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和老鼠的遊戲一旦開始,就不會輕易結束,現在遊戲又發展到洺水縣城。
洺水縣城距離劉黑闥的老巢洺州隻有咫尺之遙,占領了洺水城就如同一根釘子釘進了劉黑闥的老巢,因此洺水城成了李世民和劉黑闥的必爭之地。
先前洺水城已經向李世民投降,接受投降後李世民派部將王君廓率領一千五百人進駐。沒想到,這一進,險些讓王君廓有去無回。
失去洺水城的劉黑闥自然知道洺水城的重要,對於洺州而言,洺州是牙,洺水城就是包裹牙的嘴唇,現在嘴唇丟了,牙自然危在旦夕。
為了奪回洺水城,劉黑闥下了死手,第一個死手是在城東北挖地道,一直挖向城裏,第二個死手是組織防線,嚴防死守,堅決堵住李世民的外圍增援。李世民三次率軍增援,愣是沒有衝破劉黑闥的防線。
眼看著劉黑闥的防線一天比一天牢固,地道一天比一天接近城裏,李世勣憂心忡忡地提醒李世民:地道如果挖到城牆下麵,洺水城就完了!
怎麼辦?難道眼睜睜地看著洺水城被挖開?
行軍總管羅士信站了出來:“末將願接替王君廓守城!”瘋了,羅士信瘋了,然而這就是羅士信,要做就做大事,沒有難度的事不做!
無奈之下,李世民命人登上高岡,用旗語命令王君廓突圍,羅士信接替。
已經斷糧數日、疲憊不堪的王君廓率領殘部突圍而出,與此同時羅士信率左右侍從二百人衝進了洺水城。羅士信估計用不了幾天,他就可以裏應外合解了洺水城之圍,隻可惜羅士信什麼都預料到了,唯獨沒有預料到糟糕的天氣!
在羅士信進城後不久,天空開始下雪,大雪紛飛沒完沒了,這一下就是整整八天!
這八天裏,劉黑闥的攻擊日夜不停,李世民的援軍寸步難行,孤立無援的羅士信沒有料到大雪會持續整整八天,更沒有想到洺水城居然就是自己人生的終點。
二月二十五日,洺水城破,劉黑闥拿回了自己的嘴唇,羅士信則成了劉黑闥的俘虜。
同對待李玄通一樣,劉黑闥也希望羅士信入夥,隻可惜這次拉攏也遭到了拒絕,羅士信寧願被殺,也不投降!
從十四歲跟隨張須陀剿匪開始,羅士信輾轉在張須陀、李密、王世充、李淵的帳下,從初期連鎧甲都撐不起來的毛頭小孩到獨當一麵的大將,六年的時間裏,羅士信見證了隋末唐初王朝的變遷和亂世英雄的起起落落。對於人生的結局,他早就看淡了!
公元622年二月二十五日,羅士信兵敗被殺,時年二十歲。
四天後,李世民率軍奪回洺水城,劉黑闥的嘴唇再次握在了李世民的手上。至此洺水被李世民徹底控製,南岸駐軍,北岸警戒。對付劉黑闥,李世民延續了老辦法,一個字,“拖”。
麵對劉黑闥的挑戰,李世民堅守不出,隻派出小部隊執行一項特殊任務,破壞糧食補給線!
先前攜帶六十麵大鼓製造共振效應的程名振接受了這個任務,事實證明,此人除了能敲鼓外,糟蹋糧食也是一把好手。為了做到萬無一失,劉黑闥的糧食補給實行水陸兩路運輸,即便這樣,糧食也沒有逃出程名振的魔掌。程名振將手下一千餘人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陸路上燒糧車,另一部分在河道上鑿糧船。經過兩部分人馬的不懈努力,劉黑闥沒有接到一粒糧食,自此陷入了糧食危機。吃飯,對於劉黑闥的軍隊而言,成了奢望!
