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七 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第四十七(3 / 3)

哀帝繼位,征孫寶為諫議大夫,又改任為司隸校尉。在當初,傅太後和中山孝王的母親馮太後都是元帝的妃子,二人有矛盾,傅太後派出有關官員審訊馮太後,逼迫馮太後自殺,民眾都認為馮太後死得冤枉。孫寶奏請重新審理此案,傅太後大怒,說:“皇帝設置司隸校尉,就是來審查我的嗎。馮氏造反的事情已經很清楚,還想從中找茬兒,要出我的醜。我願意奉陪到底。”哀帝隻得按照太後的意思,把孫寶投入監獄。尚書仆射唐林為孫寶辯護,哀帝以唐林為朋黨,一起治罪,將唐林貶黜到敦煌郡,擔任魚澤障候。大司馬傅喜、光祿大夫龔勝一起諫諍,哀帝向傅太後求情,從監獄中放出孫寶,恢複了他的職務。

過了一段時間,鄭崇被投入監獄,孫寶上書說:“臣聽說疏不間親,遠不間近。臣僥幸得以受命,擔任司吏校尉,職務就是檢舉,懲治不法官吏,不敢回避當朝的權臣貴戚,以堵塞皇上的視聽。尚書令趙昌誣告尚書仆射鄭崇,將鄭崇關在監獄裏審訊,嚴刑拷打,打得死去活來,最後沒有得到一句供辭,所有人都說鄭崇是受了冤枉。懷疑趙昌和鄭崇是否有矛盾,才招致鄭崇蒙冤受害,作為宮內皇上身邊的樞機近臣,竟然也會遭受冤枉,使得國家名譽受損,眾人毀謗。臣懇請懲治趙昌,以解除眾人心中的疑惑。”上書遞上後,哀帝看了很不高興,又想到孫寶是名臣,不忍心加以懲治,於是製詔書予丞相、大司空(禦史大夫),說:“司隸校尉孫寶上奏,說原尚書仆射鄭崇蒙受冤枉,奏請懲治尚書令趙昌。經查鄭崇是朝廷的近臣,罪惡昭彰,而孫寶內藏奸詐,欺下罔上,在春月裏詆毀他人,欺瞞眾人,包藏禍心,正可謂是國家的奸賊。《論語》中不是講嗎?‘惡言利口,顛覆國家。’將孫寶貶為庶人。”

哀帝駕崩,王莽奏請王太後,征召孫寶擔任光祿大夫,與王舜等人一起,迎接中山王劉衎繼承皇位。這是孝平帝,孫寶擔任大司農。恰好在這一年,越嶲郡上報,長江中有黃龍遨遊,太師孔光、大司徒馬宮等人都說王莽有功德,可以與周公相比,應該告知宗廟。孫寶說:“周公是大聖人,召公是大賢人。二人也有不和諧的時候,這些都已經記錄在典籍上,但並沒有損害二人的形象。而今風雨尚未調和,百姓生活仍然處於困苦中,每當出來一件事,朝中的群臣,就要隨聲附和,這不見得是件好事。”聽了這些話,在場的大臣們都大驚失色,宮中侍從奉車都尉甄邯,馬上奉詔命,製止將這件事情再談論下去。孫寶此時正要派出官吏去接母親,母親在途中生病,留在弟弟的家中,打發孫寶的妻子兒女先到長安來。司直陳崇就此事,彈劾孫寶,朝廷將此案交予三公審理。孫寶說:“臣已經七十餘歲,糊塗悖謬,對供養老人的事情重視不夠,隻顧及妻子與兒女,彈劾得對。”孫寶因此而被免官,在家中去世。(東漢)建武年間,登錄前朝的有德之臣,孫寶的孫子孫伉做了諸縣的縣長。

毋將隆,字君房,東海郡蘭陵縣人。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在內朝負責尚書事務,在外朝統率兵馬,按照舊例,挑選從事中郎,作為參謀諫言,王音奏請讓毋將隆在將軍幕府擔任從事中郎,又轉任為諫議大夫。成帝末年,毋將隆密封上奏,說:“在上古時,選擇諸侯入宮,擔任公卿,以褒賞功德,應該征召定陶王,住在長安的諸侯國官邸,以鎮撫四方。”再後來,成帝立定陶王為太子,毋將隆轉任為冀州牧、潁川郡太守。哀帝繼位以後,以考核成績優秀,將毋將隆調入京師擔任京兆尹,轉任執金吾。

