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軍閥之爭:身世浮沉雨打萍
才出狼窩,又入虎穴,漢獻帝的日子何其苦矣。
漢獻帝在董卓手裏是個名副其實的傀儡。袁紹因董卓擁立獻帝而與其反目成仇,關中十八路諸侯聯合打起反抗董卓的旗號。董卓也懶得利用獻帝,因為他沒有撲滅群雄的野心,在這種情況下,獻帝雖然處境艱難,卻還沒有淪落到被人當工具的程度。但因董卓是個不守禮法的人,獻帝也十分擔心他哪一天會不高興便殺掉自己,在董卓的淫威下,獻帝噤若寒蟬。這時,各地豪強地主以袁紹為盟主,圍攻洛陽討伐董卓,廢帝劉辯已為董卓所殺,對於獻帝來說諸侯們推翻董卓是件好事。獻帝無時無刻不在想辦法掙脫董卓的魔掌,並希望借助諸侯軍閥的勢力將其消滅。
司徒王允指使呂布刺殺董卓後,本來是獻帝登上政治舞台的一次極好機會,而朝政大權又由王、呂兩個人把持著,唯一不同的是,獻帝可以過幾天安穩日子了。王允雖然是位忠義正直的臣子,但他在董卓亡後,對餘部的處理缺乏合理的判斷。他沒有及時分化董卓的殘部,瓦解官軍從而穩定民心,卻不斷擴大打擊麵,株連很廣。老百姓紛紛傳言王允準備殺盡涼州(即董卓部下)人,形勢一下子在王允的重壓之下發生了極大變化。
涼州人李傕、郭汜等都是董卓的部將,董卓死後,他們派人到朝廷請求給予赦免,但缺乏政治眼光的王允未能同意。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李、郭二人率軍向長安城進發。他們收拾董卓殘兵達10多萬人,於初平三年(192年)五月將長安包圍起來,由於長安城內呂布的堅守,李、郭與之相持8天攻不下城。後因呂布之兵發生內亂,李、郭之兵才得以攻進城中。李傕、郭汜聯軍的凶殘比起董卓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王允被殺,呂布率殘部投奔袁術。獻帝落入李傕、郭汜之手,晉升李傕為車騎校尉,郭汜為後將軍,兩人共掌朝政。李、郭二人動不動就威脅獻帝要割掉他的腦袋,可憐的獻帝終日食不知味,夜不能眠。興平元年(194年),獻帝行加冕禮,改年號為興平。
次年即興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二人又因相互猜忌而最終兵刃相見。李傕派人脅迫漢獻帝出宮,暫時取得了主動權。接著,他縱兵入宮大肆燒殺搶劫,宮闕被焚燒殆盡。獻帝無奈派大臣到郭汜營中調和,郭汜囂張地扣留了幾位大臣。此時,獻帝不過是李、郭爭鬥的一種工具罷了。後來,獻帝在董承等大臣的保護下逃離李傕、郭汜兩路人馬的追堵。經過千辛萬苦,於當年十二月逃到了安邑,興平三年(196年)七月回到了故都洛陽。洛陽城在經過董卓之兵的毀滅、破壞之後,人丁稀少,隻剩斷瓦殘垣,一片荒涼,滿目瘡痍。
獻帝在李、郭之爭中,處境最為悲慘。他不僅在政治上成為了李、郭爭鬥的工具,在生活上更是淒慘到有時連飲食都難以供應。雖貴為天子,卻淪落到如此田地,輾轉流徙於豪強軍閥之間,生命都難以保證,獻帝再也無心去實現他的任何政治理想和恢複劉家祖業的心誌了。
4.被禁曹操:天子還是政治工具
對於一個淪落慘敗的統治者來說,又成為統治的工具,應該是不幸中的大幸,起碼物質得到滿足,精神上得到尊重。是天子、還是政治工具,已經不重要了。
獻帝於興平元年(194年)夏,李催、郭汜發生火並,輾轉東遷洛陽舊都之後,隨著軍閥混戰局麵的形成,他的政治作用也越來越突顯出來。還都之後,朝廷百官甚至沒有居住之處,糧食少之又少,有的官員餓死在斷垣殘壁之間。當時各州郡首領均擁兵自重,沒有人來洛陽過問皇帝的艱難處境。
