的漢軍,以免耽誤農時。南粵王感謝皇上的聖恩,體會到朝廷的美意,願意洗心革麵,欲親自跟隨使者到長安來謝恩。但身患重疾,不能動身,派出太子趙嬰齊到長安來侍奉皇帝,病好之後,南粵王願意匍匐在北闕,麵對著長安再拜,以報答皇帝的厚恩。閩越王從八月起在冶南舉兵,士卒疲憊,三位越王的軍隊相互攻擊,最終閩越王的弟弟餘善將閩越王誅殺,戰事就此結束。而今閩越國空虛,已經派出使者向朝廷送上符節,請求朝廷再立新的閩越王,不敢自專,一直在等待天子明詔。此番漢軍出兵,不挫一兵之鋒,不失一卒之費,而令閩越王授首殞命,南粵國得到漢朝的恩典,漢朝軍威已經震動暴王,義存危國,這是陛下深思熟慮的結果。現在大功已經告成,特派使臣嚴助來曉諭大王。”

淮南王起身謝罪,說道:“即使在上古時,商湯討伐夏桀,周文王討伐崇侯,也不過如此。臣劉安狂妄,以愚意胡言亂語,陛下不忍加罪,還派使者前來曉諭,告諭我此前不知道的事情,臣不勝榮幸!”嚴助與淮南王言談甚歡,完成使命後返回。武帝聽了彙報,很高興。

嚴助在武帝身邊盡心服侍,一次武帝問嚴助,當初在家鄉是個什麼情況,嚴助回答:“家裏很窮,曾經被有錢的親戚欺侮。”武帝問嚴助有什麼想法,嚴助回答,希望能回到會稽郡做太守。於是武帝任命嚴助為會稽郡太守。幾年過去了,沒有嚴助的消息。武帝賜璽書予嚴助,說:“製詔書予會稽郡太守:君不願意在承明殿做事,認為侍從辛苦,懷念故土,朕因此任命君為會稽郡太守。會稽郡東接大海,南近百越,北靠長江。這一向,朕沒有聽到過君的消息,君須以《春秋》大義來彙報工作,不要像蘇秦一樣,以縱橫術來敷衍朕。”嚴助接信後惶恐萬分,連忙上書謝罪道:“春秋》中講,周惠王出奔於鄭,不能孝順母親,因此斷了聯係。今天臣侍奉陛下,如同兒子侍奉父母,臣嚴助罪該萬死。陛下不忍加罰,臣願意在陛下身邊做三年計簿工作。”武帝詔命,滿足嚴助的要求,嚴助於是又回到長安,擔任皇上身邊的宮中侍從。武帝有了新想法,就會讓嚴助寫文章,嚴助為此寫下了幾十篇賦頌。

再後來淮南王到長安來朝見皇帝,用厚禮賄賂嚴助,嚴助與淮南王私下裏交談了很多有關宮中的事情。等到淮南王謀反的事情被揭露,牽涉到嚴助,武帝認為嚴助的問題不大,不想懲治。廷尉張湯爭辯道,嚴助出入宮廷禁中,是皇帝的心腹重臣,卻與外麵的諸侯王私下通氣,不殺,不足以警戒後來者。嚴助最終被殺頭示眾。

朱買臣,字翁子,會稽郡吳縣人。朱買臣家中貧窮,然而喜歡讀書,沒有產業,靠砍柴謀生,朱買臣賣掉砍來的薪柴,換取糧食。常常擔著薪柴擔子,一邊走,一邊大聲誦讀學過的文章。朱買臣的妻子背著柴捆,跟在朱買臣後邊,為此多次嗬止朱買臣,讓他不要在路上丟人現眼,朱買臣誦讀的聲音反而更高,妻子忍無可忍,要求離婚。朱買臣笑著對妻子說:“我五十歲時當富貴,現在才四十歲多一點。你跟我苦了這麼久,等我富貴了,一定會報答你。”妻子氣得隻罵:“老東西,餓死在溝壑裏啦,還要扯富貴?”朱買臣留不住妻子,隻得聽任她離婚。再後來,朱買臣一個人邊砍柴,邊繼續讀書,晚上就伴隨著薪柴堆,睡在墓地裏。妻子改嫁後,與丈夫的家人來上墳,看到朱買臣仍然是忍饑挨餓,就喊朱買臣過來,一起吃飯。

