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轉彎,學會遺忘(2 / 2)

很多時候,人不僅要懂得轉彎,而且要學會忘記,要學會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裏,有一次和吉伯、馬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經一處山穀時,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拚命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於是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

三人繼續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河邊,吉伯跟馬沙為一件小事吵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跑到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

當他們旅遊回來後,阿裏好奇地問馬沙為什麼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將吉伯打他的事寫在沙上?馬沙回答:“我永遠都感激吉伯救我,我會記住的。至於他打我的事,我隻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而忘得一千二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牢記別人對你的幫助,忘記別人對你的不好,這才是做人的本分。

記得在佛經裏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小和尚和老和尚一起去化緣,小和尚畢恭畢敬,什麼事都看著師父,走到河邊,一個女子要過河,老和尚背起女子過了河,女子道謝後離開了。小和尚心裏一直想著,師父怎麼可以背那個女子過河呢?但他又不敢問,一直走了20裏,他實在憋不住了,就問師父,我們是出家人,您怎麼能背那女子過河呢?

師父淡淡地說,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可你卻“背”了她20裏還沒放下。

老和尚的話充滿禪意,也是人生的道理。人的一生像是一次長途跋涉,不停地行走,沿途會看到各種各樣的風景,曆經許許多多的坎坷,如果把走過去、看過去的都牢記心上,就會給自己增加很多額外的負擔。閱曆越豐富,壓力就越大,還不如一路走來一路忘記,永遠輕裝上陣。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時光不可能倒流,除了吸取經驗教訓以外,大可不必耿耿於懷。

樂於忘懷是_種心理平衡,需要坦然真誠地麵對生活。有些人能夠忘記失意時的尷尬和窘迫,卻對順境時的得意津津樂道,豈不知成功和失敗一樣會留在過去,老是沉湎於過去不能釋懷,常常說我年輕那會如何如何,拿明日黃花當眼前美景,讓過眼煙雲在心頭永駐,沾沾自喜,自鳴得意,陷自己於虛妄之中,不思進取,裹足不前。所以說,英雄不提當年勇是有道理的。而反複咀嚼過去的痛苦,永遠一臉的苦大仇深就更不足取了。

在我們的人生裏,記憶盛不下太多的往事,一路走來,我們注定要忘記許多。學會忘記是“去粗取精”,隻有忘記那些本該忘記的,需要牢記的才會在心底永存,人生才會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