在當時,宮中侍從董賢正在受到哀帝的寵幸,哀帝讓中黃門調武庫的兵器,前後有十批,送予董賢和哀帝的乳母王阿舍。毋將隆諫言:“武庫的兵器,是國家的公器,是為戰爭儲備的武器,它們的製造和修理,經費均來自於大司農。大司農的錢,即使皇上的乘輿,也不能隨意支用,皇上使用的錢,應該來自於少府。不能以國家的庫藏,來滿足不必要的開支,不能以百姓的財力,去滿足臣下的奢侈浪費,公私要分別對待,這才是皇上應該走的正路。在上古時,諸侯方伯需要出征打仗,天子賜予斧鉞。漢家的邊郡官吏,他們的職務,就是守邊拒寇,因此才有權力,使用武庫中的兵器,這是職務上的需要。《春秋》大義,私家不能貯藏兵甲,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要抑製臣下的野心,遏製私心的膨脹。而今董賢隻是皇上的弄臣,奶媽隻是皇上的私恩侍妾,以國家的公器,當作禮物賞賜給私人,拿國家的武器,讓私人在家中進行炫耀。用百姓的財力,賜予弄臣分享,把武器放在侍妾家中,這樣做不合適,隻能助長其驕奢淫逸,難以向百姓做出交待。孔子說:‘天子的禮儀,不應該在三家大夫家中出現!’臣懇請收回兵器,歸還武庫。”哀帝對此奏議很不高興。

過了不久,傅太後讓謁者為自己購買一些官婢,隻花了很少的錢,又從執金吾那裏,帶走八名官婢。毋將隆諫言,購買官婢的錢給得太少,要求付給公平的價錢。哀帝為此事製詔書予丞相、禦史大夫:“應該讓相互謙讓的風氣,得到提倡,像上古時虞國、芮國,為利益相爭的事情,發揚相互謙讓的風氣,就能夠平息爭議。毋將隆身為九卿,沒有匡正朝廷的善舉,卻奏請一些永信宮買賣婢女貴賤,討價還價的小事,還到處宣揚,生怕大家不知道。舉奏的事情,不是從義理出發,隻知道沽名釣譽,不能鼓勵這種人,做這種傷風敗俗的事情。”因為毋將隆此前有立劉欣(哀帝)為太子,安定社稷的奏議,哀帝將毋將隆貶為沛郡都尉,後來又轉任為南郡太守。

王莽在年輕時,仰慕毋將隆,想與毋將隆交朋友,毋將隆對王莽不感興趣。哀帝駕崩以後,王莽在朝中執政,指使大司徒孔光彈劾毋將隆:在前朝擔任冀州牧時,在處治中山馮太後的冤案時,陷害無辜,毋將隆不應該再在中原地區任職。此事原來是宮中謁者令史立、侍禦史丁玄受理的案子,毋將隆也曾經在奏議上簽過名。史立擔任宮中太仆,丁玄擔任泰山郡太守,尚書令趙昌當年誣陷鄭崇,此時擔任河內郡太守,這些人全部遭到免官,被流放到合浦縣。

何並,字子廉,祖父以二千石官員,從平輿縣遷至平陵(昭帝的陵寢)縣居住。何並擔任郡吏,後來擔任大司空府掾史,曾經在何武的手下做事。何武欣賞何並有誌向,舉薦何並,說何並善於處理政事,何並被任命為長陵(高帝的陵寢)縣令,何並到任後,將長陵縣治理得道不拾遺。

在當初,邛成太後的娘家王氏家族,在宮中地位顯赫,侍中王林卿,與社會上的俠客交往,關係密切,京師中的人都知道。後來王林卿因為此而犯法,遭到免官,王林卿家中仍然是賓客盈門,王林卿一次來到長陵縣,上墳祭掃先人,在長陵縣一連停留數日,與客人飲酒把歡。何並擔心王林卿會做出些不法之事,親自上門來拜訪,對王林卿說:“掃墓完畢,君應該早點兒回去。”王林卿回答說:“好的。”在此前,王林卿曾經殺害過一位侍婢的丈夫,埋在守墓的房子裏,何並早就知道此事。因為不是在自己任上犯的案,又看到王林卿剛剛被免官,因此沒有舉告。隻是不想讓王林卿在自己的縣界停留,於是派出官吏,拿著自己的名片,催促王林卿早點上路。王林卿一貫驕橫,感覺何並讓自己在賓客麵前丟了麵子,何並已經想到王林卿會搞些花樣出來,也準備好了兵馬,防止王林卿有什麼不法舉動。王林卿上路後,向北過了涇橋,讓跟隨自己的一名騎奴騎馬返身回到縣衙,拔出刀來砍破掛在架子上的大鼓。何並知道後,親自率領士兵追趕王林卿,一直追了幾十裏,王林卿被追得狼狽不堪,讓一名家奴戴著自己的帽子,穿上自己的外衣,然後換乘車子,讓其他人騎馬跟隨,自己則穿著便服從小路落荒而逃。何並一直追到夕陽西下,終於追上假王林卿,將這名家奴捆綁起來,這名家奴說:“我不是王侍中,我隻是他的家奴。”何並心中清楚,王林卿已經使了金蟬脫殼計,就說:“王君既然已經落網,還要自稱為家奴,想逃脫死罪?”嗬斥士兵,將這名家奴的頭顱砍下帶走,懸掛在掛鼓的都亭下,旁邊貼上文告:“原侍中王林卿此前殺人,將屍首埋在看守墓塚的房子裏,此次又讓家奴砍破衙門的大鼓。”一縣的官吏百姓,莫不驚恐。王林卿已經逃走,百姓們喧嘩,認為王林卿已死。孝元王太後因為孝宣邛成皇太後非常喜歡王林卿,聽到這個消息,難過地哭起來,將此事告訴了哀帝。哀帝了解情況後,支持何並的做法,將何並升任為隴西郡太守。