在破壞糧食的同時,李世民也沒有閑著,跟劉黑闥之間的貓捉老鼠遊戲還在繼續。
三月十一日,李世勣率軍進逼劉黑闥的大營,這一次正趕上高雅賢在營中大擺宴席,宴席的主題是慶祝高雅賢升任左仆射。
聽說李世勣率軍進犯,已經喝高了的高雅賢率軍出戰,不過他的軍隊很單薄,將是他自己,兵還是他自己。一句話,一個人單槍匹馬就出來了,不用問,都是酒精惹的禍。
醉酒的高雅賢自然不是對手,李世勣的部將潘毛也不是一個講究人,一定要占這個醉酒人的便宜,撥馬上前,抬手一矛將高雅賢刺落馬下。等援軍趕到時,李世勣的人馬已經悄悄地走了,眾人把高雅賢扶上了馬,沒想到,還沒走回到營門口,左仆射高雅賢就斷了氣!
喝酒真是沒好處啊!
小的摩擦還在繼續,大的手筆已然在醞釀之中。
按照李世民的推算,劉黑闥的斷糧之日就是兩軍決戰之時,屆時兩軍必定有一場惡戰,然而李世民不準備與劉黑闥麵對麵死磕!
不麵對麵死磕,還想消滅對方,可能嗎?完全有可能!
這個方法就是水淹三軍!
李世民命人在洺水上遊築起大壩,攔截河水,這些被攔截的河水將是消滅劉黑闥軍的重磅炸彈!
三月二十六日,劉黑闥率領步兵騎兵共兩萬人南渡洺水,緊逼唐軍大營列陣。李世民率領騎兵出戰,擊破劉黑闥騎兵營後轉而攻擊步兵,雙方自此陷入混戰之中,從中午到黃昏,連續幾個小時,劉黑闥軍漸漸支持不住。此時劉黑闥的死黨王小胡衝到了劉黑闥麵前:“我們的能力已盡,趕緊抽身走人吧!”
劉黑闥回身看看陷入混戰的軍隊,再看看天色,一揮馬鞭與王小胡一起先行撤退,而主力部隊和唐軍都不知道雙方主將早已退出戰場,隻留下這些毫不知情的士兵陷入無邊的混戰。
就在劉黑闥退出不久,李世民在洺水上遊築起的大壩被唐軍掘開,積蓄多日的大水急速衝下,洺水暴漲,形成一道高達一丈的水牆向混戰之中的雙方士兵推去,水牆過後,水漬漬一片真幹淨!
這一道水牆幾乎將劉黑闥的全部家當一網打盡,遭受重創的劉黑闥最後隻帶領二百餘騎兵投奔東突厥汗國。一堵水牆就讓劉黑闥從漢東王變成了連長(手下二百來人),世事的變化就是如此之快!
然而這一仗對李世民而言也是一場慘勝,斃敵一萬,自損八千,瘋狂的河水不管誰是唐軍,誰是敵軍。這一出水淹三軍,淹的是對方,也是自己。
戰爭,隻有勝負,沒有贏家!
至此,劉黑闥被撲滅到隻剩下如豆之火,覆滅也隻是時間問題,即便劉黑闥能夠延續這點星星之火,他還能再成燎原之勢嗎?李世民心中沒有答案,李淵心中同樣沒有答案。不過在李世民看來,即便劉黑闥再折騰,也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一定會死在自己的手裏。
然而令李世民沒有想到的是,他再也沒有機會對劉黑闥大打出手。因為不久之後,他又開始了另外一場貓和老鼠的遊戲,而這場遊戲與他一生的命運息息相關!
一個偉人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言不虛!
