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蘭經》reference_book_ids\":[7188245041565928485]}],\"2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06,\"start_container_index\":2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01},\"quote_content\":\"《古蘭經》reference_book_ids\":[718824504156592848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81,\"start_container_index\":2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76},\"quote_content\":\"《古蘭經》reference_book_ids\":[718824504156592848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06,\"start_container_index\":2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01},\"quote_content\":\"《古蘭經》reference_book_ids\":[718824504156592848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81,\"start_container_index\":2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76},\"quote_content\":\"《古蘭經》reference_book_ids\":[718824504156592848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從1501至1722年,同一家族的九位沙王相繼登上薩非王朝的王位:伊斯瑪儀一世(1501—1524年在位)、塔赫瑪斯普一世(1524—1576年在位)、伊斯瑪儀二世(1576—1577年在位)、穆罕默德·科達班達(1577—1587年在位)、阿拔斯一世(1587—1629年在位)、薩非一世(1629—1642年在位)、阿拔斯二世(1642—1666年在位)、蘇萊曼一世(1666—1694年在位)和素丹·侯賽因(1694—1722年在位)。前期的帝王仗劍創立帝國,後期的帝王坐享其成,任其由盛轉衰。
在伊斯瑪儀一世——這些被歐洲人稱為的蘇非大帝中的第一位——君臨天下以前,伊朗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事實上,在數個世紀中,特別是在帖木兒的帝國崩潰以後,整個國家陷入一片混亂,貧困淒慘的景象隨處可見,於是在破敗蕭瑟中迷失方向的人們想要尋找一個精神領袖,而該族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步步實施其征服藍圖的。
他們的故事始於13世紀中葉。當時,一位蘇非派“長老”吸引著眾多信徒——有些甚至來自遠東,他叫謝赫紮希德·吉拉尼(約1216—1301年)[1]。他住在裏海岸邊的拉希詹樹木繁茂的高地上,並在吉蘭省一座名為伊利亞—吉蘭的小村莊創建了一個蘇非兄弟會。根據他身後的傳說,一天一個名叫薩非·丁[2]的人來到他的“哈納卡”(蘇非教士活動中心)拜訪他。
生於1252年的薩非·丁來自阿塞拜疆阿爾達比勒附近的卡爾呼蘭,他那富有的家族已經在那裏生活了七代[3]。在信仰的召喚下,他從小就時常前往當地的兩大神秘主義長老的墓地瞻仰,二者都曾師從一位蘇非派大師,先知的後代,死於910年的謝赫巴格達的祝奈德。據說,薩非·丁曾夢見自己坐在傳說中的卡夫山巔——“距離地球最遠的點”上,頭戴一頂裘皮帽,一側佩劍,凝視著初升旭日的光輝灑滿大地。他是否從中窺見他教團的遠大前途呢[4]?無論如何,他在聞聽另一位神秘主義者謝赫納傑布·丁·巴茲古什·設拉子的盛名後,前往設拉子尋訪。但為時已晚,後者剛剛過世。但他還是在這座城市停留了數年,來往於不同宗教團體,研修《古蘭經》。確定在這裏待下去已無助於自己的進益之後,他回到了阿爾達比勒,並在多年以後三十歲時,加入了謝赫紮希德·吉拉尼在吉蘭省高地的教團。
一見麵,薩非·丁就憑借其博學廣識、領袖魅力、嚴謹的道德準則、對禁欲的堅守博得“長老”的賞識。他從此成為長老的弟子,在他門下求學十七年。長老對他的偏愛超過自己親生兒子賈邁勒·丁·阿裏。他隨後與長老之女比比·法特梅成婚。於是,當謝赫紮希德·吉拉尼於1301年去世時,薩非·丁便成為謝赫。蘇非派門下的一部分信徒認為他獲得了長老衣缽的真傳,決定跟隨他。薩非·丁從此回到了阿爾達比勒,並在此創立了一個全新的蘇非教團:薩非教團。
他的聖人之名直到他1334年去世以前為他吸引了從阿塞拜疆到安納托利亞的大批信眾,他們中以農民居多。甚至有人說,曾經僅僅三個月中就有一萬六千名信徒從小亞細亞遠道而來拜訪他,蒙古的達官貴人也在他的崇拜者之列:比如成吉思汗的後代——完者都皇帝的丞相拉施德丁曾在先知誕辰紀念日派人給他送來食品、銀錢和香料。他的崇高聲譽也保護了阿爾達比勒及其居民,使其沒有遭受蒙古執政者的種種暴行摧殘。他於1334年9月12日離世時,被民眾當作聖人一樣敬仰。他的人生為他的後代賦予了神聖的光環,而他的後代注定改變伊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