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攀比毀掉你的幸福(2 / 2)

喬治搖了搖頭,說:“不知道。”

母親說:“你兩歲時父親帶你去花園裏玩。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輛汽車急馳而來,你父親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車輪下。”

喬治頓時呆住了,說:“這怎麼可能呢?”母親說:“這怎麼不可能?隻是這些年你父親不讓我告訴你罷了。”

母親接著說:“有件事可能你還不知道,你父親就是布萊特,你最喜歡的作家。”喬治驚訝地蹦了起來,說:“你說什麼?我不信!”母親說:“這件事你父親也不讓我告訴你。你不信可以去問你的老師。”喬治急忙地向學校跑去。老師麵對他的疑問,笑了笑,說:“這都是真的。你父親不讓我們透露這些,是怕影響你成長。但既然你現在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訴你,你父親是一個偉大的人。”

過了幾天,父親回來了。喬治語氣鄭重地問父親:“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萊特嗎?”父親愣了一下,然後就笑了,說:“我就是寫小說的布萊特。”

喬治這個時候非常後悔,他總拿自己父親的殘疾和別人的父親比,根本沒想到自己的父親原來如此優秀。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就是生活,在生活中我們不能計較或攀比。如果我們能放下不能達的欲望,丟棄不能及的攀比,我們絕對不會成為生活的奴隸。

生活和社會對待每個人都是公正的。我們不能抱怨生活,更沒必要怨恨社會。量力而行,量能而爭,量財而出,於無為中求有為,你就會笑逐顏開。微笑著麵對生活吧,不要因強為而苦了自己,進而成為生活的奴隸。現實些,客觀些。要知道生活是一種責任,而不是一種負擔。為什麼不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去主宰生活呢?

不去作無謂的攀比,生活就不會太累。知足者常樂,每個人都懂得這句話的意思。可是,做到的人真的很少。你會說,如果知足,就不會去奮鬥,就沒有進步。當然,如果連基本的生活需求都不能滿足,那也是不能知足的。要找到平衡點,就是自己要製定一個目標,要是能到達這個目標就知足了。這個目標你可以定高,也可以定低,最好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實際上,這個世界不可能沒有比較,不管人主觀上想不想比,各式各樣的對比始終都是客觀存在的,逃避不掉,消失不了。關鍵是比什麼,怎樣去比,為了什麼而比。

有時以己之長比人所短,是為了揚長避短,發揮出自己獨特的優勢;有時又以己之短比人所長,是為了看到不足,承認差距,激發出一股趕超的動力;有時對比,是為了給自己找出一個標準,一個偶像;有時我們和不如自己的人對比,是為了讓自己知足常樂,淡泊私欲。如果對比讓我們自己心胸變得豁達,有了一份自知之明,加速了個人與世界的和諧,為什麼不敢去對比呢?我想,做人應該有勇氣麵對比較,但不能去盲目地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