三月二十六日,剛剛敗逃的劉黑闥並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喘息,兩個月後,劉黑闥卷土重來了。
六月一日,漢東王劉黑闥引領著東突厥軍攻擊山東,李淵下令李藝出軍,再次攻打劉黑闥。
劉黑闥與東突厥糾纏在一起?東突厥不是唐朝的盟友、戰略合作夥伴嗎?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實際上,自從李淵出軍占領長安之後,東突厥與李淵之間的摩擦一直沒有停止。一方麵,端起酒杯大家都是朋友,一方麵,端起弓箭大家就是敵人,唐朝與東突厥小規模摩擦不斷,隻是還沒有上升到國家層麵。
李淵攻占長安之後,東突厥的政治格局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始畢可汗阿史那咄吉於公元619年去世,由於兒子阿史那什缽苾還小,大家就擁立阿史那咄吉的弟弟阿史那俟利弗設繼位,史稱處羅可汗。不過處羅可汗也不是長命的人,公元620年十一月居然就病死了。在東突厥汗國,頗有影響的義成公主主持著處羅可汗身後的大局,由於處羅可汗的兒子阿史那奧射相貌醜陋、能力低下,隨即被義成公主排除在外。在義成公主的主持下,處羅可汗的弟弟阿史那咄苾繼位,史稱頡利可汗,這個頡利可汗比前幾任可汗更有攻擊性,也正是在他的支持下,劉黑闥快速地恢複元氣,進攻山東。
七月,劉黑闥又回到了河北境內,這一次他的進攻目標是定州,舊部曹湛、董康買再次起兵,響應劉黑闥。
麵對劉黑闥東山再起,李淵不是不想重視,而是分身乏術,一方麵劉黑闥在河北折騰,一方麵東突厥在山西虎視眈眈。無奈之下,李淵隻能派出十九歲的遠房侄子、淮陽王李道玄出任河北道行軍總管,秦王李世民則和太子李建成一起調往山西,防範東突厥。事實證明,正是東突厥牽扯了唐朝太多的精力,反而給了劉黑闥折騰的時間。
頡利可汗隨即率領十五萬騎兵進入雁門,這一招比前幾任更加殺氣騰騰。麵對頡利可汗的咄咄逼人,李淵一手胡蘿卜,一手大棒,胡蘿卜就是和談,大棒就是迎戰。在李淵的安排下,李建成從陝西彬縣出軍,李世民從山西河津縣出軍,李子和(郭子和)奔赴雲中正麵截擊頡利可汗,段德操則奔赴夏州切斷東突厥軍的退路。
事實上,這四路大軍都是做一個姿態,此時的唐朝並沒有與東突厥決戰的資本,對於這個對手,李淵能用的就是又拉又打,而拉重於打!
曆史總是愛開玩笑,四路大軍居然都沒有起到關鍵作用,禮部尚書鄭元壽這一路卻起到了奇兵的作用。
鄭元壽這一路人多嗎?不多,隻有幾個人。
幾個人就能起到奇兵的作用?靠什麼呢?一個字,錢!
鄭元壽一行晉見了頡利可汗,與頡利進行了一番秘密和談。史書上說鄭元壽對頡利可汗進行了義正詞嚴的指責,實際上這隻是一廂情願地往自己臉上貼金,鄭元壽此行的任務隻有一個,求和!誰見過一個求和的使者敢義正詞嚴地指責對方呢?
在雙邊關係上,義正詞嚴並不取決於使節的性格,而是取決於雙方的實力對比!
其實鄭元壽的官話沒有起到作用,倒是一些上不了台麵的私房話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唐與突厥,風俗不同,突厥雖得唐地,不能居也。今虜掠所得,皆入國人,於可汗何有?不如旋師,複修和親,可無跋涉之勞,坐受金幣,又皆入可汗府庫,孰與棄昆弟積年之歡,而結子孫無窮之怨乎”!看明白了吧,所謂的成功外交,實際就是用支付保護費的方式打發了頡利。
打發了頡利,李淵終於能騰出手來對付劉黑闥,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率軍出征的並不是最能打的李世民,而是齊王李元吉。
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盡管還不足以功高震皇帝,但功高震太子,已經足夠了。
攻占長安之後,李建成就作為國之儲君長期留在李淵身邊,跟隨老爹處理各種國事,而李世民呢,從此踏上了平定天下的征程。
薛舉父子是他平定的,竇建德是他擒獲的,王世充是他俘虜的,劉黑闥是他打跑的,武德年間的主要大仗都是他打的,聲名不扶搖直上才怪!更要命的是,此時他的手下文有十八學士,武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李世勣等人。而李建成呢?武將幾乎一個沒有,文官隻有王珪和魏征。跟秦王相比,太子建成的班底實在太寒酸了,到了這個地步,兄弟倆爭鬥已經不是新聞,不爭鬥才是新聞!