又過了幾年,朱買臣跟隨上計簿的官吏當差,一次拉著輜重車子來到長安,向朝廷上計簿,計簿送上去後,很久沒有回音。隻得在公車署等待,帶來的糧食快吃完了,上計簿的官吏又不能走,當差的朱買臣隻好像乞丐一樣,向別人乞食。恰巧吳縣的同鄉嚴助在皇帝身邊,正在受到武帝重用,於是向武帝推薦了朱買臣,朱買臣因此而被召見。朱買臣在武帝麵前談論《春秋》,講解《楚辭》,武帝聽了後很高興,任命朱買臣為中大夫,與嚴助一起在宮中擔任侍從。當時正在修築朔方城,公孫弘向武帝諫言,應該停止此項浩大工程,認為這是在疲敝中國。武帝讓朱買臣詰難公孫弘(詳情記載在《公孫弘傳》中)。再後來朱買臣因為辦事有誤,遭到免職,又過了些日子,朱買臣在宮中擔任待詔。

在當時,東越國反覆無常,多次反叛,朱買臣諫言:“以前東越王盤踞在泉山(在今福建泉州市),一人固守,千人難上。現在聽說東越王向南遷徙,距離泉山有五百裏地,居住在大海島上。如果發兵,席卷而下,再乘著大船渡過大海,直指泉山,擺開戰船,大軍壓境,可以滅掉東越國。”武帝任命朱買臣為會稽郡太守。臨行前,武帝問朱買臣:“富貴不還故鄉,好似穿著錦衣夜行,君此次榮歸故鄉,有何打算?”朱買臣叩首謝恩。武帝詔命朱買臣到達會稽郡後,製造樓船,準備軍糧、以及水戰中所需用的各種裝具,待出兵的詔書一到,即大軍開進。

當初,朱買臣被免職,在宮中擔任待詔,常與會稽郡駐在長安的官邸人員一起吃飯,在官邸裏寄宿,等到被任命為會稽郡太守,朱買臣仍然穿著舊時的衣服,懷裏藏著太守的印綬,步行回到官邸。正碰上會稽郡來的官吏到長安來上繳計簿,會稽郡的官吏們在一起飲酒吃飯,也沒有理會朱買臣。朱買臣悄悄地回到居室,與官邸留守人員一起吃飯,吃完飯後,朱買臣有意將太守的印綬露出一段,官邸人員好奇,將綬帶一點點地牽拉出來,看到了太守的印章,等到看清楚是會稽郡太守的印章時,官邸留守人員大驚失色,慌忙跑出來,向會稽郡來上繳計簿的官吏報告。官吏們此時已經喝的酩酊大醉,嘴裏胡言亂語道:“別扯淡!”官邸留守人員說:“不信你們自己去看。”郡裏來的官吏們素來輕視朱買臣,於是走進來觀看,等到親眼看見了朱買臣佩帶的會稽郡太守印章,拔腿就跑,嘴裏連聲高喊:“真的,是真的!”一坐人皆驚,遂迅疾報告守丞,眾人簇擁著,在中庭排列整齊,向新太守拜謁行禮。朱買臣徐徐走出居室。過了一忽兒,長安城的廄吏,乘著駟馬車來迎接新太守,朱買臣隨後登車離去。會稽郡的官員們聽說新太守即將到來,征調百姓們整修道路,縣吏們排在路邊迎候,排在身後的車輛有一百餘乘。馬車進入吳縣地界,朱買臣看到了前妻、以及妻子現在的丈夫,他們也在整修道路的民工隊伍中。朱買臣停下車來,招呼前妻和她的丈夫坐在後麵的馬車中,一起來到太守官邸,將他們安置在後園中,供給衣食。住了一個月,妻子上吊自殺,朱買臣給前妻的丈夫一筆錢,讓他負責安葬。朱買臣回到家鄉,會見了所有的故人、朋友,與他們一起吃飯,對自己曾經有過舊恩的,朱買臣一律予以報答。

