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自嘲,妙語解頤(1 / 2)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遇到令人尷尬的人,做出使自己尷尬的事情,而且因此陷入一種狼狽的境地。這時略施幽默來進行自我調節,便能抹掉困窘,扭轉尷尬局麵。

在一個女孩的訂婚宴會上,她很想給未婚夫的親戚們留下好印象。她微笑著走進宴會廳,不料絆倒了一座落地燈,燈撞翻了小桌子,她正好踉蹌地跌在小桌子上,摔了個四腳朝天。她立刻跳起來,站直了說:“瞧!我也能夠玩撲克牌把戲!”她幽默的做法一下子就把尷尬的場麵扭轉了,而且還給人留下了聰明大方,對自己充滿信心的好印象。僅這一件小事,人們就已充分了解了她的智慧和能力。

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可是在幽默的領域裏,“笑話自己”是一個得到了普遍認同的觀點。瓦爾特·雷利(Wdter Raleigh)說:不論你想笑別人的哪一點,先笑你自己。試想當一個人想說笑話,講講小故事,或者造一句妙語,一則趣談時,取笑的是自己,其他人誰會不高興呢?所以說,想要製造幽默,最安全的目標就是你自己。

美國幽默作家羅伯特就主張以自己為幽默對象,或者說“笑話自己”。運用這種方法,在生活中的各種場合,我們都可以發現笑料,引出笑聲,為人們解除愁悶和緊張。長此以往,就能獲得一種幽默智慧,能夠承受各種既成事實,更有信心去努力改善現狀,也能夠增加自己的親和力。

比如在雙方交談剛開始,尚未開宗明義之前,來一個巧妙的逸樂幽默,使對方處於歡樂激情之中,達成情緒上的“暈輪”,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那樣,首先給被求方以輕鬆感,然後再側麵談及農家之苦,把對方的驕傲情緒和同情心調動起來,他們自然樂於施舍於她了。利用自我解嘲幽默,可生動地暗示自己的處境,喚起對方的同情。

有一個人向他的朋友抱怨:“我越來越老了。”當然,朋友告訴他,他看起來仍和從前一樣年輕。

“不,我不年輕了。”他堅持說,“過去總有人問我:‘為什麼你還不結婚?’而現在他們問:‘你當年怎麼會不結婚呢?”

朋友在被他的幽默逗笑的同時,也不免會為他年華逝去,卻還沒有成家而同情他。要獲得他人的同情,我們要首先脫掉虛偽的外衣,真誠地表露自己.而趣味思想的幽默能幫助我們移去障礙和欺騙。有時候,在大庭廣眾之下,我們會犯一些小錯誤,鬧一些小笑話,這時候,就可以用幽默來幫助我們表達真誠。

幽默一直被人們認為是隻有聰明人才能駕馭的藝術,而自嘲又被認為是幽默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見,能自嘲的人必然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自嘲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誤、不足甚至生理缺陷來“開涮”,對醜處不予遮掩,反而把它放大、誇張、剖析,然後巧妙地引申發揮,自圓其說,博人一笑。一個人如果沒有豁達、樂觀、超脫、調侃的心態和胸懷,是無法做到自嘲的。自以為是、斤斤計較、尖酸刻薄的人更是難以望其項背。自嘲不傷害任何人,因而最為安全。你可用它來活躍氣氛,消除緊張;在尷尬中自找台階,保住麵子;在公共場合表現得更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