此時,兗州刺史曹操卻及時來朝見獻帝了。曹操曾經參加過鎮壓黃巾起義之事,因功升為濟南相。後來漢靈帝設置西苑八校尉,曹操當了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成為皇帝核心武裝的將校之一。但不久後靈帝死去,廢帝劉辯即位,何太後臨朝掌權,東漢政府長期存在的宦官與外戚的鬥爭尖銳起來,政局十分混亂。董卓以武力廢掉劉辯,立劉協為獻帝,自封相國,把持朝政,並縱兵洗劫洛陽。曹操親曆這場變故,也親眼目睹了董卓之禍,他對此十分不滿,拒絕了董卓的封官誘惑,逃離洛陽,在陳留招募兵馬,與關東各地軍閥一起聯合起來反對董卓。董卓之亂後,東漢王朝名存實亡,失去了對各地州郡的控製。各地軍閥割據稱雄,各霸一方,造成了大分裂的局麵。公元192年,青州的黃巾軍攻入兗州(今山東西南部和河南東部一帶),殺了刺史劉岱。兗州的官吏請曹操擔任兗州刺史。曹操遂集中兵力打敗了黃巾軍,得降兵30萬之眾。他從這些兵士中挑選出青壯年,充實和擴大自己的隊伍,組成了有名的“青州兵”。從此,曹操在兗州有了立足點。
得知獻帝逃離李、郭二人之手,回到洛陽後,曹操的一位謀士對他說:“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皇帝流亡在外,奉行仁義的軍隊會很容易地取得勝利;擁有豐富的財源,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應該尊奉天子,用朝廷的名義向那些叛逆之臣發號施令;發展農業和桑蠶業,以積蓄軍用。這樣,將會成就霸業。”此言深得曹操之意。曹操采納了他的建議,於建安元年(196年)秋,親自到洛陽朝見獻帝。獻帝在這種情況之下,備感欣慰。曹操見洛陽殘破,城中無糧,便要將獻帝迎到許昌(今河南許昌東)。漢獻帝和大臣聽說到了許昌就有糧食,都盼望著早點遷都。就在當年八月,曹操把漢獻帝迎到了許昌,許昌成了東漢臨時的都城,也叫做許都。許昌是曹操的地盤,從此,曹操牢牢控製了東漢政府,開始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活動。
獻帝得到了物質上的保障與曹操的尊重。與他在董卓及李、崔二人控製之下的形勢不同,曹操表麵上對他還是禮遇的。獻帝遷都許昌後,任命曹操為大將軍。曹操具有了殺違犯軍令者的權力,有了總統內外諸軍的權力,總之是總攬朝政,大權在握。後來,曹操因表麵上拉攏袁紹而辭去了大將軍之職,改任司空,但是天子在許昌,曹操高出所有文臣武將的地位可想而知。
漢獻帝在許都過著衣食無憂、無所事事的天子生活。但他有時也會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因為曹操在不斷地誅除公卿大臣,不斷地集軍政大權於己身。曹操將皇宮侍衛都換成了自己的親信,他先是打擊了最有影響力的三公,罷免了太尉楊彪、司空張喜;然後誅殺了議郎趙彥;接著又發兵征討楊泰,解除近兵之憂;最後是一方麵以太子名義譴責袁紹,打擊他的囂張氣焰,另一方麵又將大將軍之職讓給袁紹,以穩定大局。獻帝與臣子們被隔絕起來,忠於劉氏江山的朝臣們被殺,曹操的專權行為,引起了漢獻帝和一些朝臣的極大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