又過了一年多,朱買臣奉詔率領出征的漢軍,與橫海將軍韓說一起打敗東越國,立下功勞。武帝征召朱買臣入宮,任命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幾年過去了,朱買臣因為犯法而被免官,又擔任了丞相府長史。張湯當時擔任禦史大夫。最初朱買臣與嚴助均為宮內侍從,受到皇帝重用,張湯當時還是一位默默無聞的小官吏,在朱買臣他們麵前奔走。張湯擔任廷尉期間,處理淮南國謀反案,嚴懲了嚴助,朱買臣為此事而怨恨張湯。等到朱買臣被貶為丞相府長史,張湯擔任禦史大夫,代替丞相處理政務,多次行使權利,張湯知道朱買臣等人,過去一度在朝中顯貴,乘機淩辱他們。朱買臣來見,張湯坐在床上,倨傲無禮。朱買臣為此而更加憤怒,甚至想到過要與張湯拚命,後來抓住機會誣告張湯有著不可告人的醜事,張湯為此事而自殺,事後,武帝殺了朱買臣。朱買臣的兒子朱山拊官至郡太守,擔任右扶風。

吾丘壽王,字子贛,趙國人。吾丘壽王在年輕時,以善於下五格棋,在宮中任待詔,武帝詔命吾丘壽王跟隨中大夫董仲舒學習《春秋》,成績優異。升至宮中的侍從中郎,因為觸犯法律,被免官。上書向皇帝謝罪,願意在黃門養馬,武帝沒有批準。再後來又提出請求,願意到邊塞為國效力,抗擊匈奴,又沒有得到批準。時間久了,又上書,願意從軍,出擊匈奴,武帝下詔,詢問理由,吾丘壽王在答問中,慷慨陳辭,受到武帝欣賞,重新被任命為郎官。

吾丘壽王的官職逐漸提升,當時東郡盜賊蜂起,吾丘壽王被任命為東郡都尉。武帝想,吾丘壽王已經擔任了郡都尉,就沒有必要再在郡中安排郡太守。在當時,軍隊常年出征,莊稼歉收,盜賊蜂起。武帝頒下詔書,賜予吾丘壽王,武帝說:“君在朕麵前服侍時,常自以為智略超群,天下無雙,海內無二。等到擔任了郡都尉,管轄十餘座縣域,身兼郡太守、都尉雙重責任,卻在處理郡中政務、治安上,政績乏善可陳,境內的盜賊猖獗,君的能力不似此前在朕麵前吹噓的那樣,這是為什麼?”吾丘壽王慚愧,向武帝謝罪,又向武帝彙報了這一向的工作。

再後來,武帝征召吾丘壽王,在宮中擔任光祿大夫兼任侍中。丞相公孫弘上奏言事:“不能讓百姓挾帶弓弩。十位盜賊拉開弓弩,百名官軍難以靠近,官軍因此而難以有效地捕捉盜賊,致使許多賊人逃亡,盜賊有了弓弩,害少而利多,這也是盜賊為什麼屢捕不絕的原因。禁止民眾擁有弓弩,讓盜賊隻能手持短兵器,這樣,官軍的人多,容易對付。讓人多的官軍捕獲人少的盜賊,輕而易舉。盜賊隻能使用短兵器,即難以逞凶賭狠,也就不敢再輕易犯法,這也是減少刑罰的好辦法。臣愚以為應該禁止民間擁有弓弩。”武帝將奏章交予朝中大臣,進行討論,吾丘壽王提出諫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