不過同秦王李世民相比,太子李建成並非一點優勢都沒有,他有一個李世民沒有的巨大優勢,就是後宮中的良好人緣。
後宮中的良好人緣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他與父皇李淵的嬪妃們保持著良好的私人關係。
從武德元年到武德五年,李世民一直忙於各地平叛,而李建成呢,大部分時間留在父皇的身邊處理國事,這就給了李建成接觸後宮的機會。
按常理說,在一個成熟的王朝中,太子想要結交後宮是很困難的,但在李淵初創唐朝的武德年間,情況恰恰相反,太子想不結交後宮都難!
當時皇宮內的布局是這樣的,李世民住承乾殿(他的太子在這裏出生,於是取名李承乾),李元吉住武德殿後院,兩家的住處與李淵的皇帝寢殿、李建成的東宮不分晝夜,暢通無阻。李建成等兄弟三人進出李淵的皇帝寢殿可以騎馬,可以攜帶弓箭等各種雜物,彼此之間,跟李淵當皇帝之前一模一樣。
更有意思的還在後麵,在有關部門那裏,“太子令”“秦王令”“齊王令”與皇帝詔令具有同等效力,如果一個部門同時接到幾份命令,那麼不好意思,按照先來後到辦理,如果“齊王令”在皇帝詔令前麵下達,那就按“齊王令”辦理。反正父子四人是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無論按照誰的命令辦理,肉都是爛在了老李家的鍋裏!
有時候,開國皇帝就是草創鄉鎮企業的暴發戶,參與創業的兒子都有財政的簽字權!
在這種背景下,皇子想要結交後宮的妃嬪簡直易如反掌,而在這一點上,李建成比李世民有著天然的時間優勢,畢竟他在長安的時間比李世民長得多。
後宮的嬪妃願不願意結交皇子呢?當然願意,因為這些得寵的嬪妃都得為自己的將來找好後路。
顯而易見,李淵的接班人必定從三個年長的皇子中產生,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而這三個人中,太子李建成是嫡長子,具有天然的優勢,而嫡長子又長期在身邊出沒,結交李建成不僅比結交李世民容易,也比結交李世民靠譜,畢竟太子是第一順位接班人,秦王李世民隻能算是第二順位繼承人。
兩方麵比較下來,後宮人緣指數李建成遠遠在李世民之上,這是李建成的巨大優勢,壓得李世民數年間喘不過氣!
對於李世民而言,天下幾乎沒有他怕的東西,但有一樣東西除外——枕邊風!一次枕邊風並不可怕,無數次枕邊風交叉在一起,這就是致命的龍卷風!
最致命的是,他無意中得罪了兩個當紅的嬪妃,一個是張婕妤,一個是尹德妃。
總體說來,這兩次李世民都很無辜。
得罪張婕妤的事由其實不大,隻是因為數十畝良田。
這數十畝良田原本是李世民做主賞給勞苦功高的淮安王李神通,卻不承想被張婕妤的父親看在了眼裏,轉過頭來跟女兒張婕妤要。張婕妤一開口,李淵自然不會拒絕,一抬手就寫了詔令,把這數十畝田贈給了這個歪把老丈人。如果是一般人,看見李淵的詔令隻能乖乖就範,然而淮安王李神通是個認死理的人,同時他也知道李淵父子四人手令的秘密——就是按照先後順序來,因此李神通死活不肯把這些田讓出來。如此一來,就讓李世民無形之中得罪了張婕妤一家,也讓李淵下不了台,李淵為此大發雷霆:“難道我的詔令不如你的詔令嗎?”(我手敕不如汝教邪!)
父子間就此有了芥蒂。
得罪尹德妃的事由更小,小到不值一提。什麼事呢?李世民的府屬杜如晦經過尹德妃父親府邸時忘了下馬。