後來何並又轉任為穎川郡太守,代替陵陽縣人嚴詡。嚴詡因為孝行,擔任官職,將郡府中的掾史當作老師、朋友,屬下有了過錯,就關起門來自我譴責,始終不肯責備下屬,以至於郡中大亂。王莽派出使者調離嚴詡,郡府中的官屬幾百人為太守餞行,嚴詡伏在地上哭了起來。這些掾史奇怪,問太守:“太守即將升官,不應該這樣。”嚴詡說:“我哭的是穎川郡的官吏百姓,我自己有什麼可哭的!我因為柔弱,不能勝任,朝廷一定會派一位威猛的官員上任。上任的官員來到後,就一定會有人受到懲治,甚至被殺頭,我這裏是在為他們哭泣啊。”嚴詡到了長安,被任命為美俗使者。當時的潁川郡人鍾元,在朝中擔任尚書令,負責廷尉署的政務,很有權利。他的弟弟鍾威,是穎川郡的郡府掾史,貪贓枉法上千金。何並被任命為穎川郡太守,向鍾廷尉辭行,廷尉摘下帽子,為自己的弟弟求情,是否能夠減死罪一等判刑,希望能夠將弟弟判為髠鉗罪。何並說:“是否有罪,在於你弟弟本人和廷尉掌握的法律,不在太守一句話。”聽了這樣的回答,鍾元更加擔心,趕快派人騎快馬通知弟弟。陽翟縣人俠客趙季、李款在家中蓄養了很多門客,以自己在鄉間的勢力魚肉鄉民,為非作歹,甚至強奸他人妻子、女兒,挾持當地官員的短處,在郡中橫行不法,聽說何並要來,都先後逃走。何並一下車,就招聘驍勇,還有懂法律的文吏十人,讓這些文吏專職查辦這三人的案子,讓武吏立即前去逮捕罪人歸案,雙管齊下,做出一係列安排。而後發布敕文,說:“不是這三人有負我太守,他們負的是王法,不得不治罪。鍾威所犯下的罪行,多在大赦令之前,將其趕入函穀關,不要再在這裏玷汙我的地麵,不走,即刻將其逮捕。趙、李的罪行,罪大惡極,即使遠遁,也要追拿歸案殺頭,以謝罪他們此前得罪過的百姓。”鍾威仗著有哥哥撐腰,到了洛陽不走了,被穎川郡趕來的官吏追上,殺頭。趙、李逃亡到其它郡,也被捉拿,殺頭問斬,把他們的頭和罪狀全部懸掛在鬧市區。穎川郡從此政治清明,歹徒不敢違法,何並在穎川郡表彰善行,尊重士人,在潁川郡留下很好的口碑,其名聲僅次於黃霸。何並為官清廉,妻子、兒女不能住在官府中的房子。幾年後,何並因病去世,死前何並召郡府中的掾丞留下遺囑,遺囑中說:“告訴我的兒子何恢,我擔任官吏很久,死後按照法律會有一大筆撫恤金,囑咐兒子不要拿。將我用小棺槨埋葬即可,墓壙隻要能夠放下棺木就行。”何恢遵照父親的遺言辦理。王莽將何恢提拔為守關都尉。(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57年),何並的孫子在朝中擔任郎官。

讚辭如下:蓋寬饒擔任司吏校尉,在朝堂上大義凜然,即使《詩經》中所描述的“國之司直”,也不過如此。若能夠采納王生的建議,得以善終,可以說能與上古時的賢臣相比。諸葛豐、劉輔、鄭崇雖然是一些不識時務的狂狷諍臣,但誌向可嘉。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剛直不阿的人。”從他們幾個人的事跡來看,毋將隆曾經有汙點於冀州,孫寶受托於定陵侯淳於長,更何況是俗人!何並的節操,隻有尹翁歸可以與之相比。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