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碰到一個老同學,說起社會上的很多不公平現象。老同學說,他是一個直爽的人,凡事愛說真話,所以在現實生活中總愛碰壁。我勸他:凡事想開些,別太認死理,別那麼較真,別做生活中的“二愣子”。
所謂“二愣子”,是形容一個人愣頭愣腦、性格倔強、認死理、喜歡抬杠、做事考慮不周、不計後果,也就是不懂得靈活多變,不懂得轉彎。
有位哲人說,做人要像山一樣,做事要像水一樣。山是挺拔巍峨的,水是靈活多變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有原則,做事要靈活多變,行不通時就要懂得轉彎。
小時候,父親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禪師對大夥兒說自己法力無邊,能將附近的一座大山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移到自己的跟前。大家雖都不信,但也想看看這位禪師究竟會怎樣做,於是很多人都去看禪師移山。此後每一天,大家看到禪師都對著山凝神運氣,口中念念有詞:“山過來,山過來,山過來……”
眼看著承諾的時間一天天臨近,大夥兒依然沒看到山有一點前移的跡象,於是看他的人一個個離開了,很多人都覺得禪師欺騙了他們。此後的每一天,禪師依然努力地喊著,聲音更大了,也更虔誠了,但是山仍然沒有一絲一毫的移動。
最後一天終於來到了,絕大多數人都已經失望地離開了,最後隻有一個小夥子依然堅守著,因為他相信老禪師一定會給他驚喜的。傍晚時分,禪師突然大叫一聲:“山不過來,我過去!”,隨即迅速向山腳下衝去。幾分鍾後,愣在那裏的小夥子驚呆了,因為他看到山雖然沒有移動,但分明已經在禪師的麵前了。
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很多年過去了,我總會時不時地想起它,想起老禪師說的那句話:“山不過來,我過去”。我總覺得有一種奇異的力量在吸引著我。如今再細細想想,這個故事確實給了我很多啟示,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做事要靈活多變。
老禪師不是神仙,自然知道山不會跑到自己跟前。他這麼做其實就是要人們懂得,做事不能太死板,應該靈活多變,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有一種以捕食魚類為生的鳥類,其嘴的形狀,直直的,上下兩部分都又長又寬闊。吞吃食物時,有的常常把捕到的魚兒往空中一拋,讓那條魚頭朝下尾朝上落下來,然後一口接住咽了下去,這樣的吃法可以使魚在通過咽喉時,魚翅的骨頭由前向後倒,不會卡在喉嚨裏。
社會複雜多變,為人處世,求人辦事也一樣會碰到各種“刺兒”,這個時候便不能一條道跑到黑,而應該想辦法兜個圈子,繞個彎子,避開釘子。這是做人應該具備的策略和手段。連鳥都會“把魚倒過來吃”,聰明人更不會赤膊上陣,硬碰釘子,讓刺卡在喉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