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管理自己的時間(1 / 2)

在中國曆史上,有一句流傳久遠的諺語:“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表明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了時間管理的重要性,而“人生有涯”更是將時間管理與人的生命有限論緊密聯係在了一起。時間是世界上最充分的資源,每個人每天都擁有24小時,然而時間又是世界上最稀缺的資源,人的每一天都隻能擁有24小時。因此,要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內盡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發揮出我們所有的聰明才智,做出最大的成績,科學地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

傳統的時間管理觀念認為:效果比效率重要,選擇比能力重要,平衡比速度重要。但是當今社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客戶的要求和期望值不斷提高,企業組織結構日益複雜,工作日程安排日趨緊湊,工作節奏不斷加快,對工作的精細化要求不斷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隻講效果不講效率、隻講選擇不講能力、隻講平衡不講速度,其結果不僅是完不成任務,實現不了預期的工作和經營目標,而且最終隻會被市場所淘汰。隻有那些做事井井有條,懂得科學安排和管理時間的人才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因此,可以這樣說,世界上最為寶貴的奠過於時間,因為在某種意義來講,時間就是生命的代名詞。就像我們一向重視理財一樣,時間同樣應該得到科學有效地管理。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方麵:

首先,學會每天清早做計劃。美國某公司的董事長賴福林每天清晨6點之前準時來到辦公室,先是默讀15分鍾經營管理哲學的書籍,然後便全神貫注地開始思考本年度內不同階段中必須完成的重要工作以及所須采取的措施和必要的製度。接著就是重點考慮一周的工作。他把本周內所要做的幾件事情一一列在黑板上。大約在8點鍾左右,他在餐廳與秘書共進咖啡時,就把這些考慮好的事情商量一番,然後做出決定,由秘書具體操辦。賴福林的時間管理法,極大地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率,引起了美國各公司的高度重視和讚揚。

其次,學會如何區分重要與緊急任務。通常我們會認為,應該先處理急事而不是重要的事。所謂重要的事情,是指真正有助於達成我們的目標的事情,是讓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更有意義、更有成就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通常並不是那麼追不及待——而這點也恰恰是時間管理的最大誤區。從這時候開始,我們就成了時間的奴隸而不是時間的主人。

要想不成為時間的奴隸,我們就要把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而緊急的事,首先,需要確定自己的工作範圍——很多人整天忙得團團轉,實際上處理的不是自己的工作而是別人的工作,因為無原則地接受工作,因此每個人都認為可以將工作交給他做;其次,要盡量將緊急的事情中能夠委托他人完成的交給別人完成;最後,當你不得不處理時,也要盡量提高效率,能夠同時處理的盡量同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