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蒙古“災禍”(3 / 3)

此外,他們還在全國範圍內統一度量衡,其中不僅包括零售貿易中的尺寸和重量,還有商業交換中使用的貴重金屬的比重。

拉施德丁的另一項創新舉措是在全國組建了一套“查帕哈內”——郵局和旅行係統,通過在交通道路上以合理的間距設立接力驛站,確保旅行安全和信函定期持續送達。

最後在軍事方麵,合讚針對埃及馬穆魯克蘇丹進行了兩次大規模軍事行動,第一次大獲全勝,但第二次遭遇慘敗,並從此結束了蒙古政權對北非的擴張。

盡管家族內部爭執不斷,他的事業還是由他的弟弟完者都[9],且小部分由他的侄子不賽因繼承。伊兒汗王朝的蘇丹們,無論各自的成敗如何,都試圖修複其祖先對這片土地造成的破壞。

與他們的統治同時期存在的還有一些本地王朝,都以進貢國的身份占有大片領土,其中有些曆史十分悠久,如法爾斯省的阿塔貝克(以設拉子為都城)[10]。他們竭盡所能保衛自己的領土不受成吉思汗及其兒子的破壞,在克爾曼省和洛雷斯坦省等其他地區也是如此。

於是,在旭烈兀的伊朗化繼承人以及幾位卓越大臣的治理下,這個國家又重新開始呼吸,去修複那些可以修複的東西。人們“重歸土地”,又開始在荒蕪的田野裏翻土播種。

當人們開始漸漸遺忘痛苦的過去時,沒人想到另一波浩劫會再度來臨。然而,帖木兒(1336—1405年)還是來了,這個被稱為“跛足的帖木兒”的突厥—蒙古首領是一名穆斯林。他自稱是成吉思汗的後代,且以伊斯蘭信仰作為自己殘暴行為的借口。

呼羅珊,作為他於1369年進入伊朗領土的大門,首當其衝遭到了破壞、掠奪和屠殺。隨後,情勢蔓延至整個國家。在伊斯法罕[11]這個仍保留了幾分往日繁榮的城市,他野蠻殘暴的名聲促使城市領主阿米爾·莫紮法爾·丁卡奇在一眾名流顯貴的陪同下麵見帖木兒,向他獻上城門鑰匙。後者欣然接受。在一番談判之後,他們商定市民可保全性命、城市可免於毀滅,作為交換他們必須繳納一筆高額贖金。之後,帖木兒進入伊斯法罕城,參觀了金庫所在的堡壘,他將談判團扣為人質,派出一隊莫哈塞爾(收費官)去各個城區收取每家每戶應承擔的那部分贖金。但收費官對居民施以暴力,強奸婦女,居民與他們發生了衝突,並殺死多名莫哈塞爾。帖木兒聞訊,下令屠城,根據不同史料記載,死者人數在七至二十萬之間[12]。無論具體數字是多少,都足以讓他像成吉思汗一樣,下令用死者的人頭壘砌金字塔!

帖木兒在伊斯法罕居住了一陣[13],並在此設置了一支強大的守城部隊,以防不測。他隨後率軍前往設拉子,市民汲取了伊斯法罕的教訓,在支付了一筆可觀的贖金後,城市得以免於兵禍。帖木兒因迷戀設拉子的花園,在此居住了很長時間,並對此地留下了揮之不去的記憶。當他定都撒馬爾罕時,他命令在這裏修建多座花園,花園的名字皆與設拉子的相同:賈汗納馬花園、德戈薩花園、天堂花園……

如此,帖木兒為自己締造了一個囊括中亞、伊朗、今天的伊拉克、土耳其和一部分印度的龐大帝國。凡是反抗的城市都會遭到他無情的蹂躪。而德裏、阿勒頗、大馬士革、巴格達都承受了與伊斯法罕相同的命運。就在他準備向明朝[14]統治下的中國大舉進攻時,他於1405年2月中旬在訛答剌[15]暴斃。

帖木兒在世時,對這些新納入版圖的領土的行政管理興味索然,因此他的帝國比成吉思汗留下的帝國更加混亂無序,在他死後,隨著一係列王位爭奪戰,帝國便四分五裂。他的長孫皮兒·馬黑麻獲得了阿富汗;他的幾個侄子和死去的二子烏馬爾·沙黑的兒子分到了設拉子、伊斯法罕和哈馬丹地區;他的三子米蘭沙將統治阿塞拜疆和巴格達地區;而伊朗東北部和呼羅珊將從1405年落入四子沙哈魯的手中。

