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每一個人,無論自身條件多麼完美,無論後天環境何其優越,也不論別人認為他多麼優秀,甚至不惜用“完人”一詞來讚美他的時候,我們也不能認為他就是完美的。就像是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的可能性那麼小一樣,世界上也絕對沒有所謂的“完人”。
然而,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天起,人類就開始了追求完美的漫漫征程。從先人的“披霜露,斬荊棘”,到現代人的填海造陸,遨遊太空;從老子的“小國寡民”,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到如今的“和諧社會”的提出,都無疑從不同方麵反映了人類對完美生活的追求。可如今的現實已經證明,即便是人類自身在創造中是如何地小心翼翼,對現實中的一點瑕疵表現得是多麼地敬畏,並力圖加以完善,但最終還是產生許多人類難以預想的問題。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事事、時時都追求完美,因為那樣你就會因此而背上沉重的負擔,背負著它不斷尋找以前的過失,以至耿耿於懷,徘徊不前。麵對現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改變它的想法,使它變成能夠使自己成功的階梯,麵對未來,我們每一個人又都會產生崇高的理想,並希望經過自己的一番努力使它變成現實。於是,為了成功,為了實現心中的那個夢,我們日夜不停地學習,工作,熬幹了心血,熬白了頭發。但請記住,別太追求完美。這並不是一種消極,而是一種睿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追求完美,是認為隻有完美,才能獲得愛,獲得友誼,獲得幸福。殊不知,親人和朋友,並不是因為我們的完美才愛我們的,缺點也許使人更加真實。
聽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個圓環被切掉了一塊,它想使自己重新完整起來,於是就到處尋找丟失的那一塊兒。可是因為它不完整,所以滾得很慢,它欣賞路邊的花兒,與小蟲聊天,享受陽光。它發現了許多不同的小塊,可是沒有一塊適合它,於是繼續尋找著。
終於有一天,圓環發現了非常適合自己的小塊,它高興極了,將那小塊裝上,然後就滾了起來,它終於成為完美的圓環了。它能夠滾得很快,以致無暇去欣賞花兒,無暇去和小蟲聊天,無暇去享受陽光。當圓環發現飛快地滾動使它的世界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絢麗有趣時,它停住了,把那小塊丟到路邊,緩慢地向前滾去。
人哪有完美的,人生哪有完美的?人生也並不是因為完美而精彩,就像上文說的這個圓環一樣,正是因為有了殘缺,才有夢,才有希望,正是因為不完美,才不會停止追求的腳步。
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曾說過:“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不完滿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