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這些條件是相互緊密聯係的。不向外界開放的係統無法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係統不能遠離平衡態,係統內組分間的任何非線性相互作用也不能使係統遠離平衡態,係統漲落也僅能起穩定作用。沒有遠離平衡態的係統開放也是沒用的,係統僅能在平衡態附近,與外界交流也僅是微擾作用,不能使係統內部發生質的變化。非線性相互作用和正負反饋機製的存在是係統內部發生質變的基礎。漲落是係統發生質變的一個基礎。沒有漲落,其他條件具備係統也不會出現有序結構,而且沒有漲落係統的穩定狀態也不能維持。
(2)自組織表現形式
按照自組織過程實現的不同係統功能或方式,自組織現象可包括:自創生,自生長(發育)、自適應、自複製等等。在實際係統中,同一自組織過程常常同時包含幾種方式。
①自創生
係統的自創生(AutoPoietic)指在沒有特定外力幹預下係統從無到有地自我創造、自我產生、自我形成。自創生的特點在於自組織過程中,係統出現的原來不曾有的新狀態、結構和功能,不能用某種組織理論來分析它與自創生過程前係統狀態之間的聯係,其產生的基本方式是差異的整合。通常把新狀態與自組織過程前原來狀態進行比較,新狀態與原來狀態相比有序度提高稱為自創生。除人類有意識地創建的係統外,現實世界的係統都是自我創生的。
②自複製
自複製是指係統中具有某種性質的子係統個數不因個別子係統的狀態的改變而改變。如象生物界一個種群中某一個個體死亡了,又有一個同樣的個體被複製出來一樣,被複製出來的個體性質與原來的個體性質完全一樣。子係統具有自複製功能才能使係統在自組織過程中形成的有序狀態得以保持下去。
③自適應
自適應強調的是在一定的外界環境下,係統通過自組織過程適應環境,而出現新的結構、狀態或功能。對同樣一個係統,當強調係統內部的相互作用“湧現”出新的狀態時稱為自創生,強調係統環境發生變化係統狀態也將隨之發生改變體現係統有適應環境的能力時稱為自適應。
④自生長
自生長是從係統整體層次角度,對係統自組織過程所形成狀態隨時間演化情況的一種描述。係統整體除了“體積”變大以外,其餘形狀、性質、特點均不發生變化,係統保持不變的結構、功能。當然“體積”隻是一個形象的比喻,生物體自身生長發育、社會組織、企業規模的擴大、子係統數目的增多,盡管其結構功能也有一些小的變化,但都是自生長的。
(三)演化博弈論
演化博弈論(Evolutinoary Game Thoery)是把博弈理論和動態演化過程分析結合起來的一種理論。演化博弈論源於生物進化論,相當成功地解釋了生物進化過程中的某些現象,並在分析社會習慣、人類規則、習俗規範、製度或體製等形成的影響因素及其自發形成過程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演化博弈論出現時間雖短,但發展非常迅速,目前已成為研究演化和博弈論的一個經濟學新領域。
(1)演化博弈的基本理論
演化博弈論在方法論上既不同於博弈論將重點放在靜態均衡和比較靜態均衡上,也不同於早期的演化經濟學忽視靜態均衡分析的意義而流於動態的不可知論。傳統博弈論討論博弈均衡,尤其是納什均衡及其精煉,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傳統博弈論將博弈規則簡單化、抽象化。演化博弈論認為在一個係統中存在許多參與者,博弈參與者是有限理性的,不可能正確地知道自己所處的利害狀態,它通過最有利的戰略逐漸模仿下去,而最終達到一種均衡狀態。經濟係統的演化通常有多重均衡點,係統最終進入哪一個均衡點,取決於係統演化的初始狀態以及經濟製度環境,而且演化博弈把作為活動規則的製度本身也看作是在不斷進行的博弈過程中逐漸演化而內生形成的,這正是哈耶克自發自生秩序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