沙哈魯的統治將持續四十三年,直到1447年。他在世人眼中是“公正與和平主義的楷模,可以被視為伊朗領土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在他及其繼承人的統治下,伊朗的文化和藝術水平都達到了巔峰[16]”。如此,撒馬爾罕、馬什哈德和赫拉特都成為生氣勃勃的文化中心。藝術家、詩人、書法家、細密畫家,甚至音樂家(在當時的伊斯蘭地區實屬少見),都在這裏受到歡迎和鼓勵。

這一時期留下的古跡展示了精雕細琢的建築藝術和以“恢宏壯觀”為代表的、薩珊時代典型伊朗精神的回歸。完者都的陵墓說明了這一點,而位於馬什哈德的高哈爾紹德(沙哈魯妻子的名字)清真寺乃至整個撒馬爾罕城更是這一點的見證。

此外,也正是在蒙古入侵之後的這一時期,文學、詩歌、散文、曆史、哲學等都在伊朗西部得到了全麵發展。達利語再次凝聚起了伊朗人民,這些深深依戀著自己傳統文明的人期待著將帝國各個部分重組複原。如此,帖木兒的繼承者們很好地證明了伊朗文明與文化對外來者的強大吸引力,以及其融合力與同化力。

帖木兒死後,他的幾代繼承人的統治範圍逐漸縮向了伊朗東部,於是來自突厥或土庫曼的王朝逐漸興起,侵占並瓜分這片領土,他們之間時常兵戎相見,並與奧斯曼帝國頻興戰事。他們中最為著名的兩個是白羊王朝——以其旗幟上的白羊圖案得名——和以其黑羊旗幟得名的黑羊王朝[17]。

二者之間的敵對衝突最終導致了薩非王朝的建立,從而實現伊朗的全麵重生。

注釋:

[1] 對於花剌子模沙王阿拉烏丁·摩訶末在蒙古災禍的前因及其悲劇後果中所應承擔的責任,最近兩個世紀的伊朗史學家都沒有掩蓋,而是以一種謹慎的口吻進行講述。

[2] 對於這一悲劇,我們掌握曾親曆這些事件或生活在事件發生之後幾年的編年史作家的直接證詞和講述記錄,他們中包括:阿塔·馬裏克·誌費尼、雅古特·哈邁維……

[3] 他似乎是在狩獵時從馬上跌下而死:參閱Jean-Paul Roux,Gengis Khan et l\\u0027Empire mongol, Paris, Gallimard, coll. ?Découvertes?, 2002, chap.I。西夏王朝起源於四川一帶,在1032至1227年之間占據今天中國的一部分地區,隨後在成吉思汗的絞殺下滅亡。

[4] 遜尼派穆斯林四大教法學中的兩大學派。

[5] 參閱上文“政治恐怖主義的發明”。

[6] 參閱Abdollah Razi,上文引用著作,第320頁。

[7] 旭烈兀是佛教徒,他的第一位妻子(據稱影響力很大)是基督徒。

[8] 多名幸存者得到了埃及馬穆魯克蘇丹的收留。二十一位隻擁有單純榮譽身份和理論上宗教頭銜的哈裏發將相繼繼位,直到1517年該國被奧斯曼王朝所滅。

[9] 他的陵墓—— 一座設計新穎的宏偉穹頂建築,位於德黑蘭以西的加茲溫與讚詹之間,作為那一時期的建築傑作,始終是當地吸引遊客的一個重要觀光點。

[10] 參閱Hassan Khoub-Nazar,上文引用著作,第199—338頁。

[11] 關於這一段中的細節,請參閱HassanKhoub-Nazar上文引用著作,第495—499頁。

[12] 參閱Hassan Khoub-Nazar,上文引用著作,第496頁。

[13] 他曾居住過的那棟大別墅在伊斯蘭革命前夕仍保存完好,在經過一些改造後,它變成了該省省長的府邸。

[14] 從1368至1644年統治中國的王朝,共有二十位皇帝。

[15] 哈薩克斯坦的南部城市,位於錫爾河畔。

[16] 參閱Taghi Nasr上文引用著作,第333頁。

[17] 參閱下文,第十四章“一個新王朝的崛起:從宗教到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